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学案

资源简介

§1.1辽阔的疆域(1)
自学内容: 位置优越
自学目标:
1、学会运用地球仪或东西两半球图说出我国的位置。
2、分析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及优越性
3、掌握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自学重点:掌握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的特点.
自学难点:分析我国在世界的位置及优越性
自学过程:
任务一:1、半球划分: 度和 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2、同学们还记得七大洲四大洋的名子吗?按从大到小顺序写出来吧

任务二、学生阅读1.1图,及2页课文
1、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
2、从大洲与大洋位置的关系,在图上辨认我国的海陆位置 ,从此可以看出我国是一个 。
3、地球上共分哪五带 。在图上辨认我国大部分位于 纬度,在五的带位置 ;南部有 线穿过,跨 很广,有 带,没有 带。
4、分析我国位置在气候、农业、国际交往上的优越性。 通过活动教材提供的资料,请同学们评价我国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讨论中得出结论:从纬度看(例如俄罗斯和加拿大等)是 的国家或(例如巴西等)是 的国家,你还记得这几个国家主要的农产品吗? 是由于其所属的 ,限制了 的多种经营。
(2)从海陆位置看,(例如蒙古等)由于不临海,属于 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对 的发展;而(例如日本等),由于四面环海,属于 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这些国家的 ,但沿海多港湾、海上交通便利,为这些国家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利的位置条件。
通过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国家的比较,你对“我国地理位置优越”是怎样理解的呢?
(3)评价一下“我国位置优点”吧,可以将纬度位置与海陆位置等进行综合分析或讨论: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五带中的 带,小部分在 带,没有 带。我国东临大洋的海陆位置,而是深居内陆,就会对 有很大的影响,还记得亚洲东部主要的气候类型吗 写出来 。上述条件对 生产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海陆位置条件下,还会对我国哪些是也产生影响呢?

建构知网:
1、位置
2、优越
§1.1辽阔的疆域(1)学效检测
一、填空题
1、从东西两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从南北半球看,中国位于 半球。
2、从世界大洲和大阳觉得位置看,中国位于 东部, 的西岸的国家。
3、我国陆地面积约 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位。
4、 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五带中的 ,小部分在 ,没有 。
二、选择题 (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是一个 ( )
A.内陆国家 B.海陆兼备的国家 C.半岛国家 D.岛国
2、从海陆分布来看,我国与下列哪个国家有相似之处 ( )
A、法国 B.日本 C.蒙古 D.澳大利亚
3.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 ( )
A.赤道附近 B.中纬度地区 C.热带 D.寒带
三、简答题
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说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1辽阔的疆域(2)
一、自学内容: 34个省级行政区
二、自学目标:
1、知道我国现行三级行政区划,
2、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3、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三、自学重点: 能在我国省级行政区填充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并填注其名称。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请同学们自己介绍各自的户口所在地。
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 乡(镇)
我国的行政区域,分为哪三级? 、 、 。
知道为什么这样划分吗? 。
任务二:阅读P10“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
1、了解目前我国省级行政区共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有 、 、 、 、 。
4个直辖市有 、 、 、 。2个特别行政区
和 。 是我国的首都,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省,我国已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了 。捍卫我国 、 、领空与国家的主权、独立、尊严,是我们的光荣 。
2、小组合作,阅读“中国政区图”和“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表”,
3、读熟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找准位置。尽快形成我国省级行政单位分布的空间概念。
4、利用P8活动3,4通过反复读图、做填图练习,培养自己的读图能力和理解记忆能力。
任务三:练习
1、练习方法
(1)可联系上一节邻国的教学内容,辨认陆上边界省区辽、 、 、内蒙古、 、新、 、 。沿海省级行政区进行练习,以大陆沿海为线索记忆:辽、冀、津、鲁、 、 、浙、闽、 、桂;以北回归线穿过的台、粤、桂、滇为线索熟悉位置;
(2)可将全国省级行政单位分成7部分,例如东北部的黑、吉、辽; 北部的陕、甘、宁和内蒙古;
西部的新、青、藏; 西南的云、贵、川;
带有方向的8个省,即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
直辖市京、津、沪、渝; 最后7省为苏、浙、闽、台、琼、皖和赣。
此外,还有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分片方法很多,目的是便于同学们在图上记忆。
(3)巧记34个省级行政区
两湖广宁重河山(湖 、湖 ,广 、广 ,宁 、辽 、重庆、河 、河 ,山 、山 )
五江港澳青陕甘(江 、江 、 江、 江、新疆[“江”“疆”谐音],香港、澳门,青 、陕 、甘 )
云贵西四北上天(云南、贵州、西 、四川、北京、上海、天 )
内蒙台海福吉安(内蒙古、台 、海南、福建、吉林、安 )
(4)巧记省级行政区简称
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京津沪 渝港澳;
自治区:内蒙(古)桂 新藏宁
二十三省:黑吉辽,冀鲁豫,苏浙皖,湘鄂赣,川滇黔,闽粤琼,陕甘晋,青和台。
注意;一要注意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名称中不加 “族”字;
二要注意有两种简称的省区;
三要注意一些容易写错的地名,例如秦、浙、赣、琼、黔、藏、疆,及安徽省的“徽”字等。
自学方法:
记忆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及相对位置,除了以上方法外,必须充分运用“中国政区图”进行反复读图、填图或拼图练习,以练为主,达到“心中有图”的效果。
建构知网:
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 、 、
共包括23个省
5个自治区有 、 、 、 、

4个直辖市有 、 、 、 。
2个特别行政区 、 。
§1.2众多的人口
一、自学内容:“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人口东多西少”(11—15)
自学目标: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2、记住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
