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课时《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教学设计课时:1课时课类:设计·应用教学策略/教学思路:为提升中学生欣赏交响曲的能力,要十分突出地重视聆听音乐、关注音乐主题的音乐表现作用,掌握交响曲的基础知识,掌握套曲结构的形式内涵,知道作曲家的生平与贡献等。为此,教科书中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够用的、可供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及能力要求。本课内容有利于学生采用比较的方法去感受和理解作品的音乐内容及其套曲的结构形式,也有利于学生较为深入地感受、体验和理解作品的音乐情绪及风格特点,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提高音乐欣赏能力、拓宽音乐视野、增进音乐文化素养的有益平台。教材分析:《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是18世纪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全曲共分为四个乐章,其中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C小调,2/4拍子。奏鸣曲式。乐章的开始由单簧与弦乐齐奏出著名的四个音动机,并发展为第一主题,即命运主题,极富男性粗犷的气息。通过圆号对第一主题的号角式变奏,引出明朗抒情的第二主题。《地平线交响曲》又名《第二交响曲》,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新生代比较具有代表性作曲家叶小纲先生创作的。作品构思于1984年,创作于1985年,当时,作曲家应邀参加澳大利亚举行的亚洲艺术节和亚太地区作曲家代表大会。第一次坐飞机,从飞机上往下看,感到地面上的一切都变得很美,由此产生了对人类未来的发展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怀之情,从而产生了强烈感慨,于是决定创作一部表现星球壮美的作品,用来表现心胸的开阔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豪情。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对西洋的音乐文化接触较少,大多数都不甚了解,一部分学生甚至存在“西洋交响乐,高深莫测,听不懂”的偏见,因此,我确定了紧紧围绕单元“经典交响”予以展开,每一课时选择一个不同的主题,并围绕此主题进行教学的设计思路。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学生用具:课本课题《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第2课时学科音乐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交响乐的基本知识;认识贝多芬;理解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中两个主题在旋律、节奏、力度上的主要区别;模唱两个主题旋律。欣赏《地平线交响曲》,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叶小纲,通过聆听、探讨、分析,了解现代音乐作品的特点。过程与方法:运用聆听、学唱、分析和探究力度、情绪、节奏等音乐要素的表现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贝多芬创作的《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体会贝多芬所陈述的人类与命运搏斗的思想意志和精神。在感受音乐,分析音乐、体会音乐的过程中,理解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地球的无限热爱之情以及对梦想的追求。重点欣赏乐曲,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为学生走进西洋音乐、了解西洋音乐、喜欢西洋音乐打下基础。难点作品内涵的准确把握与挖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教师播放《命运交响曲》音乐片断让学生去猜作者你能猜出这个作品是由谁创作的吗?提示一下,是一个耳朵失聪的外国音乐家。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作者介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770.12.17-1827.3.26):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作品介绍:《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作品赏析:呈示部:主部主题——音乐一开始就进入主部,由弦乐组加单簧管在中底音区双八度齐奏,“命运主题”像一声霹雳。连接部:由圆号奏出“命运”音型的变形乐句。副部(英雄)主题: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展开部:展开部以圆号的“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了回应。“命运”音型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音乐增强了戏剧性的冲突,表现两种势力展开了殊死搏斗,"命运”暂时占了上风。再现部:他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第一主题的命运动机再次袭来,斗争的画面就是这样戏剧性地展开。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完整欣赏:教师播放乐曲视频欣赏《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学生观看动画和文字,听老师讲贝多芬的生平简介。