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KXRJ0015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学期上课题《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凝结现象。2.对“小水珠的出现和什么因素有关”,提出有依据的猜测。3.能够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课前学习任务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你觉得小水珠的出现和什么有关呢?【学习任务二】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小水珠?我的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我的解释【学习任务三】一段时间后,两块玻璃片上会有其他现象发生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呢?推荐的学习资源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KXRJ0014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学期上课题《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观察生活中水蒸发现象并验证课上所学概念。观察水蒸发伴随的现象并提出新的问题。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KXRJ0015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学期上课题《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课后练习做一做:如果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如玻璃杯、保鲜膜、冰块、室温的水等材料,你能用它们设计一个关于水蒸气在什么条件变成小水珠的对比实验吗?请你动手做一做吧。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KXRJ0014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学期上课题《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教科书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学生信息姓名学校班级学号学习目标1.认识水的蒸发现象。2.知道温度是影响水蒸发的主要因素。3.能够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课前学习任务课上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1.猜想并设计实验,衣服里的水到哪里去了?我的猜想实验设计2.将湿纸暴露在空气中和密封在塑料袋中进行对比观察,把我们的预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对实验的解释记录下来。实验方法将湿纸放在空气中将湿纸放在密封袋中我的预测实验现象我的解释【学习任务二】你觉得什么因素影响水的蒸发快慢?将你的想法记录下来吧。我的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我的解释推荐的学习资源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KXRJ0015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学期上课题水到哪里去了(二)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能够列举生活中水蒸气凝结的实例。认识水蒸气凝结的现象。【科学探究】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小水珠的出现和什么因素有关”,提出有依据据的猜测。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凝结成水,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科学态度】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对探究小水珠出现成因表现出探究兴趣。在大胆猜测的同时,注重实证在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二、教学重点:认识水蒸气凝结的现象,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运用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推导小水珠出现原因。三、教学难点:能够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3分钟一、复习旧知、聚焦话题复习旧知同学们好,兰老师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的蒸发,知道了水在平常温度下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并且通过实验验证了衣服里的水,蒸发到空气中变成水蒸气。关注实验现象聚焦话题细心的同学们还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我们无法解释,那就是将湿纸放入密封袋,一段时间后,密封袋内多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这是怎么回事呢?7分钟二、分析小水珠出现原因交流分享获取证据要想知道这些小水珠从何而来,先要请你回忆一下,你在生活中是否见过类似的现象?(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小水珠出现现象)观察比对同学们能举得例子可真多呀,看来你们平时都非常注意观察生活,要想清楚小水珠为什么出现,就要把这些现象放在一起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原先没有,后来都出现小水珠)分析小水珠出现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基于生活经验提出猜想,小水珠出现与水蒸气有关)模拟情境,验证猜想同学们,在科学探究中,出现了质疑与讨论非常常见,你们都能根据生活经验寻找到证据,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这对于探索科学的奥秘至关重要。当然,有的时候,仅凭借生活经验的讨论,不足以得到肯定的答案,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要不然我们借助身边的材料模拟一下这个现象再讨论,你们觉得行吗?(学生相互讨论,设计模拟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现象,观察并得出结论,猜想小水珠出现和瓶内无关,应该和瓶外水蒸气有关)(学生结合模拟情境与生活经验,猜想小水珠出现与温度也有关)7分钟三、探究水蒸气在什么条件变成小水珠实验猜想水蒸气在什么条件下变成小水珠呢?(学生结合分析的因素,提出有依据的猜想,水蒸气遇冷出现小水珠)看来你们都觉得水蒸气遇到冷的物体变成小水珠,但这是否正确呢?如果我们想判断一个条件对结果是否产生影响,该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对比实验验证)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电视机前的同学们,听了他们的讨论,你是否受到启发?将你的实验设计写在记录单上吧。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呢?(演示实验)观看演示实验收集证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认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通过大家参与的探究活动,终于验证了我们的猜想,确实是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珠,在科学上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凝结。你们觉得如果再过一段时间,再去观察玻璃片上的小水滴,实验现象会有变化吗?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再来观察一下吧(演示实验)3分钟拓展与应用新知应用同学们,在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水蒸气凝结成水的问题后,我想,现在你一定能解释我们在此之前不能理解的现象,密封袋内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小水珠呢?(学生应用新知解释遇到的现象)今天我们通过寻找生活生活中的证据,以及模拟冰箱中拿出的冷饮出现小水珠,分析讨论得出小水珠的出现与水蒸气、温度有关,并且经历了有趣的实验探究,验证了我们的猜想,知道水蒸气遇冷凝结成了小水珠。动手操作安全提示电视机前的同学们肯定也想在家做水蒸气凝结的实验,但是在家使用明火是不安全的,应该在实验室内,老师的指导下操作。我们可以换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也来做一个水蒸气凝结的实验。老师提示大家,如果用玻璃杯,保鲜膜,冰块,室温的水等材料,你能用它们设计一个关于水蒸气凝结的对比实验吗?请你动手试一试吧。