3、充分利用图表,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和增长情况
三、自学重点:
1、记住中国的人口数量、人口特点
2、了解中国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人口问题,记住我国的人口基本国策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自学11-12页“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部分内容
1.2000年,我国总人口为 人,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目前,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人口 万左右。
3.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我国政府把实行 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的平均人口密度为 人/平方千米。
5.阅读我国人口增长图,分析以下问题。
①从公元初到1578年前,我国人口增长速度 (快或慢)。
②到 年后,这条曲线的坡度开始急剧加大,这表明我国人口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这就是我国人口增长的第一次高峰。到 年以后,人口曲线可以说呈直线上升,到2000年达12.95亿,这就是我国人口的第二次增长高峰。
③新中国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 (快或慢)。
6.各组讨论:我国人口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7.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人口数量应怎样发展?
8.我国人口多、人口增长快,我国现在实行的人口政策是什么?
任务二:自学12页“人口东多西少”部分内容
9.阅读我国人口密度图和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分析
①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以黑龙江省 和云南省 市为界,
呈 分布。这条线是 — 一线,是我国的人口地理分界线,也叫胡焕庸线。
②回顾学过的人口密度公式:
③找出四省区的人口数和面积数,计算四省区的人口密度。
省区 江苏 山东 新疆 西藏
面积(万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人口密度
④我国人口最多的省是 ,面积最大的省是 。
五、建构知网
人口特点:人口 大,人口增长 .
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给 和____________
众 带来巨大压力。
多 世界上人口 的国家 人口国策: ,
的 基本内容是 ,
人 ;
口 具体要求是 。
人口 多 少 人口密度:东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人口分布 :以 — 为界,人口东 西
§1.2 众多的人口学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27分)
1.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增长的正确叙述是( )
A.人口增长速度回升快 B.人口开始减少
c.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在减少 D.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仍然很多
2.我国面积最大的省区是( )
A.新疆 B.内蒙古 c.西藏 D.江苏
3.现今我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江苏 B 山东 C 河南 D 上海
4.下例地理分界线中是我国人口线的是( )
A秦岭---淮河 B黑河—腾冲一线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一线 D阿尔泰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5.人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我国在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 )
A积极发展人口 B逐渐增加人口 C设法减少人口 D实行计划生育
6.下列对我国2000年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5%
B.总人口为10.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C.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21%
D.总人口为13.95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8%
7.下列对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度各地没有多大差别 B.东部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C.人口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带 D.人口的分布西北多、东南少
8.近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居住地的自然条件有较大的改变 B. 商业贸易活动日益频繁
C. 经济文化的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明显改善 D.社会劳动力需求大幅度增加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自学内容:多民族的大家庭(15—20页)
二、自学目标:
1、运用民族分布图,记住我国主要少数民族的分布特征,
2、记住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
三、自学重点:我国的民族构成及分布
自学难点:我国的民族政策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
1.我国大家庭中共有 个民族, 个少数民族。
2.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 %,其他民族人口的比例是 %,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人口有 。
3.各民族不论大小, 。
4.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以利于保障少数民族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物的权利,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5.在我国,各民族都有使用自己民族的 和保持自己 的自由,都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任务二:
6.我国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
7.读图1.16“我国几个少数民族的体育、艺术、民居和传统节日” 说一说下面各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 你还了解该民族的哪些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请你补充说明。
将下列民族与其民俗连线
朝鲜族 摔跤
蒙古族 跳板
维吾尔族 手鼓舞
傣族 火把节
彝族 孔雀舞
8.读图1.17“我国民族的分布”,P19表思考、回答:
①汉族主要分布在 地区,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分布
在 、 、 地区。
②分布最广泛的民族是 族,傣族主要分布在_________省。
③___________省是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
9.大杂居、小聚居的含义(从汉族、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分析)
10.我国有哪些民族政策?