学生看屏幕上的文字,并听老师介绍作品的深刻内涵。学生分部分赏析音乐学生听主部(命运)主题,感受乐曲的力度,分析内涵,然后听老师讲解。学生欣赏连接部,听辨乐器,说一说连接部的作用是什么?学生欣赏副部主题音频并思考:请关注它在力度、情绪上与主部主题有哪些不同?学生欣赏展开部音频,并听辨主奏乐器,说一说这部分音乐表现了怎样的内容?这部分音乐与哪个主题相同?你感受到音乐表现的意境是怎样的?学生看视频欣赏全曲,结合奏鸣曲式结构,看各部分的演奏乐器和表现的内涵。学生完整欣赏乐曲《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边欣赏边听老师介绍,并感受乐曲表现的内涵。1、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了解作品,为更好的欣赏作品打基础。分部分赏析让学生感受出命运在叩门的思想。感受连接部起到主题与副部的连接作用。培养学生的分辨能力。欣赏主题,记忆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提高学生的理解乐曲内涵的测听力。分段欣赏之后再完整欣赏可以起到巩固的作用。学生初步了解《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有个完整的印象。讲授新课《地平线交响曲》作品介绍:这首作品创作于1985年,构思于1984年。作者介绍:中国著名作曲家。出生于音乐世家,4岁学习钢琴,197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而后出国留学。赏析作品:引子部分:教师播放引子部分音频,对位手法,复调性质的音乐。复调:有时候是有先后的,有时候是会同时保持,它们有互相交融,但是又是相对独立的作曲手法叫做复调。藏戏节奏型:教师单独再播放此处音频和视频。接下来的是,用大管、低音大管以及低音号演奏出一段庄重、严肃的旋律。它好像在模拟藏族寺庙中法号的音响。呈示部:教师播放呈示部A段音频,A段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作曲家对青藏高原那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意。4、完整欣赏:教师播放音频,并出示表格,当音频中出现乐器或者人声时按下暂停键让学生听辨,同时讲解。1、学生听老师介绍作品的创作背景。学生了解本曲作者——叶小纲。学生边欣赏边分析(1)学生欣赏引子部分音频,听老师讲解,欣赏到到复调处听到男声演唱时举左手,听到女声演唱时举右手,听到两种声音同时出现时举双手。欣赏到此处时学生打一打这种节奏。你听到了主奏乐器是什么?在模仿什么呢?认真聆听,说一说这段男中音主题表现了什么?4、学生边欣赏音频边听辨乐器,同时和老师一起对乐曲进行回顾分析。了解背景,为更好的欣赏乐曲打基础。积累音乐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对引子部分的音乐有个整体印象,同时对欣赏过程中出现的音乐知识进行学习。了解掌握藏戏节奏感受乐器的音色和表现。熟悉主题旋律,体会表现内容。4、加深主题旋律印象,增强学生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拓展延伸交响曲的构成: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慢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具抒情性第三乐章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急或快板,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学生回顾和记忆交响曲构成,说一说各乐章的速度、曲式和表现的情绪特点。巩固交响曲构成相关知识。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和欣赏了他的《命运交响曲》和《地平线交响曲》。尤其我们了解了音乐家贝多芬在不幸命运面前不低头时,却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希望同学们学习贝多芬的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坚强的意志,要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板书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第五交响曲(命运)》人音版九年级上《地平线交响曲》新知导入听音乐猜作者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新知讲解作者介绍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德)(1770-1827)交响曲?第一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第二交响曲???D大调?交响曲?第三交响曲?(英雄)???降E大调?交响曲?第四交响曲??降B大调?交响曲?第五交响曲?(命运)??C小调?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田园)??F大调?交响曲?第七交响曲?A大调?交响曲?第八交响曲?F大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合唱)??D小调?交响曲?第十交响曲??遗稿?交响曲?战争交响曲?D大调?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作品介绍 音乐一开始就进入主部,由弦乐组加单簧管在中底音区双八度齐奏,“命运主题”像一声霹雳。正像贝多芬写下的那就是命运在敲门”。弦乐在中提琴上模仿这个音型做出呼应,象征雷鸣以后在远出的回声!呈示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命运动机主部(命运)主题这响亮、震撼人心的音调,威严而有力地叩响了人们的心扉。