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中复习题型讲解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期中复习题型讲解

资源简介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期中复习题型专项复习
一、一种盐和两种金属类型
1、(杭州模拟)在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A.
Cu和Ag
B.
Ag
C.
Zn和Ag
D.
Zn、
Cu和Ag?
【答案】D
【解析】锌先置换银离子,等锌消耗完,铜再置换银离子,滤渣中加盐酸,有气泡,说明锌粉有剩余,故滤渣为多余的锌粉,全部的银,和全部的铜。
2、(浙江湖州)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
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答案】D
【解析】铝活泼性强于铁,故铝先置换银离子,滤液是浅绿色的,说明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说明此时铝粉已经反应完,滤渣一定含有银,含不含有铁单质,不一定,滤液一定含硝酸铝和硝酸亚铁,也可能含有硝酸银
二、多种盐和一种金属类型
1、(萧山区模拟)溶液含有和,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B.c-d间的溶液,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D
【解析】锌粉加入Cu(NO3)2和AgNO3的混合液中,锌粉会先和AgNO3发生反应,后跟Cu(NO3)2发生反应.
A、通过坐标可以看出,a~b间溶液中有三种离子,锌会参与置换反应,溶液中有Zn2+,Ag+未反应完全,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Ag+、Cu2+,故A正确;
B、通过坐标可以看出,c~d间溶液中有两种离子,说明锌和硝酸银完全反应,所以溶液中的离子是Zn2+、Cu2+,故B正确;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有一种,说明锌和硝酸铜、硝酸银完全反应,溶液中的离子是锌离子,故C正确;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不变,但加入的锌的质量m1,m2不相等,置换出的银的质量不相等,所以溶液的质量也不相等,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就不会相等,故D错误.
2、(杭州余杭区模拟)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答案】A
【解析】置换后溶液为蓝色,说明了溶液中含有铜离子,滤渣为银,滤液为硝酸锌,部分硝酸铜,无硝酸银。
三、酸碱优先反应类型1
1、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______离子个数不变。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m1的值为
.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1)Cl﹣?(2)NaCl?
CuCl2.(3)120???(4)8.3%
【解析】(1)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氯化氢先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氯化铜再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看出,在此整个过程中,氯离子数目不变.
(2)P点表示氯化氢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氯化铜还没和氢氧化钠反应,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
CuCl2
(3)设生成9.8g氢氧化铜沉淀需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z
CuCl2+2NaOH═Cu(OH)2↓+2NaCl,
??
80??
98??
?
117
?
x×10%?
9.8g?
?
z
=???
x=80g??????z=11.7g
氯化氢和氢氧化钠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40g,所以m1=40g+80g=120g
(4)设氯化氢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OH+HCl═NaCl+H2O
40??????
58.5
40×10%??
y
y=5.85g
M点溶液中的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5.85g=17.55g
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8.3%
答:M点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8.3%
四、关于PH图像
(1)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画出PH值随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多少变化的图
【答案】
【解析】如图
变式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则X是(  )
A、水
B、石灰水
C、稀盐酸
D、纯碱溶液
【答案】D
【解析】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不能达到7,也就是说加入水稀释时溶液仍然显酸性.故A错误;B、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石灰水时,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石灰水时溶液的PH升高,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线段.故B错误;C、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时,溶液仍然显酸性.故C错误.D、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
变式2: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纯碱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变化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2)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______.
【答案】(1)Na2CO3+2HCl═2NaCl+H2O+CO2↑或?CaCl2+Na2CO3═CaCO3↓+2NaCl、(2)NaCl.
【解析】(1)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逐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碳酸钠首先与盐酸反应,反应完成后,碳酸钠再与氯化钙反应生成沉淀,所以发生的反应有:Na2CO3+2HCl═2NaCl+H2O+CO2↑,CaCl2+Na2CO3═CaCO3↓+2NaCl;
(2)在A点时,碳酸钠和氯化钙恰好反应,由上述反应可知,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五、极端假设法类
1、有一种不纯的固体,可能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可能没有
B.?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
C.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答案】D
【解析】根据得到无色溶液,排除掉硫酸铜,再假设13.8克全部是碳酸钾,得到二氧化碳质量为4.4克;假设全部是碳酸钠,则得到二氧化碳质量为5.72克;假设全部是碳酸镁,则得到二氧化碳质量为5.62克;假设全部是氯化钠,则得到二氧化碳质量为0克,要得到4.4克气体,则组合要有大于4.4,也有小于4.4的物质,才会最终得到4.4克气体,
2、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答案】A
【解析】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是65,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56,
根据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锌的质量是6.5g,单独消耗铁的质量是5.6g,
如果铁和锌按照一定的比例组合成6g时,生成的氢气可能是0.2g.