11、读19页《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人口和主要分布地区》回答:
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是 族。
五、建构知网
个民族 族占92﹪
多 个少数民族占8﹪
民 汉族—— 部 部最为集中
族 民族分布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
的 各民族分布具有 、 的特点。
大 民族政策:各民族是 ,民族团结。尊重各民族的
家 民族政策 和 自由。实行民族区域 。
庭 少数民族文化:傣族— 节、朝鲜族— 舞、
蒙古族的 等
§1.3 多民族的大家庭学效检测
1、我国共有 个民族,其中 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的 。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族。
3、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是 、 ,相互交错居住。
4、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 地区。
5、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
A.汉族 B.苗族 C.壮族 D.蒙古族
6、泼水节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
A.回族 B.满族 C.汉族 D.傣族
7、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是( )
A.贵州 B.云南 C.广西 D.新疆
8、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 )
A.西北、华北、东北 B.西南、中南、东南
C.西南、西北、东北 D.华北、华南、西藏
9、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
A、55 B、56 C、34 D、60
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
 B.少数民族创造的乐器有蒙古族的冬不拉、哈萨克族的马头琴
 C.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内,也有汉族人口分布
 D.人口普查表明,我国个别省区的居民由单一民族组成
11、使用马头琴的少数民族是 ( )
A、哈萨克族 B、苗族 C、蒙古族 D、回族
12、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
A、回族、汉族 B、回族、维吾尔族 C、回族、蒙古族 D、回族、藏族
§2.1 地势和地形(1)
一、自学内容:“地势呈阶梯分布”和“地形复杂多样”(22—27)
二、自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地势的特点,各级阶梯的主要特征,记住位于阶梯分界线的山脉名称。
2、通过读图记住我国主要地形区及相对位置;记住主要不同走向的山脉。
3、运用地图能说出我国地形的特点,我国地形和地势的特点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三、自学重点:
1、地势各级阶梯的特征及其影响
2、记住主要不同走向的山脉。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自学22-23页“地势呈阶梯分布”部分内容
1.对照24页《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可知:深色集中在 ,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浅色集中在 ,说明该地区的地形主要是 。
2.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
3.读图2.1《我国东西向(北纬32°)地形剖面图》,思考:
①横断山脉海拔在米 以上,四川盆地海拔在 米,南京的海拔在 米以下。
②我国的地势总特征是 。
4.参照图2.2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和24页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完成活动1,记忆这两条界线。
第一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
第二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
(1)、三级阶梯的高度分别是多少?
(2)、每级阶梯分别以什么地形为主?
5.我国地势特征对我国的自然环境要素(气候、河流)和东西部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呢?
