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太阳系》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第八章第三节第1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描述太阳系的构成;2.概述八大行星的排序、特征等基本属性;3.了解八大行星的卫星系统。【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模型来模拟八大行星离日从近到远的顺序;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运用视频、资料学习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2学情分析:在小学六年级下册教科版《科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太阳系的相关知识。例如:太阳系的组成、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以及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平均距离;前面几节课也学习了地月系和太阳的知识;对于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具有初步理性思维和对新信息的探索能力。为此,教师要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要有效地发挥指导和引导的作用,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交流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让学生体验着更多的学习乐趣。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八大行星的分类、排序。【教学难点】八大行星的分类、排序。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出示图片,从我们居住的星球――地球引入课题。[]活动2【讲授】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太阳系的组成【资料展示】太阳系的内容并结合教材图8.3.1和图8.3.2向学生介绍太阳系的成员,太阳系的大小和轨道运动特征。【媒体展示】太阳系的主要部分是什么?按照它们距离太阳的远近顺序排列分别是怎样?我们如何记忆?二、八大行星【分组展示模型】出示模型,并在视频和图片的提示下,将八大行星离日从近到远的顺序组装起来并绘简图加深记忆。卫星在近圆形的椭圆轨道上绕着各自的主行星自西向东在不停自转和公转。所有的卫星自身都不发光,它们靠表面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活动3【练习】新知应用【填一填】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质量最大的行星是木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光环最美的行星是土星。没有卫星的行星是水星、金星。夜晚,天空中最亮的行星是金星。太阳系中位于地日之间的行星是水星和金星。最靠近地球的两颗行星是金星和火星。活动4【作业】课后作业.以4人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电子报,内容为第一版面:太阳概貌及太阳系的概况;第二版面: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的主要特征;第三版面:冥王星为什么从大行星降为矮行星;第四版面:天文自选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