故选项正确;
B、铜和金都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错误;
C、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假设合金6g中全部是锌,生成的氢气质量也小于0.2g.故选项错误;
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铝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7,
由Mg+H2SO4═MgSO4+H2↑,2Al+3H2SO4═Al2(SO4)3+3H2↑
可知,如果生成0.2g氢气时,单独消耗镁的质量是2.4g,单独消耗铝的质量是1.8g,镁和铝不管以怎样的比例混合,生成氢气的质量都是大于0.2g的.
六、天平类
1、在天平左右盘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后,向两边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镁,反应完毕后,天平让保持平衡,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两烧杯中酸均耗尽????????????
B.锌、镁均耗尽
C.镁耗尽、而锌有剩余?????????
?
D.锌耗尽、而镁有剩余
【答案】BC
【解析】解此题抓住天平平衡这个条件,天平平衡→生成氢气质量相等→计算标准是酸(耗尽)→金属足量(两种金属至少剩一种,生成等质量氢气的消耗量少的镁肯定有剩余),所以锌、镁均消耗尽不可能,镁消耗尽而锌有剩余也不可能
2、在天平的两盘上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杯中各盛100g98%的稀硫酸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哪组金属,反应终止时天平仍然平衡


A
6g铁和6g锌?
?
B.6.5g铁和6.5g锌??
C
3g镁和3g铁??
D
7g镁和7g铁
【答案】BD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酸、金属、氢气三种物质质量的关系。根据加入酸的质量相等,加入金属质量也相等,那么影响天平平衡的惟一因素就是放出氢气的质量。若两边生成氢气质量也相等,天平一定保持平衡。要使生成氢气质量相等的条件是等量的金属加入酸中,金属都过量,使酸中氢完全被置换,那么等量的酸生成氢气的质量必然相等。
解:设100g9.8%的稀硫酸完全反应,需要Fe、Zn、Mg的质量分别为X、Y、Z.
Fe
+??
H2SO4==?
FeSO4
+
H2↑
56??
?
98
x???
100g×9.8%
?
x==5.6g
?Zn
+??
H2SO4==ZnSO4
+
H2↑
?65????
98
?y????
100g×9.8%
??
???
y==6.5g
Mg
+
H2SO4==
MgSO4?
+
H2↑
24???
98
z???
100g×9.8%
??
z==2.4g
通过计算分析,要使100g9.8%的稀硫酸完全反应,至少需要Fe5.6g、Zn6.5g、Mg2.4g,故A中6g锌不足,与6g铁生成的H2不等,
B中6.5g铁和锌都能使硫酸完全反应,生成H2相等,C中3g铁不足,与3g镁生成H2不等,D中7g镁和铁也都能使硫酸完全反应,生成H2相等。
七、金属和酸反应类
1、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种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
铁?镁
B.
锌?镁
C.
锌?铁
D.
铁?锌
【答案】D
【解析】A.
铁和镁中,铁不如镁活泼,镁产生的氢气是又快又多,因此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
锌和镁中,锌不如镁活泼,镁产生的氢气是又快又多,因此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
锌和铁中,锌比铁活泼,因此锌是甲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D.
铁和锌中,铁不如锌活泼,但是产生的氢气比锌多,因此甲是铁,乙是锌,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C>A>B
【答案】A
【解析】图像中,谁先达到水平,谁的活动性强,,谁的反应速率最快,图中得到活动性B最强,A最弱;越往上,产生的气体最多,图中可得A气体最多,C最少。先后对原子质量,对于同价态金属,分子量越小,产生的气体越多,故图中A分子量最小。
八、喷泉类
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插入滴有Z的水,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瓶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并出现颜色改变,则X、Y、Z可能是(
)
A.?X是O2,Y是硫酸溶液,Z是石蕊试液
B.?X是CO2,Y是氢氧化钠溶液,Z是酚酞试液
C.?X是CO,Y是氢氧化钙溶液,Z是酚酞试液
D.?X是HCl,Y是硝酸银溶液,Z是石蕊试液
【答案】BD
【解析】只有BD两项中,气体会被吸收,导致烧瓶内气压减小,产生喷泉现象。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正确的是…( 

A.
石灰石和稀盐酸
B.
镁和稀硫酸
C.
固体氯化钠和水
D.
生石灰和水
【答案】C
【解析】AB选项都会会产生气体,使得气球膨胀;D会放热,使得空气受热膨胀,但是后期热量散失后,气球又会缩小。
九、功和功率类
1、一个小球由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AB=BC(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B.在AB、BC两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AB、BC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
D.在A、B、C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答案】C
【解析】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
2、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答案】D
【解析】因为AB=BC,
所以,根据W=Gh可知,物体在AB段和BC段做的功相等,即W1=W2;
因为小球在自由下落时做加速运动,
所以,根据v=st可知,小球在BC段运动的时间短,
所以,根据公式P=Wt可知,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功率小于BC段重力做功功率,即P1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W1>W2
B.?F1C.?F1=F2?????W1>W2
D.?F1=F2?????W1【答案】C
【解析】(1)根据图象可知,物体两次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等于滑动摩擦力,由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因此滑动摩擦力相等,拉力也相等,即F1=F2.
