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校园小戏迷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 一、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年龄阶段,他们喜欢唱但是又放不开,特别是跟着音乐表演,总是扭扭捏捏不好意思,但是在大多学生的心中,还是很渴望这种展示的,只不过在音乐课堂上没有养成习惯,所以我在这节课中比较注意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 二、说教材 《校园小戏迷》是一首自创的京剧味比较浓厚的一首戏歌。歌曲共5句,前两句是生行表演(男生),后两句是旦行表演(女生),最后一句则是合唱。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这首短小精练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男女生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唱词通俗简洁,含义深刻,朗朗上口。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具有京剧的鲜明特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指导学生认识京剧脸谱,了解脸谱分类知识及所代表的人物性格。 2、技能目标: 欣赏传统京剧唱腔片段,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腔。感受京剧旋律的音乐美,学生结合音乐进行模仿京剧的表演。 3、情感目标: 能够自信的单独或与他人一起来表演,享受京剧带来的魅力和震撼力,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对京剧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然圆润的音色有感情的进行演唱。 教学难点: 了解京剧的唱腔特点,并能进行模仿,唱出京剧韵味。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直观演示法 2、活动探究法 3、分组展示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京剧唱腔片段,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校园小戏迷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 京剧的起源 京剧形成于乾隆年间的北京,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生旦净末丑(京剧)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其中包括老生:主要扮演帝王及儒雅文弱的中老年人。小生:主要扮演年青英俊的男性角色。武生:主要扮演的是勇猛战将或是绿林英雄。红生:专指勾红色脸谱的老生。娃娃生:剧中的儿童角色等几大类。除去红生和勾脸(即在脸上画有脸谱)的武生以外,一般的生行都是素脸的,即扮相都是比较洁净俊美的。 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旦行分为青衣(正旦):端庄娴雅的女子。花旦:天真活泼的少女或性格泼辣的少妇。武旦:扮演精通武艺的角色。老旦:老年妇女。彩旦:滑稽诙谐的喜剧性人物。花衫:熔青衣、花旦、武旦、刀马旦于一炉的全才演员等称为花衫。 净行俗称花脸,又叫花面。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净行可分为铜锤花脸(正净):庄严凝重的忠臣良将。架子花脸(副净):绿林草莽英雄或权臣奸相等。武净:悍战将或神话中的灵仙妖怪等。二花脸:扮演一些穷凶极恶之徒。 丑行又叫小花脸、三花脸。包括文丑:伶俐风趣或阴险狡黠的角色。武丑:精明干练而风趣幽默的豪杰义士。 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 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戏剧脸谱“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生 旦 净 丑 生 小生 老生 武生 旦 正旦 (青衣) 武旦 老旦 净 架子花脸 铜锤花脸 丑 文丑 武丑 节 奏 练 习 X X . X X X X X X X X X X 我 型 我 SHOW 拉 山 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