它既像一种严厉的警告,又像一种惊慌不安的战栗,暗示着悲剧性的命运降临在人们的面前。在呈示部之后,由圆号奏出了一个富有号召性的音调。它的节奏来自主部主题,而旋律则由小调转为大调。至此,那惊慌不安的、带有暴戾特征的音响似乎有所收敛。它起到了将主部主题与副部主题相连接的作用。新知讲解副部(英雄)主题请关注它在力度、情绪上与主部主题有哪些不同?新知讲解力度变得柔和,速度缓慢,旋律更优美。展开部新知讲解展开部以圆号的“命运”主题开始,弦乐作了回应。“命运”音型的出现和不断发展,使音乐增强了戏剧性的冲突,表现两种势力展开了殊死搏斗,"命运”暂时占了上风。他基本上与呈示部相同,第一主题的命运动机再次袭来,斗争的画面就是这样戏剧性地展开。矛盾冲突愈演愈烈,形成了乐章的高潮,最后,敲门动机的沉重音响结束了第一乐章。在紧张与不安后摆脱命运束缚寻找的出路几番尝试后,终于黎明乍现再现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欣赏乐曲,记忆主题奏鸣曲式第一乐章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主部主题副部主题连接部结束部动机命运fff动机命运pffⅠⅡⅢ木管+弦乐动机命运动机命运ffffppff动机命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连接部结束部动机命运fff动机命运pff动机命运新知讲解新知讲解第四乐章,奏鸣曲式。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这首作品创作于1985年,构思于1984年,作曲家第一次坐飞机出国,他从飞机上往下看,看到了天与海洋的汇合处——地平线。于是想到: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够超脱于局部事物。极力想要对它进行赞美,联想到了西藏。新知讲解作品介绍叶小纲中国著名作曲家。出生于音乐世家,4岁学习钢琴,1978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而后出国留学。他认为他的根在中国而毅然回国。他始终坚持“一定要写属于中国的真正的作品”、“用现代手法撰写中国民族经典”。他追求音乐的一生起起落落,“地平线”对他而言更像是一生中不断涌现的希望,而常常却是“可望而不可及”!新知讲解作者介绍女高音宣叙调男中音吟唱乐队管乐器管乐器对位手法复调性质的音乐新知讲解引子部分复调:有时候是有先后的,有时候是会同时保持,它们有互相交融,但是又是相对独立的作曲手法叫做复调。新知讲解藏族山歌藏戏节奏型新知讲解法号大管低音大管低音号你听到了主奏乐器是什么?在模仿什么呢?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呈示部中的这段歌曲,表现了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表达了作曲家对青藏高原那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意。认真聆听,说一说这段男中音主题表现了什么?新知讲解引子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大管、低音大管女高音、男中音、低音提琴、小提琴、长笛与双簧管、单簧管、圆号、大号、大管、低音鼓第二部分:、弦乐、竖琴、镲、军鼓、长号、圆号、大号、双簧管女高音、大管、低音大管、大号、、排钟葡萄酒杯、小号英国管大提琴、低音提琴、大管、大号圆号双簧管、单簧管、短笛、弦乐、第一部分:中提琴、大提琴、排钟新知讲解呈示部A部分B部分弦乐、竖琴、短笛、单簧管、英国管、圆号、长号、乐队葡萄酒杯男中音、女高音、复调、新知讲解拓展学习交响曲的构成一般由四个乐章组成:第一乐章快板,采用奏鸣曲式,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慢板,采用复三部曲式,具有抒情性第三乐章稍快,为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第四乐章又称“终乐章”,急板或快板,采用回旋曲式奏鸣曲式等。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今天我们了解了贝多芬和欣赏了他的《命运交响曲》和《袁隆平线交响曲》。尤其我们了解了音乐家贝多芬在不幸生平面前不低头时,却以惊人的毅力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乐章。希望同学们学习贝多芬的这种精神,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树立坚强的意志,要有勇气有信心战胜一切困难,努力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板书设计作业布置课下收集有关贝多芬的故事,下节课与同学一起分享。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详情请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A.mp3 A引子.mp3 C02管弦乐:第五(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mp3 C03管弦乐:第五(命运)交响曲(第四乐章).mp3 C04为女高音、男中音与乐队而作:地平线交响曲.mp3 主部命运主题.mp3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节《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教案.doc 人音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2节《第五(命运)交响曲》《地平线交响曲》课件.ppt 再现部.mp3 副部主题.mp3 地主题一.mp3 地主题二.mp3 展开部.mp3 模拟法号.mp3 藏戏.mpg 藏戏节奏.mp3 贝多芬.swf 连接部.mp3 铜管.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