(2)从图象中可以判断出相同时间内第②次通过的距离小,根据公式W=Fs,当拉力相等时,通过的距离越大,拉力做的功就越大,即W1>W2.
4、如图所示,图甲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木块第二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第一次木块的动能大
C、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D、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答案】D
【解析】两次速度都相同,任何一次都是受力平衡,故拉力等于摩擦力
5、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
A.?W1B.?W1>W2>W3
C.?W1D.?W1=W2=W3
【答案】D
【解析】因为对三个物体的拉力相等都为F,三个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等都为s,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s可知,F对三个物体所做的功一样多。
十、机械能守恒
1、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甲。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h与H的数量关系___.
(2)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变为2h,小球应在甲斜面上多高处静止释放___.
【答案】D
【解析】(1)从释放点到B点静止,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在AB水平面上由于摩擦而损失的机械能,因为AB=3AC,所以在AC上损耗的机械能是AB上的三分之一,所以乙斜面上时机械能比甲斜面上时的机械能少三分之一,故上升的高度h=H;
(2)小球在乙斜面上升高度为2h,即H,因为AC段上消耗的机械能与第一次相同,即消耗H3高度的机械能,所以原来小球在甲斜面上的释放高度是:2h+=H.
2、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小球离开B点后做斜抛运动,当达到最高点时速度沿水平方向,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斜抛运动的最高点就会低于A点而高于B点,
3、如图显示滚摆运动过程中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下列曲线图与此过程中滚摆的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客观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滚摆最高点速度为0,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十一、弹簧类
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体m连在弹簧上,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小,从B到C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从A到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动能一直减小
D.物体在B点动能最大
【答案】C
【解析】弹簧自然伸长点是B,只有摩擦力,没有弹力,故受力不平衡;当物体摩擦力和弹力相等,方向相反的时候,物块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这个点在A与B之间的某个位置,过了这个位置之后,物块开始减速。
2、(201绍兴中考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在B点受力平衡
【答案】C
【解析】弹簧自然伸长点是B,只有摩擦力,没有弹力,故受力不平衡;当物体摩擦力和弹力相等,方向相反的时候,物块速度最大,动能最大,这个点在A与B之间的某个位置,过了这个位置之后,物块开始减速。
十二、蹦极蹦床类
1、(2019杭州西湖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减速下落
B.
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动能增大
C.?t0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
D.
运动员重力大小等于0.6F0
【答案】D
【解析】A.?B点弹力等于重力,A到B点过程中,重力大于弹力,运动员做加速运动,A错误;
B.
从B点到C点过程中,由于弹力大于重力,所以物体的运动速度减小,故动能减小,B错误;
C.
由图知,t0时刻,绳的弹性势能最大,应达到了最低点,此时动能为零,C错误;
D.
由图知,最后绳的弹性势能几乎不变,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静止下来,此时拉力与重力平衡,由图象知,重力等于0.6F0,D正确。浙教版九年级科学期中复习题型专项复习
一、一种盐和两种金属类型
1、(杭州模拟)在盛有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试管底部有少量固体存在。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则滤渣含有的物质是(

A.
Cu和Ag
B.
Ag
C.
Zn和Ag
D.
Zn、
Cu和Ag?
2、(浙江湖州)向AgN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Fe和Al的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浅绿色滤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滤液中一定含有Al3+、Ag+
B.
滤液中一定含有Fe2+、Ag+
C.
滤渣中一定含有Fe
D.
滤渣中一定含有Ag
二、多种盐和一种金属类型
1、(萧山区模拟)溶液含有和,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B.c-d间的溶液,滴加稀盐酸无沉淀产生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
2、(杭州余杭区模拟)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
B.
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
C.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
D.
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
三、酸碱优先反应类型
1、含CuCl2和HCl的100g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关系如图,仅考虑沉淀为Cu(OH)2.
据图回答:
(1)整个反应过程中______离子个数不变。
(2)P点溶液中的溶质是
.
(3)m1的值为
.
(4)M点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四、关于PH图像
(1)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画出PH值随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多少变化的图
变式1: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某物质X,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则X是(  )
A、水
B、石灰水
C、稀盐酸
D、纯碱溶液
变式2: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纯碱溶液,溶液的pH随滴入纯碱溶液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1)请写出该变化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
(2)A点时,溶液中存在的溶质有______.
