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细思极恐!希特勒与拿破仑迷之巧合! 俄罗斯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能够让两个军事天才都惨败呢? 人生转折:都在52岁进攻俄国,时间点为6月22日,都在56岁战败俄国之手 小兵开始当起,都是44岁达到权力最高峰 希特勒任国家元首时间:1945-1934=11年, 拿破仑称帝时间:1815-1804=11年 一个领导德国打败法国,一个领导法国打败德国 都以一己之力挑战整个欧洲,成为欧洲霸主 第一单元 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2课 俄国的改革 学习目标 1.了解彼得一世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2.了解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影响。 【自主学习】 (要求:快速、高效、5分钟) 对照教材两个子目,勾划找出下列问题,并熟记要点。 1.俄国历史的沿革情况; 2.彼得一世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及评价;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目的、内容、性质及评价。 俄罗斯人的祖先东斯拉夫人 9世纪晚期 13世纪上半叶 14世纪 16世纪 基辅罗斯等早期国家形成 基辅罗斯被蒙古人征服 莫斯科公国建立 建立统一的俄国伊凡四世即位,称“沙皇” 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彼得一世在位期间达到鼎盛,进入帝国 俄国历史沿革 俄国农奴制盛行,封闭落后,工商业发展极其落后 此时,几乎控制了全球贸易的荷兰已经辉煌了近百年;通过海外贸易和掠夺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有广阔市场的英国,正在孕育工业革命;法国在路易十四的强权领导下,已发展为17世纪中叶的欧陆首强。而当时俄国的经济完全依赖于农业,全国只有几十个手工工场,农业和手工工厂里主要使用农奴劳动,商业几乎全部把持在外国人手中。教育由东正教会垄断,普通民众知识贫乏。即使在首都莫斯科,一百个人中间识字的也不超过三个。 1.改革背景(原因) 一、彼得一世改革 了解农奴 农奴制:封建社会中封建领主在其领地上建立起来的剥削奴农奴的经济制度。 基本特征: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依附于农奴主,受剥削压迫。 农奴的贫苦生活 地主毒打农奴 农奴为农奴主劳作 农奴是介于农民和奴隶之间的一种身份,经济上,农奴租种地主土地,受到地主的残酷剥削,生活十分贫困;政治上,没有人身自由和任何权利,社会地位极其低下。 1.改革背景(原因) 一、彼得一世改革 2.目的 为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3.内容 军事 经济 政治 文化教育 社会生活 创建征兵制新式常备军;要求贵族必须到军队或行政机构为国家服务 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准许工场主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推行文化教育 提倡学习西方的礼节和生活方式 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进一步加强沙皇的专制权力 封建君主专制国家 此政策为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俄国长远发展来看,由于此政策的实质是进一步加强农奴制,所以对俄国经济发展起了阻碍作用。 一、彼得一世改革 积极: ①俄国一跃成为欧洲军事强国,为对外扩张准备了条件。 (新首都:圣彼得堡) ②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 局限: 农奴制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封建性质的改革 4.意义 5.性质 1700年-1721年,俄国打败瑞典,夺取了波罗的海的出海口,并在这个过程中,营建了新首都——圣彼得堡。 一、彼得一世改革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情况? 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在农奴制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时,他回答说:“打谷机要花费许多钱,它需要修理,还要喂马匹(用马匹来带动机器),而农奴一文钱也不需要花费。” 农奴制 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废除农奴制 农奴制怎么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市场 原料 自由劳动力 资金 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要素 农奴受压榨,购买力低下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 大批农奴束缚在土地上 工场主雇佣国家农奴,要缴纳代役租 农奴制下俄国社会情况 根本原因(经济):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 二、废除农奴制 农奴暴动频繁,危及统治。 设问: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政治: 二、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 奥斯曼帝国 俄国 黑海 克里米亚半岛 欧洲 克里米亚战争中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俄国的腐朽性。正如恩格斯说:“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克里米亚战争惨败,俄国国际地位下降,国内矛盾激化。 英法:新式步枪,射程1000码; 俄军:老式枪炮,射程200码 英法:汽船281艘; 俄军:汽船24艘 英法:铁路和汽船; 俄军:牛车和马车 尼古拉一世 克里米亚战争 直接原因 二、废除农奴制 1.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原因) 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奴。” 农民暴动,推翻专制统治 农奴制改革,废除农奴制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性质 挽救统治危机,避免革命的发生。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的改革 二、废除农奴制 2、开始 4、目的 改革内容 意义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促进农业的发展;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资金。 俄国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 可以获得到一块份地,但必 须以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是对农奴的一次大掠夺。 5、实质 二、废除农奴制 材料一: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材料二: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迈开了“近代化的沉重步伐”,它保存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直接影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对俄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根据两则材料,分析1861年改革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废除农奴制 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名称 背景 内容 结果和影响 彼得一世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农奴制严重制约了俄国的经济发展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文教上; 社会习俗上 废除农奴制(农奴解放、赎买份地) 增强了俄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农奴制却进一步强化,后来成为俄国社会发展的障碍。 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推动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在,影响着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封建性质的改革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探 究 比 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