课程基本信息课例编号2020QJ06KXRJ0014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学期上课题水到哪里去了(一)教科书书名:《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8月教学人员姓名单位授课教师指导教师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认识水的蒸发现象。知道温度是影响水蒸发的主要因素。【科学探究】能够基于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对“衣服里的水去了哪里”,提出有根据的猜测。2.能够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合理解释。3.能够利用对比实验探究导致蒸发现象快慢的主要因素。【科学态度】对水的蒸发和水蒸发快慢因素表现出探究兴趣。在大胆猜测的同时,注重实证在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知道科学技术和人们生活的密切相关二、教学重点:认识水的蒸发现象,知道温度是影响水蒸发的主要因素三、教学难点:能够具有控制变量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3分钟一、情景引入聚焦话题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北京市西城区进步小学的兰海龙老师,今天兰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走进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天气的成因。说到天气的成因,老师想先请大家说一说平时你们关注过天气吗?是通过什么途径关注天气或感受到天气的变化的?关注到了哪些天气现象?(学生回答)看来大家对天气还是很关注的,这些天气现象是怎样形成的呢?天上的雨水为什么总降不完?学完本单元内容,我想你一定就会理解这些问题了,下面就开始进入我们本单元第一节课的学习吧。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平时是不是见到过水消失不见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见到的?比如像这样,洗过的衣服湿漉漉的,晾晒后它们变干了。请你想想,衣服里的水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测衣服里的水到空气里去了)你们都觉得衣服里的水跑到了空气里,可是我们看不到这个现象啊,你为什么这样猜想呢?(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依据)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又是怎样思考的呢?请把你的想法,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吧。9分钟二、认识蒸发1.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有了我们的猜想和依据,就可以下结论了吗?(学生回答)你的想法真不错,查阅资料可以帮我们补充更多的证据,实验获得的证据会更加直观,那我们就先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以下材料,有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可以代替湿布,一盆水,两个夹子,一个密封袋,还有用来模拟晾衣杆的铁架台等。看看是否可以帮助你完成验证实验。分享交流,改进实验方案我的猜想实验设计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样设计的呢?(学生讲解实验设计)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方案吗?你又是怎样设计的呢?(讨论实验设计可行性,相互学习改进)同学们都选择了我们熟悉的对比实验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帮我们清晰地判断一个条件对结果是否有影响。在实验设计时要注意,不同点是两张湿纸一张接触空气,而另一张不接触空气,除此之外的其他条件要都相同。并且,在我们的相互讨论后,可以让实验更加完善。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的方案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呢?请你再考虑一下吧。观看演示实验,收集证据接下来,就按照我们的设计,开始操作吧。(蒸发实验演示视频)在观察的同时,我们可以先预测一下,接下来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学生预测实验现象)实验现象是这样的吗?我们来一起观察一下吧。处理信息,得出结论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又是如何解释的呢?实验方法将湿纸放在空气中将湿纸放在密封袋中我的预测实验现象我的解释同学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通过颜色变化,形状变化和发出的声音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空气中的湿纸变干了。我们现在可以得出结论:湿纸里的水到空气里去了。同时也验证了我们最初的猜想,衣服里的水确实是跑到空气里去了。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观察到了吗?请你借助身边的材料,也来做一下这个实验吧。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湿润的纸在空气中变干,这个现象和我们之前说衣服变干的现象是一样的,你们发现这个现象有什么特点了吗?(学生回答)是这样的,水在平常温度下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蒸发。由于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我们肉眼看不见它,所以不易观察。但是水的蒸发现象,在生活中经常发生。比如一杯水放在桌面上,几天后,杯子里的水变少了。用海绵擦拭黑板,水痕会渐渐的消失了,雨过天晴,马路上的积水过一段时间就会变干,湖泊里的水在阳光照射下减少了。6分钟三、探究水蒸发快慢的因素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不知道同学们是否发现了一个问题,同样是晾晒衣服,衣服有时干得很快,有时干得慢,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又是怎样想的呢?2.实验探究,分享交流怎样能够证明你的想法对不对呢?(学生提出做实验)是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借助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这一次的实验材料,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滴管、水、玻璃片、试管夹、吹风机等。你能选择出你需要的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吗?为了能更快的看到实验现象,我们在研究时每次用滴管取出一滴水观察就可以。(学生分享实验设计、实验现象及解释)我的猜想实验设计实验现象我的解释通过这几位同学的探究,我们知道了提高水周围的温度,增大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加空气的流动性这几种方法可以加快水的蒸发。3.比较水蒸发和沸腾的相同和不同电视机前的同学们,你们也可以从探究中不断发现科学的奥秘。请你借助身边的材料也来动手做一做把。但是老师要提示大家,有的同学希望在家用酒精灯或其他装置给水加热,考虑到安全因素是不可取的,应该在科学实验室,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其实我们都见过爸爸妈妈在烧水时,锅中气泡不断从水的底部向水面上升,越来越大,并在水面破裂,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沸腾。蒸发和沸腾都是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不同的是,水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水沸腾一般在100℃左右才发生;蒸发发生在水体表面,沸腾主要发生在水体的内部,沸腾比蒸发更加剧烈。1分钟五、拓展与思考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衣服里的水不见了是因为蒸发到了空气中,还知道了加快蒸发速度的一些方法。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用密封袋包住湿纸,会在密封袋表面留下一层薄薄的水雾,这又是为什么呢?相信通过接下来的学习,你就能理解这其中的奥秘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7 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1教学设计.docx 3.7 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3任务单.docx 3.7 水到哪里去了(第一课时)-4练习题.docx 3.7 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1教学设计.docx 3.7 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3任务单.docx 3.7 水到哪里去了(第二课时)-4练习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