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地势对河流的流向的影响:
地势对河流的水能的影响:
地势对东西交通的影响:
任务二:自学24页“地形复杂多样”部分内容
7. 根据2.6图和27页活动2完成下列问题:
东西走向的山脉有:
北列:
中列:
南列:
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
西列:
中列:
东列:
南北走向的山脉有: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
弧形山脉是:
五、建构知网
地势总特点: 高 低,呈 分布。
地势呈阶梯分布 一二级界线:
阶梯界线 二三级界线:
主要山脉(见上任务二)
§2.1 地势和地形(1)学效测试
1、关于我国地势特点的叙述,最确切的是 ( )
A、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B、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C、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D、山区面积广大,地势类型单一
2、关于我国地势优越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使我国水资源东部地区更丰富
B、是许多大河滚滚向东流,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
C、使我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D、使我国内陆地区降水非常丰富
3.我国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一组什么走向的山脉( )
A.东西走向 B.南北走向 C.东北-西南走向 D.东南-西北走向
4、第一与第二阶梯的界线是
第二与第三阶梯的界线是
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数码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② ;③ ;④ ;
⑤ ;⑥ ; ⑦
§2.1 地势和地形(2)
一、自学内容:“地形复杂多样”和“山区面积广大”(24—30)
二、自学目标:
1、能够运用中国地形图,说出我国地形主要特征。
2、记住三大平原、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及其分布。
3、记住五种地形面积比例。
4、记住山区发展经济的优势与劣势。
三、自学重点:
1、我国地形的分布特点。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自学24-27页“地形复杂多样”部分内容
1、读图2.4《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高原,并结合图2.5《形态各异的高原景观》说出它们的特征。
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2、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三大平原,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以肥沃的黑土著称 长江中下游平原
黄淮海平原 东北平原
地势低平,有“水乡”和“鱼米之乡”的美称 华北平原
3、读图《我国地形分布大势图》找出四大盆地,并完成下列连线题
面积最大的盆地 四川盆地
位于北疆,纬度最高的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我国位于第一级阶梯的盆地 准噶尔盆地
唯一位于长江以南的盆地 柴达木盆地
任务二:自学27页“山区面积广大”部分内容
4. 读2.8图记住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
5、读图2.8、2.9结合课文分析:
(1)山区包括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山区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__________。(参考29页活动2完成此题)
(2) 山区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结合28页中间文字),讨论填表:
我国山区
优 势 劣 势
(3) 人们在开发利用山区时,除了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还要预防和避免 、 、 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五、建构知网
五种地形及比例: 山地33%、    、    、     、    。
四大高原: 、 、 、 。
四大盆地: 、 、 、 。
三大平原: 、 、 。
发展优势: 山区在发展 、 和农业的多种经营等优势较大。
发展劣势:山区 不便, 难度大,易发生自然灾害。
山地灾害:崩塌、 、 。
山区开发:合理开发、利用、保护。
§2.1 地势和地形(2)学效测试
1.山区常见自然灾害有( )
A.崩塌、滑坡、泥石流 B.泥石流、洪涝、寒潮
C.干旱、洪涝、崩塌 D.台风、滑坡、崩塌
2.下列关于山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山区急流可以发电 B.高山草地可以放牧
C.地形复杂多样,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D.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贫乏
3.下列和开发、保护山区不适应的做法是( )
A.陡坡耕种 B.植树造林 C.修疆挡土坝 D.退耕还林
4、我国的各类地形中,面积比例最大的是 ( )
A、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地
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我国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是( )
A、崩塌 B、滑坡 C、台风 D、泥石流
6、下列不属于山区发展优势的是( )
A、交通 B、林业 C、旅游业 D、采矿业
7、读图完成
1. 岭
2. 平原
3. 盆地
4. 山脉
5. 高原
6. 高原
7. 盆地
8. 平原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
一、自学内容:“南北气温的差异”(31—34)
二、自学目标:1、通过阅读气温图,记住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记住温度带的划分
3、了解气温对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的成因
四、自学过程:
读地图册15页上半部分北京和广州冬夏的比较图,在同一时间,北京和广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差异。
任务一:
1.读31页图2.13《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读图思考并回答:
①从图中读出海口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南京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北京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漠河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由此可见,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越来越_______。
②我国在1月漠河镇和海口市的气温相差_______℃,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气温相差____ __。
③1月等温线分布密集,说明了气温_______ _____。
④影响我国冬季气温这样分布的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地图册14页上部分的文字材料回答)
⑤在图中找到0℃等温线,0℃等温线东部大致穿过________—__________一线, 观察此线在_________ (地形区)发生突然变化,试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读图2.14《我国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读图思考:
①从图中读出海口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南京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北京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漠河的平均气温是_______℃;
②我国7月漠河镇与海口市气温相差_____℃。
③与1月气温分布特点相比,7月等温线分布的疏密程度_________,我国七月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____℃,这说明我国夏季气温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在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32页阅读材料《我国冬季最冷和夏季最热的地方》 ,回答问题:
①我国冬季最冷的地方是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 。
②号称“三大火炉”的是 、 、 ,“火洲”是 。
任务二:
4、读图2.15《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读图回答:
①在图中找出我国自北向南划分5个温度带,依次是 、 、
、 、 、在我国西南部还有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
②我国的温度带划分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观察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它与1月__℃等温线基本一致,通过___________一线。
④我们的家乡赤峰所属__________带
5、结合教材34页活动2,说说不同的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字条1反映的是不同的温度带对 的影响。
字条2反映的是不同的温度带对 的影响。
字条3反映的是不同的温度带对 的影响。
请补充一条: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1)学效检测
一、选择题
1.造成我国南北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 B.经度 C.地形 D.地势
2.南京位于什么温度带(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3.夏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漠河 B 青藏高原 C 新疆北部 D 帕米尔高原
4.冬季,一个坐火车外出旅行的人,当到达目的地时,原来一只空旅行袋已装满了他一路上不得不脱下暂时穿不着的衣服.此人旅行的路线可能是( )
A.北京---哈尔滨 B.广州-----昆明 C.哈尔滨-----南宁 D.北京------乌鲁木齐
5.冬季,我国气温最低的地区是( )。
A 帕米尔高原 B新疆北部 C青藏高原 D漠河
6.关于我国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最高气温区 B青藏高原是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区
C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别大 D我国夏季气温南北差别大
7.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
A.南北气温差别很大
B.秦岭—淮河—线约为20℃等温线的分布线
C.除青藏高原等地区外,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
D.7月平均气温大多在30℃以上
8.下列各组省(区)中,均位于亚热带的是( )
A.台湾、海南、江西、安徽 B.云南、西藏、浙江、河南
C.广东、广西、福建、四川 D.贵州、湖南、湖北、江西
9.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A.台湾火烧寮 B.喜马拉雅山南坡C.海南岛五指山 D.吐鲁番盆地
二、填空题
1、我国冬季气温特点 、夏季南北气温特点
2、划分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 。
三、连线分析题
A东北平原 ①香蕉 a一年一熟
B黄河中下游地区 ②苹果 b一年两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③柑橘 c一年三熟
D海南岛 ④大豆 d两年三熟
§2.2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2)
自学目标
知道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学会分析气温和降水特点的形成原因。
重点难点
降水分布特点和干湿地区
自学过程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2.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 ;降水最少的地方在 。
3.一个地方 与 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 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 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 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 地区。我国分为 区、 区、 区和 区四个干湿地区。
独立自学完成
4.读图《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观察:
(1)读出广州、武汉、北京、乌鲁木齐、托克逊年降水量。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或规律:
年降水量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 向 递减;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特点:东 西 ,南 北 。
(2)在图中找出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和降水最少的地方
(3)用彩色笔描出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   ℃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 山脉和 _河.5.读图《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
(1)干湿地区:依据气候的 ,我国可以划分为 地区、
地区、 地区、 地区。
2)记忆下列内容:
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不同地区植被,年间水量特点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分布地区 植被
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800 mm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东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森林
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 mm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 mm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200 mm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2)四大干湿地区植被分别是
(3)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毫米等降水量线。
(4)思考: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活动1
7.活动2
建构知网
读图后归纳从划分依据思考
降水总趋势——从 向 递减。
湿润区——森 林
————界限 等降水量线
东西干湿 半湿润区——
的差异 干湿区 ————界限 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区——
————界限      等降水量线
         干旱区——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3)
学习内容:季风气候显著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重点难点;1、我国气候特征、我国降水时间分配不均的原因
2、我国气温、降水有和特点?
