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5 体温的控制 在动物界,许多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如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 一、恒定的体温 1、恒温动物:人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具有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能力。这类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 (1)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绝对不变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在一定范围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2)恒温的原因: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变温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等,它们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3、人的体温 (1)概念: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而不是体表的温度。 (2)测量处:人的直肠、口腔及腋窝。 (3)影响因素: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在正常的生理条件下,体温可随昼夜、性别、年龄、环境温度、精神状态和体力活动等情况的不同,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 二、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产热:人在安静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内脏。 (1)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骨骼肌颤抖使热量成倍增加。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的热量。 (2)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影响产热。 2、散热:有皮肤直接散热和汗液蒸发散热两种方式 (1)直接散热:通过热传递进行,散热的多少取决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温度差。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 ①皮肤的温度又可以通过血管中的血流量来控制。外界温度低时,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散热减少;温度高时,血管扩张(或舒张),血流量增加,散热增加(如图3-32)。 ②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 (2)蒸发散热: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皮肤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散热方式。 3.中暑 (1)概念: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从而产热多而散热困难,造成中暑。 (2)症状:体温升高,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甚至昏厥等,严重会危及生命。 三、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1)低温环境下:皮肤冷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骨骼肌战栗、血管收缩→增加热量和减少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2)高温环境下:皮肤热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传入神经→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传出神经→增加汗的分泌、血管舒张→增加散热→回到正常体温。 2、在不同温度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特别是人为了保温或降温所采取的措施,如增减衣服等,对体温调节也有一定的作用。 3、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调节下,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例1】下列动物中,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B ) A. 青蛙和蜥蜴 B. 鲸鱼和鸵鸟 C. 扬子鳄和蝉 D. 燕子和蚯蚓 1、如图所示是某两类动物耗氧量随环境温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A.甲是恒温动物,乙是变温动物 B.甲、乙都是恒温动物 C.甲、乙都是变温动物 D.甲是变温动物,乙是恒温动物 2、关于鸟类体温恒定的原因,下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鸟有迁徙的习性 B. 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结构 C. 有羽毛保温 D. 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呼吸作用旺盛,产生的热量较多 【例2】对于人体的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人体的体温指的是人体皮肤的温度 B.人体的体温是恒定在37 ℃不变的 C.直肠、口腔、腋窝三处测得的温度值不完全相同,说明人的不同部位体温不同 D.不同年龄、性别的人体温都相同 1、有关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人的体温也会有明显不同 B. 人的体温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直肠、腋窝、口腔 C. 一天中,体温由高到低的正确顺序是早晨、中午、晚上 D. 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 【例3】在寒冷环境中,人体会不自主地战栗,此反应的效应器及产生的生理效应分别是 ( A ) A.骨骼肌、增加产热量 B.心肌、增加产热量 C.皮肤血管、减少产热量 D.皮肤的冷敏小体、减少散热量 1、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 炎热的环境里,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大,使皮肤温度升高,散发的热量增加 B. 当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靠汗液蒸发 C. 在常温条件下,人体散热全部靠直接散热这一条途径 D. 人体内部各器官产生的热量,主要通过血液循环带到皮肤去散发 2、为研究不同室温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 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要的适宜温度 B. 在50~90min, 皮肤温度下降的原因是室温降低,皮肤血流量减小 C. 第90min时, 为了减少热量散失, 皮肤不再散热 D. 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一体液调节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防止体温下降的适应性反应的是( C ) A. 汗液分泌减少 B. 皮肤多处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C. 心脏跳动减慢 D. 