五、极端假设法类
1、有一种不纯的固体,可能含、、、中的一种或几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样品中可能没有
B.?NaCl不与盐酸反应,样品中一定没有
C.
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2、某合金6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
)
A.?Zn和Fe
B.?Cu和Au
C.?Zn和Cu
D.?Mg和Al
六、天平类
1、在天平左右盘分别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的烧杯,调节天平平衡后,向两边烧杯中分别加入质量相等的锌和镁,反应完毕后,天平让保持平衡,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两烧杯中酸均耗尽????????????
B.锌、镁均耗尽
C.镁耗尽、而锌有剩余?????????
?
D.锌耗尽、而镁有剩余
2、在天平的两盘上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烧杯,杯中各盛100g98%的稀硫酸溶液,向两个烧杯中同时放入哪组金属,反应终止时天平仍然平衡


A
6g铁和6g锌?
?
B.6.5g铁和6.5g锌??
C
3g镁和3g铁??
D
7g镁和7g铁
七、金属和酸反应类
1、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关于甲乙两种金属判断合理的是(
)
A.
铁?镁
B.
锌?镁
C.
锌?铁
D.
铁?锌
2、将质量相等的A、B、C三种金属,同时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放出H2的质量是A>B>C
B.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B>C
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D.相对原子质量C>A>B
八、喷泉类
1、如图所示,烧瓶内盛有X气体,若挤压滴管的胶头a,使液体Y进入烧瓶中,振荡烧瓶,并倒放在铁架台上,将导管插入滴有Z的水,打开弹簧夹b,可见烧瓶液体如喷泉一样喷入烧瓶,并出现颜色改变,则X、Y、Z可能是(
)
A.?X是O2,Y是硫酸溶液,Z是石蕊试液
B.?X是CO2,Y是氢氧化钠溶液,Z是酚酞试液
C.?X是CO,Y是氢氧化钙溶液,Z是酚酞试液
D.?X是HCl,Y是硝酸银溶液,Z是石蕊试液
2、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组合不正确的是…( 

A.
石灰石和稀盐酸
B.
镁和稀硫酸
C.
固体氯化钠和水
D.
生石灰和水
九、功和功率类
1、一个小球由A点自由下落时,相继经过B、C两点,如图所示,AB=BC(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下落过程中,一定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B.在AB、BC两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AB、BC两段内重力做功相等
D.在A、B、C三点处物体具有的机械能相等
2、在自由下落过程中物体运动速度会越来越快。一个物体由A点自由下落,相继经过B.?C两点,已知AB=BC,如图所示,物体在AB段重力做功W1,做功功率P1;在BC段重力做功W2,做功功率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W1≠W2
P1≠P2
B.?W1=W2
P1=P2
C.?W1=W2
P1>P2
D.?W1=W2
?P13、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两次拉着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运动的s?t图象如图所示。其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分别为W1、W2,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
W1>W2
B.?F1C.?F1=F2?????W1>W2
D.?F1=F2?????W14、如图所示,图甲中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木块第二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B、第一次木块的动能大
C、第一次拉力对木块做功的功率大
D、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5、物体在力F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中,力对物体做功的多少:(?)
A.?W1B.?W1>W2>W3
C.?W1D.?W1=W2=W3
十、机械能守恒
1、光滑斜面甲与水平面AB平滑连接,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小球,小球运动到B点静止,如图甲。在AB上的C点平滑拼接另一光滑斜面乙?已知AB=3AC,如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小球从斜面甲高H处静止释放,说明小球在乙斜面到达的最大高度h与H的数量关系___.
(2)要使小球在乙斜面上到达的最大高度变为2h,小球应在甲斜面上多高处静止释放___.
2、如图AOB是光滑轨道,A点的高度H大于B点的高度,让小球从A点由静止开始自由滑下,沿轨道AOB到达B点后离开(不计空气阻力).则小球离开B点后的运动轨迹最符合实际的是(
)
A.?a
B.b
C.?c
D.?D
3、如图显示滚摆运动过程中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后再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下列曲线图与此过程中滚摆的动能Ek随时间t变化的客观情况相符的是(
)
A.?
B.?
C.?
D.?
十一、弹簧类
1、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体m连在弹簧上,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小,从B到C所受合力不变
C.物体从A到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动能一直减小
D.物体在B点动能最大
2、(201绍兴中考模拟)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用一小物体m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小,从B到C加速度不变
C.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一直减速运动
D.物体在B点受力平衡十二、蹦极蹦床类
1、(2019杭州西湖区)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O点开始下落,A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B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从A点到B点过程中运动员减速下落
B.
从B点到C点过程中运动员动能增大
C.?t0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
D.
运动员重力大小等于0.6F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