自学过程;
1.受____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降水类型是 主要是由__________风带来的
3.梅雨和伏旱出现在我国_________________地区
4.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灾害性天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看图2.23季风区若干城市年内气温和降水量,完成下表:
地点 降水较多的月份 降水分配规律 气温最高月份 气温较高月份
广州 ____月(_个月) __月 ___月
上海 ____月(_个月) __月 ___月
北京 ____月(_个月) __月 ___月
(1)从以上降水和气温分布的数字可看出:我国季风区内降水最多的季节,也是气温最高的季节,因此季风区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多雨期与高温期一致。都集中在______季,用四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
(2) 想一想这种降水和热量的配合特点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好处?
8.读2.26《我国不同的气候类型》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是否受季风影响
建构知网
原因;受   和    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界限:大兴安岭――     ――     
        冬季风:来源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的西北、
       季风     风寒冷干燥。
          夏季风:来源于东部和南部辽阔海洋的东南、
               西南季风温暖湿润。
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       、        .
§2.2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3)学效检测
一、选择题
1.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以( )为主
A.季风气候 B.纬度差异 C.山地气候 D.海洋性气候
2. 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和动植物都能在我国生存,主要是因为( )
A.地形复杂多样 B.领土辽阔 C.气候复杂多样 D.雨热同期
3. 每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主要出现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D.东北地区
4. 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受不到夏季风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高 B.深居内陆,离海洋远
C.有广阔的沙漠 D.地势高
5.“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 )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东北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两广丘陵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中描述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地区B.黄河中下游地区C.塞外江南D.东北平原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这里( )
A.不受夏季风影响 B.夏季风来的迟
C.年降水量少 D.雨季来得迟
8.下列灾害性天气不是由季风活动引起的是( )
A.洪涝暴雨 B.干旱 C.寒潮 D.沙尘暴
9.我国季风区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
A.地形雨 B.锋面雨 C.台风雨 D.对流雨
10、我国冬季风的主要风向为(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11、能够给我国带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略天气的是( )
A、寒潮 B、台风 C、旱灾 D、涝灾
12、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
C、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D、大兴安岭—阴山—吕梁山—横断山
14、我国能够大量引进国外优良的动植物品种,并能找到适合的生长地区,是因为( )
A、国土广大 B、平原面积辽阔
C、地形复杂多样 D、气候复杂多样
15、将下列现象与其影响因素连接起来:
①我国冬季降水少,寒冷干燥 A、纬度位置
②寒温带集中在我国最北部
③海南岛全属热带气候 B、地形地势
④夏季人们喜登山避暑
⑤吐鲁番盆地夏季高温 C、冬季风
⑥我国冬季多刮偏北大风
16、我国各地气候差别很大,读下图回答问题:
⑴ 甲、乙两地中1月气温低于0℃的是_________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是___地。
⑵ 甲、乙两地中降水季节分配不均的是______地,年降水总量比较多的是_____地。
§2.3河流和湖泊(1)
一、自学内容:“众多的河湖”(44—47)
自学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通过读图和分析资料,记住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知道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三、自学重点:
1、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自学11-12页“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部分内容
1、阅读44页图2.28《我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图及文字,思考:
(1)外流河是 ,所在区域是 区
(2)内流河是 ,所在区域是 区
(3)外流湖是 湖(咸水湖或淡水湖),内流湖是 湖(咸水湖或淡水湖)。
(4)学会区分外流湖和内流湖的示意图
(5)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和弱水,这些河流的河水有没有流入海洋,流入哪个大洋?
(6) )我国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 洋,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 洋。
(7)阅读45页课文,结合45页图2.29和图2.30,说出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提示:流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
流量大小 汛期长短 有无结冰期 含沙量大小
外流河
内流河
我国河流大多分布在东南部 区内, 季容易形成汛期;
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结冰,普遍形成 期。西北内陆河流较少,很多河道为 性河道, 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
等高山冰雪融水。(8)读图2.31《我国的风流区和外流区》,我国内、外流区的大致分界线与 mm降水量线相近,并用彩笔描出它们的分界线。
(9)外流河、内流河分别主要集中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分析:我国西北多内流河,东南多外流河原因:
(1)地形地势因素:
(2)气候因素:
3、阅读图2.29,结合P47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四条河流分布在我国什么地区?