骨骼肌出现不自主地“颤抖” 2、皮肤散热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C ) A. 人体内与人体皮肤表面之间的温度差 B. 人体内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C. 人体皮肤表面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温度差 D. 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程度 3、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保持体温恒定的主要意义是( C ) A. 使体内产生更多的热量 B. 增强体内运输氧气的能力 C. 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 伸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 4、小明在1000米长跑中,大汗淋漓,此时小明( A ) A.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增加 B. 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减少 C.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增加 D. 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 5、松鼠是恒温动物,将松鼠从30℃转移到10℃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松鼠生理状态发生改变。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D ) A. 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B. 氧气消耗量增加 C. 松鼠食物消耗量加大 D. 松鼠运动量减少 6、小明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涉及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D ) A. [虎]头[蛇]尾 B. [鹬][蚌]相争 C. [蛛]丝[马]迹 D. [鸡][犬]不宁 7、人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 B ) A. 内脏蠕动 B. 骨骼肌收缩 C. 平滑肌收缩 D. 血液流动 8、人体排出汗液的生理作用是( D ) A. 皮肤分泌汗液是人体排出代谢终产物的一个途径 B. 汗液蒸发是人体蒸发散热的主要方式 C. 汗液蒸发是人体在35℃以上环境中散热的主要途径 D. 以上三项都是 9、早产儿出生后,往往被安置在育婴箱中监护,这主要是由于 ( D ) A. 早产儿质量较轻,体质差 B. 早产儿从母体获得的养料不够多 C. 避免被病菌感染 D. 早产儿体温调节机制发育不完善 10、白尾黄鼠是沙漠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它在高温环境下体温的昼夜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C ) A. 该动物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 该动物在6时左右体温达到最低值 C. 该动物在6时至9时产热量与散热量相等 D. 该动物体温的昼夜变化是对沙漠环境的适应 11、恒温动物体温的特点是( D ) A. 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并保持不变 B. 身体所有部位温度一样,但温度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C. 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但各部位温度保持不变 D. 身体各部位温度并不都一样,温度也在很小范围内波动 12、人的体温在正常情况下会产生一些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新生儿和儿童的体温略低于成年人 B. 女性体温略低于男性 C. 同一个人体温的昼夜差不超过1℃ D. 人是变温动物 13、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肾上腺素能促进产热增加 B. 人体体温调节的能力是有限的 C. 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皮层 D. 高烧不退的病人可以适当地减衣 14、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的 控制。 【答案】37 体温调节中枢 15、如图表示外界气温改变时,皮肤中血管的舒张和收缩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A、B两图,可知A图中的情况发生时,外界气温 ,皮肤内大多数毛细血管 ,血流量 ,皮肤的温度会 ,由皮肤直接散发的热量会 。 (2)B图是在 的情况下发生的,皮肤内的大多数毛细血管 , 同时汗液的分泌 ,从而使人体热量 。这样,可使人的 保持正常。 【答案】(1)高 舒张 增加 升高 增多;(2)外界气温较低(外界气温低于体温) 收缩 减少 减少散发 体温 16、人体体表的温度可以通过流经皮肤血液的多少来调节。如图是皮肤中同一血管在不同温度下的口径,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的状态如图中的 ,此时体温 环境温度。 (2)皮肤血管口径如C时,血管处于 状态,流经皮肤的血液量 ,皮肤温度 ,散发的热量将增加。 (3)当外界温度高于体温时,即当环境温度达到37℃以上时,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 的方式进行。此时,皮肤血管的口径应更类似于 。 【答案】(1)A 高于;(2)舒张 增加 升高;(3)排汗 C 17、皮肤是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如图为人体皮肤对 (填“寒冷”或“炎热”)刺激的反应示意图。立毛肌收缩等反射活动主要通过 才能实现。 【答案】寒冷神 经调节 18、如图为人体温度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T—E—N—F—B途径主要表示 调节过程,B过程主要是通过 作用实现的。 (2)在寒冷环境,人体血液中 的含量都会明显升高,从而加速体温上升。 (3)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若A、B、C都表示热量,则A+B C(填“>”“<”或“=”)。 (4)人体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是在 。 【答案】(1)神经 有氧呼吸;(2)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3)= ;(4)下丘脑 19、人体有恒定的体温,主要是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某状况下的产热统计图。据图判断他们所处的状态( A ) A. 甲处于安静状态,乙处于运动状态 B. 甲乙都处在于静状态 C. 甲处于运动状态,乙处于安静状态 D. 甲、乙都处于运动状态 20、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小白鼠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研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用一定的方法破坏甲鼠的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1)若甲鼠体温 ,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有关;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下丘脑与体温调节无关。 (2)以上实验步骤中还存在缺陷,请列出两点缺陷: 。 【答案】(1)明显下降(答“变化较大”或“不恒定”均可);(2)实验前要先测定甲、乙两鼠的体温;要有重复实验,仅用两只小白鼠进行实验不能避免偶然性;应使用同一小白鼠做前后对照实验(以上三点答两点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