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向善少年,快乐再出发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六年级主题班会教案-向善少年,快乐再出发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向善少年,快乐再出发
班会说明?
教育背景?
理论背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崇尚“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流传着很多关于友善的故事。我校一直以“向善”为校训之一;而现在,“友善”更被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生活化、大众化的重要体现。可以说“善”是我们做人、做事、成家、立业,以及走上成功的重要法宝。在生活中,善言善行善心不仅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更能带给自己快乐心、满足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体现。??
实践背景:我班是区级先进集体,各方面表现都给其他班级起到了示范作用。学生在低年级时,就通过老师教育、诵读《弟子规》,懂得了要待人友善。几年来言行都能为他人着想,助人之事此起彼伏。但是在六年级,反倒出现了一些同学间的摩擦、不谅解。表现的倒退,小事产生矛盾,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什么又是搭建好个人良好的人际交往的基石呢?基于此,在价值澄清理论、积极心理学理论的支撑下,特设计本节“向善少年,快乐再出发”的主题班会。?
班会目标?
认知目标:
1、回顾班级好人好事,了解身边人及道德楷模的事迹,了解到“向善”不仅指做好事,还包括尊重他人不歧视、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宽容大度,完善自己等。?
2、感受到向善不仅可以促进彼此情谊,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更可以使自己体验到快乐、满足,是一种自身价值的体现。??
行为目标:
改进不足,通过身边小事开展善行实践。???????????
2、坚定内心感受,解决善行实践中的烦恼。??
情感目标:
1、对善行榜样产生敬佩之情,并产生向其学习的愿望。?
2、在善行实践中感受内心愉悦的情感体验,使之成为以后善行实践的
动力。??
前期准备?
教师准备?
1、课前调查学生在善行实践中的烦恼或疑虑。?
2、和专职心理健康老师沟通,并邀请其参与班会,给予及时的指导。?
3、准备幻灯片、背景音乐。?
学生准备?
通过各种方式(调查、采访、看书等)了解社会中道德楷模的光荣事迹。?
2、准备笔和友善卡。?
3、自编反映善行实践烦恼的情境剧。??
班会重难点:
改进不足,通过身边小事开展善行实践。?
主题班会过程?
回忆“感动一幕”,引出主题?
生主持:同学们,再有一个月,我们就要和相处6年的同学、老师说再见了。回首这一千多个日子,哪一幕情景令你至今想起都感动??
众:短暂回忆,发言?
师:你们听,大家记住的都是别人对自己的帮助,这善言、善行的背后,反映了同学们一颗善良的心,这也正是我们的校训“爱国、向善、崇礼、尚学”对大家的教导与希望。
了解“向善”的意义,提高思想认识?
(一)了解“向善”的内涵?
生主持:刚才大家说的都是咱班、同学之间发生的事。现在咱们把眼光投向更多的地方,更多的人。通过调查,你知道还有哪些也是“向善”的表现呢??
1、部分同学展示?
师问感受:听了这些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自由发言?
生主持:这些跨越几个时代、不同行业的人确实令人敬佩!其实,他们并非高高在上、触不可及。因为咱们每个同学都有一颗友善的心。听了他们的介绍,你有没有受到些启发,说说自己有哪些向善的举动??
众:发言?(师随机引导)??
(二)品味向善的积极意义?
师:听了大家的叙述,你发现没有,在我们表达善意、表现爱心的同时,你可能失去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可能损失了个人财物,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还要“向善”呢??
1、小组讨论?
2、(相机)看采访视频?
3、结合自身经历再回味当时感受?众:交流?
4、师小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做对他人有帮助的事,从小处说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从大处说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更加
可贵的是,你自己会为帮助了别人而开心,那种满足感、成就感会成为你继续做向善少年的动力。??
解决困惑,不断改进、完善实际行为?
解决疑惑?
1、提观看要求?
师:课前,我在同学中做了个调查,询问大家在善行中有什么烦恼或疑虑,根据大家写的,我选取了两个有代表性的疑惑,大家看一看。?
两组表演?
3、学生说自己看法?
师:这是这节班会开始前同学反映的烦恼。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烦恼解决了吗?说一说,现在的你打算怎们做??
4、请专职心理健康老师点评与指导?????
(二)改进不足?
师:看来这节课大家都有所收获。回首过去,相信您在善行实践中还有一些不足或遗憾。你能不能写一个自己经过努力,近期就可以改进的呢??
1、写向善卡?
2、将卡片贴到黑板上,随机展示?
师主持:
希望大家写到做到,咱们会在毕业前夕再次召开班会,交流你做的情况。??
总结?
生主持:同学们,我们的班会就要结束了。下面请王老师做总结。?
班主任发言??
教师自我评价?
班会选材从自己班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学生在准备过程中的回顾、网上调查、收集资料等,都是对自身问题的审视,已经起到了一定的反思、惊醒作用。课上,在讨论、心理教师辅导中,更是进一步认识了“友善”,知道了如何做是友善,以及汲取了来自内心的力量,带着快乐心继续待人处事中友善下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