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6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这些季节变化都是当地气候的表现。什么是气候呢? 一、气候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如:春夏潮湿、秋冬干燥、夏天炎热、冬天寒冷。 (2)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1)天气是指短时间的风、云、降水、温度、气压等气象要素;而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是大气的平均状况。 (2)气候通常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如用“全年高温多雨”来描述“热带雨林气候”。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1)纬度高的地区气温低,纬度低的地区气温高。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 (2)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太阳辐射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导致地表的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逐渐降低,形成不同的温度带; (3)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小部分地区在热带。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候(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降水多;内陆地区气温的变化大,降水少。 (2)夏天,内陆一般比较炎热,而海边往往比较凉爽,这是因为土壤和海水的比热容不同; 3、地形对气候(气温和降水)有较大的影响 (1)在对流层,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每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三、季风 1、季风:指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和接近相反的风。如图下图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示意图 (1)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盛行偏北风,故干燥少雨;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盛行偏南风,故湿润多雨。 (2)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2、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3、风向 (1)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海洋)吹向低气压区(陆地)。 (2)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大陆)吹向低气压区(海洋) 四、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指长时期内气候状态的变化,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和降水等气候要素的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 2、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是气温变化。 3、绘制了中国近5000年的气温变化曲线的科学家是我国的气象学家竺可桢。 4、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总是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 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1)影响局部气候; (2)温室效应; (3)城市热岛效应。 2、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 (1)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 (2)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等。 3、森林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1)森林能减轻温室效应; (2)森林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3)森林能净化空气,减轻雾霾天气的危害; (4)森林能保持水土,防止沙尘暴天气的发生。 4、温室效应——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1)产生的人为原因:含碳能源的大量消耗;森林植被的破坏。 (2)危害:全球变暖,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和岛屿,陆地面积减少。 (3)防治措施:倡导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森林和海洋环境(不污染海洋);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5、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 (1)形成原因:城市人口高度密集,工厂生产、交通运输及居民生活燃料燃烧,能量消耗较多,城市绿地面积减少,建筑物多且水体减少,空气污染严重等。 (2)热岛现象:城市中心区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城市中心区上升气流显著,温度较高、湿度较低、雾霾增多,城市上空经常维持着一个气温高于郊区的暖空气团。 【例1】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因素主要是海陆位置的是( C ) A. 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黑龙江北部冬季严寒漫长,多冰雪 B. 青藏高原纬度较低,但是气候寒冷 C. 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D. 庐山为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1、关于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B.降水不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只受海陆位置的影响 C.降水受海陆位置因素的影响,在低纬度比较明显 D.同一纬度地带,接受太阳光热相同,气温完全一致 2、每年农历立春前后,我国北方松江平原还是冰天雪地的时节,南方海南岛却已经春意盎然,南北季节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 ) A.纬度 B.降水 C.海拔 D.季风 【例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气候变暖、空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土地污染、草场退化、生活垃圾成堆等问题都得到了有效的治理。结合材料,关于环境问题的认知正确的是( A ) A.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安排生产活动会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 B.滥砍滥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空气污染,土地盐碱化 C.工业废水随意排放,导致水污染,土地污染,生活垃圾成堆 D.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 1、北京市应急办于12月7日18时发布,全市于12月8日7时至12月10日12时将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措施,这也是北京首次启动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这说明北京地区雾霾天气增多,危害加剧,下列有关当地雾霾成因分析不恰当的是( D ) A.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堆积多 B.风力较小,不利污染物扩散 C.地表绿地覆盖少,对尘土、污染物的吸附消除能力弱 D.离渤海较近,海洋暖湿气流带来大量污染物 2、英国伦敦夏季气温一般在20℃左右,受全球变暖的影响,2019年夏季出现了有史以来最高温38.7℃.为减缓全球变暖可采取的办法有( A ) ①逐渐减少煤等矿石燃料的使用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森林 ④关闭所有工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下列关于杭州市天气、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 今天阴转多云,明天多云,描述的是气候 B. 今天最高气温4℃,最低气温0℃,描述的是气候 C. 夏季高温多雨,描述的是天气 D. 季风更替明显,无霜期长,描述的是气候 2、“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里描述的是在下列哪一个因素影响下形成的景观( C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 D. 季风 3、读“地形雨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B.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 C.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没有差异 D.B地比A地气温低,主要原因是降水多 4、下列诗句中反映地形对气候影响的是( B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D.莫恋南国春色好,燕地梅花胜桃红 5、图为某地理兴趣小组验证影响气候的因素所做的实验,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C ) A.同纬度地区,陆地气温一定高于海洋 B.随纬度的升高气温逐渐下降 C.陆地气温日较差大,海洋气温日较差小 D.距海近降水多,深居内陆降水少 6、“全球变暖”将导致多方面的变化,下列不可能的是( D ) A.海平面上升 B.暴雨、洪涝、干旱等灾害事件增加 C.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 D.冰川覆盖面积扩大 7、最近几天,一份由中国天气网发布的《五一全国穿衣地图》在微博上登上了热搜,这份地图上,根据五一期间各地的不同天气状况,给出了各地不同的穿衣建议。造成珠三角“夏日风情”,而长三角“春光正好”的主要因素是( A ) A.纬度因素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热岛效应 8、在海边,白天和晚上的风向分别是( A ) A.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B. 白天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晚上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C. 白天和晚上,风都是从海洋吹向陆地 D. 白天和晚上,风都是从陆地吹向海洋 9、下列气候特点或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B ) A. 青岛避暑胜地———地形因素 B. 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地球的公转 C. 山前桃花山后雪——纬度位置 D. 海南岛终年如夏——海陆位置 10、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很大。对此,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 A.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气温低,降水多 B.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气温高,降水多 C. 东南季风不能到达的西北地区,一般降水较少,气候干燥 D. 东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小,西部地区的气温年较差较大 11、造成世界各地气候地区差异的原因是( D ) A. 各地区社会经济条件不同 B. 各地区风俗习惯不同 C. 各地区农业发展水平不同 D. 影响气候的因素不同 12、根据不同的时间尺度,竺可桢认为我国近5000年来气候变化大致可划分为四个时期,依次为( B ) ①寒暖交错时期②温暖时期③气候波动时期④寒冷时期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①②④③ D. ④③②① 13、形成季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C ) A. 陆地比热容大 B. 陆地比热容小 C. 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大 D. 海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小 14、近海地区夏季的海陆风是风向昼夜交替变化的风,关于下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B. 甲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C.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海风 D. 乙图是白天形成的陆风 15、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世界气温的高低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 海拔的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 南半球的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D. 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完全一样 16、人们用“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形容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的一个特点:气温的日较差远比沿海地区大。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B ) A. 纬度位置的影响 B. 海陆位置的影响 C. 地貌的不同 D. 人类活动的影响 17、分析影响下列各气候现象的主要因素,填写在空格上。 (1)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虽地处赤道附近,但终年冰峰峭立,白雪皑皑。 。 (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较多;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 (3)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气候比较湿润。 。 【答案】(1)地形;(2)纬度位置;(3)海陆分布。 18、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地,主要原因是 ;降水较少的是 地,主要原因是 。 (2)C、D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 地,主要理由是 。 【答案】(1)B 赤道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容易成云致雨 A 高纬度地区气流下沉,难以成云致雨; (2)D 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大 19、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 。 (2)形成A、C两种不同气候的因素是 ;E气候的形成主要受 影响。 (3)①②③④是CD两种气候区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CD两种气候夏季的共同特点是 。 【答案】(1)季风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2)海陆因素;纬度因素; (3)高温多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