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单元 第3节 第2课时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纯碱的化学性质,会熟练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记住相应的反应现象。
(2)掌握碳酸根离子(CO)的检验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的实质,会运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反应能否发生。
(4)记住一些常见的酸、碱、盐的水溶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纯碱性质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总结出纯碱的化学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纯碱的化学性质。
【难点】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 纯碱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5~46页的有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探究8-4,然后完成下列填空:
纯碱的化学性质:
性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1)与酸 碱指示
剂作用 石蕊
试液 溶液变蓝 碳酸钠易溶于水,溶液显碱性
酚酞
试液 溶液变红
(2)与酸 反应 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CO2↑+H2O
稀硫酸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与某些碱(如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Ca(OH)2=== CaCO3↓+2NaOH
(4)与某些盐(如氯化钡溶液)反应 产生白色沉淀 Na2CO3+BaCl2===BaCO3+2NaC l
【教师点拨】
碳酸根离子(CO)的检验方法: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跟进训练】
1. 下图所示记录正确的是( B )





实验 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记 录 A 无色 无变化 无色溶液 白色沉淀
B 蓝色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C 红色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 白色沉淀
D 蓝色 产生气泡 白色沉淀 无色溶液
2.如图所示,通过长颈漏斗向该装置中慢慢加入X,可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再慢慢加入Y,又看到气球逐渐变小,则X、Y分别为( C )
A.盐酸、硫酸铜溶液 B.盐酸、氯化钙溶液
C.硫酸、氢氧化钠溶液 D.硫酸、氯化镁溶液
3.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A )
A.NaCl B.H2SO4
C.稀盐酸 D.MnO2
知识点二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46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1.酸、碱、盐之间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复分解反应实质上是它们解离出的离子相互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过程。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一般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例如,HCl===H++Cl-,Na2CO3=== 2Na++CO  。当Na2CO3溶液和HCl溶液混合时,CO 会与H+结合成不稳定的H2CO3, H2CO3分解成H2O和CO2。
【合作探究】
NaCl溶液和KNO3溶液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请说明理由。
答:不能,因为两种物质相互交换成分后,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满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师点拨】
1.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首先看反应物,反应物必须满足“有酸酸必溶,无酸两相溶”;然后再考虑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
2.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口诀:酸除硅酸(H2SiO3)都易溶;碱除钾、钠、钡、氨都难溶;钾、钠、铵盐硝酸盐,完全溶解不困难;盐酸盐中除去银,硫酸盐中钡不溶;碳酸盐很简单,溶解只有钾、钠、铵。
3.复分解反应的考查方式之一是水溶液中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离子之间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或水(即物质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则不能共存;反之,则能共存。
【跟进训练】
1.下列各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之间不反应的是( D )
A.Ca(OH)2、HNO3、BaCl2 B.Na2SO4、MgCl2、KOH
C.Na2CO3、K2SO4、HCl D.H2SO4、NaCl、Cu(NO3)2
2.下列物质的溶液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 )
A.KNO3 B.NaCl
C.Cu(OH)2 D.MgSO4
3.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A.H+、Ba2+、NO、SO B.H+、NO、Cl-、Ca2+
C.K+、Mg2+、NO、Cl- D.K+、Na+、Mg2+、SO
练习设计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