(2)松花江汛期各 个月;湘江汛期长达 个月;西江汛期长达 个月。我国东部河流的汛期由北向南越来越 ;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南方河流汛期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
(3)四条河流 季流量最大, 季流量最小。
(4)四条河流冬季结冰的是________;冬季不结冰的是__________。试说明原因。
任务二:自学46页“京杭运河”阅读材料
4、京杭运河是世界上长度最 、开凿时间最 的人工河流。
5、京杭运河自北向南沟通 、 、 、 、 五大水系。
6、完成教材47页的活动2和活动3。
五、建构知网
内流河: 内流湖: (各举一例)
外流河: 外流湖: (各举一例)
南方、北方河 北:汛期  、  结冰期、流量  。 流的水文特征  南: 汛期   、   结冰期、 流量  。
京杭运河沟通 、 、 、 、 五大水系。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2.3河流和湖泊(1)学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30分)
1、我国河流大部分注入太平洋,其主要原因是( )。
A 季风气候的影响 B 受山脉分布的影响
C 受地势西高东低的影响 D 社会环境的影响
2、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 )。
A 鸭绿江 B 澜沧江 C塔里木河 D 额尔齐斯河
3、下列河流中,汛期最长的是( )。
A长江 B 黄河 C 松花江 D珠江
4、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 )。
A 长江 B 黄河 C 珠江 D 塔里木河
5.下列关于我国外流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 B.主要补给为大气降水
C.主要位于我国西部地区 D.主要补给为地下水
6.我国内流河大多分布在( )
A东南沿海地区 B东部季风区内
C西部非季风区内 D黄河和长江流域
7、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运河是( )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基尔运河 D、京杭运河
8、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大致是( )
A、200mm B、400mm C、800mm D、1600mm
9、我国最大的湖泊是(  )
A、鄱阳湖 B、洞庭湖 C、青海湖 D、洪泽湖
§2.3河流和湖泊(2)
一、自学内容:“黄河的治理”(48—52)
自学目标:
1、记住黄河的概况。
2、分析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河”的原因。
3、记住黄河的忧患及治理措施。
三、自学重点:
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及黄河的治理。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自学48—49页黄河的概况
(一)阅读48页图2.32《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文字,思考:
1.黄河发源于我国的 山脉,又注入 海,黄河的源头是 .
2.黄河干流形如一个巨大的 (汉字)形。上游有 和 两大支流;中游有 和 两大支流。
3.黄河上、中游分界点是 ,黄河中、下游分界点是 。
4.黄河发源于我国 高原上的 山脉,中游流经 高原和 高原,下游流经 平原;流经 、 、 、
、 、 、 、 、 九省区。
5.读图《黄河流域水系》
(1) 在图上找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河口、孟津
(2)黄河流域水电站或水利枢纽工程集中在 (上、中、下)游。
(3)被称为“塞上江南”的是 平原。
6.阅读49页课文并结合图2.33和图2.34,说出“地上河”形成的原因?带来的灾害?
黄河中游流经 ,黄土高原土层 ,植被破坏严重,一遭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黄河进入下游地区,河道变宽,河水流速
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是河床逐渐 ,成为“ ”。
任务二:自学50—51页“根治黄河”和“黄河忧患”
7.阅读50页材料再结合50页活动题1、2题的图文资料分析出黄河有哪些忧患?采取什么措施?
黄河忧患:
上游草场退化, 严重,上游河段开冻较早形成 。
中游多泥沙, 严重。
下游形成“ ”易决口泛滥。
治理措施:
上游 ,
中游 ,
下游
治理黄河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上面的分析,完成下表
河段 黄河忧患 治理措施
表现 成因
上游
中游
下游
五、建构知网
§2.3河流和湖泊(2)学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0分)
1、黄河干流流泾的地形区按从上游至下游的顺序是( )
A、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
C、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
D、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
2、治沙和防洪并举来治理黄河的主要手段是( )
A、造林种草 B、加固大堤 C、修筑梯田 D、修建水库
3、下列河流中有凌汛发生的是( )
A、珠江 B、黄河 C、长江 D、淮河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 )
A、引黄淤灌 B、加固黄河大堤
C、全流域综合开发 D、中游水土保持
5、被誉为“塞上江南”的是(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宁夏平原 D、四川盆地
二、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山,流入_______海。
(2)黄河上、中游的分界①是____________,中、下游的分界②是_____________。
(3)黄河泥沙来自_______游的_______________高原。
(4)③是____________平原,④是______________平原。
(5)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后,就变成了“_______________”形态。
图中A为 海。
三、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7分)
(1)发源地A 山,注入海洋B 海。
(2)干流流经省区:①: ;②:川;③: ;④:宁;⑤: ;⑥:晋;⑦ ;⑧:豫;⑨ 。(简称)
(3)河段划分:源头a( )b( )
入海口
(4)干流流经地形区:上游: 高原、 高原;中游: 高原;下游 平原。
(5)主要支流:上游:C ,D洮河;中游:
E: ;F: 。
(6)水能开发: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利用黄河水修渠灌溉,使宁夏平原成为 。
§2.3河流和湖泊(3)
一、自学内容:“长江的开发”(52—58)
自学目标:
1、记住长江的概况。
2、知道长江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说出长江所带来的灾害、分析其原因及治理的方法。
三、自学重点:
1、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四、自学过程
任务一:自学52—55页“长江的开发”部分内容
阅读52页课文及53页图2.36,再对照24页图2.4,说出长江的概况(长度、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主要支流、水电站)。
1)长江全长6300千米,发源地 山脉;源头是 ;最后从
(直辖市)注入 海 。
2)长江是我国长度最 、水量最 、流域面积最 的河流,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它的长度仅次于 、 ,居世界第三位。
3)长江有“ ”和“ ”之称
4)长江的水能主要集中在 (上、中、下)游河段。
5)流经省区:① ;②川或蜀;③ ;④云;⑤ ;⑥ ;⑦湘;⑧ ;⑨皖;⑩ ;⑾沪。
6)流经地形区: 高原、横断山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7)找出主要支流: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 ;乌江、湘江、赣江(用铅笔描出来)
8)找出来鄱阳湖、洞庭湖。
2、读54页图2.37,完成下列问题
1)河段划分:源头( )( )入海口
2)长江自源头至入海口,落差(即河面高差)约 米;长江自源头至宜宾,河长约 千米,落差约 米;长江丰富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 (上、中、下)游河段。
3)主要水电站: ;和 。
3、读54页图2.38再结合55页课文及56页活动题1题,说出: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的原因
长江干流通航里程近 千米,占全国内河通航里程的 ,货运量占 。
任务二:自学55—57页“长江的治理”
4、阅读材料 “平垸行洪导长江”和“洞庭湖面积及容积变化示意图”活动2内容分析:长江洪涝灾害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及治理措施: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治理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五、建构知网
长江——发源于    、注入  、全长6300千米。
上、中、下游的划分——     、   。
  贡献:    宝库——集中在    河段。
长江     黄金   ——    以下四季通航。
开发
            集中于长江   游。
       洪涝灾害   加固防洪大堤
            治理  兴建分洪、蓄洪工程
                修建水库、重点治理荆江
     §2.3河流和湖泊(3)学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4分)
1、长江源头是( )
A、通天河 B、沱沱河 C、卡日曲 D、金沙江
2、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抗旱 B、防洪 C、发电 D、灌溉
3、长江水利资源最为丰富的河段是( )
A、川江 B、源头—宜宾 C、源头—宜昌 D、中游
4、有关长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长江水能蕴藏量占全国的一半,但目前开发利用率还不到5%
B、长江干流航线与京广、京九、京沪等多条铁路及京杭运河相交
C、近年来,长江洪涝灾害加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中上游植被破坏严重
D、长江干支流通航里程达7万千米,宜宾以下四季通航,有“黄金水道”只称
二、读下图,回答问题。(16分)
(1)此图为
水系图,它是我国 最大; 最长的河流。
(2)该河流发源于 高原的 山脉。
(3)用图上字母填空:三峡水利枢纽 葛洲坝水利枢纽
(4)写出下列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支流、湖泊的名称。
支流:① ② ③
湖泊:C D
地形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广大
众多的河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