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升华与凝华浙教版初中新知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固态和液态以及液态和气态之间由于吸热或放热可以发生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熔化汽化液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凝固新知讲解一、升华和凝华1.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1)实验器材:酒精灯、带盖子的玻璃容器、碘晶体(2)实验过程玻璃容器里装有碘晶体。摇动玻璃容器,使碘颗粒均匀地铺在玻璃容器底部。然后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时,容器中出现了什么现象?新知讲解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停止加热后,容器里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新知讲解(3)实验现象①碘晶体受热后直接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②停止加热后,停止加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烧瓶壁上和玻璃片上附着一层固态的碘。(4)实验结论加热时,碘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冷却时,碘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需要放热。新知讲解2.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3.升华和凝华的微观解释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新知讲解思考讨论: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物质怎么形成的?参考答案: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新知讲解4.常见的升华现象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也能变干。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新知讲解5.常见的凝华现象在有微风且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凇,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新知讲解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外面逐渐形成的一层白色粉状物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新知讲解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新知讲解思考与讨论:在寒冷的冬天,气温即使在0℃以下,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晾干。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参考答案: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晾干,这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了。新知讲解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人们常利用升华吸热的特性来降低物体的温度。1.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以下。由干冰云雾机喷出的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雾状。新知讲解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干冰新知讲解2.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或疫苗保持较低的温度。疫苗干冰保温箱新知讲解当用飞机将干冰撒入云层时,干冰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云层中的水蒸气便会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相互聚集,就会凝聚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而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而形成雨。3.人工降雨新知讲解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时,会与大气之间发生摩擦而使其表面的温度升高到10000℃以上。为了保证在如此高的温度下航天器不被烧毁和航天器内的宇航员、设备的安全,科学家给航天器外加了一层烧蚀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热量消耗掉,使航天器保持合适的温度。?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新知讲解如图是中国“神舟六号”的返回舱,我们可以从它的外表面看到被烧蚀的痕迹新知讲解三、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露、霜暖湿气流上升在高空,水蒸气温度降低后变成小水珠(液化)和小冰晶(凝华)。1.云、雨小水珠和小冰晶聚集成云。当小水珠和小冰晶变熔化成大水滴时就下雨了。(汽化)新知讲解2.雪:如果云内的温度很低,小水珠会凝固成小冰晶或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增大后就会下雪。新知讲解3.雾: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新知讲解4.露: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液化而形成。新知讲解5.霜: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凝华而形成白色的霜。霜往往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新知讲解6.归纳总结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互为逆过程。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一定为放(吸)热过程。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D.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C课堂练习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D课堂练习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D.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C课堂练习4.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B课堂练习5.用久的电灯泡的玻璃泡会发黑,是( )A.灯泡里的钨丝遇热熔化,降温后凝固造成的B.灯泡里的钨丝蒸发和凝固造成的C.灯泡里的钨丝汽化和凝华造成的D.灯泡里的钨丝受热升华,遇冷又凝华造成的D课堂练习6.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沾着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春天里冰雪消融A课堂总结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3.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板书设计一、升华和凝华1.碘的升华和凝华2.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板书设计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2.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或疫苗保持较低的温度。3.人工降雨三、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露、霜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21世纪教育网–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上4.7升华与凝华导学案课题4.7升华与凝华单元4学科科学年级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方法与过程目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情感与价值观目标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自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揭示物理学道理。【教学重点】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教学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导学方法】知识点总结,考点精讲,讲练结合,课后巩固。【课前预习】1.樟脑球放在衣柜内,平时我们能闻到气味,过一段时间体积会变小,这一过程是由于樟脑球由固态直接变为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2._____________叫升华,升华过程_____热(填“吸”或“放”)。3.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口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由气态直接变为__________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凝华,凝华过程___________热(填“吸”或“放”)。学习探究【新知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固态和液态以及液态和气态之间由于吸热或放热可以发生物态变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合作探究】1.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1)碘晶体受热后_______变成了紫红色的______;停止加热后,停止加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________,在烧瓶壁上和玻璃片上附着一层______的碘。(2)实验结论:加热时,碘升华从________直接变成气态,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冷却时,碘凝华从_______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需要放热。2.归纳总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_______凝华。3.请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升华和凝华现象4.思考讨论: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物质怎么形成的?5.(1)列举的升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列举的凝华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请说出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露、霜中的物态变化(1)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3.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课堂练习】1.下列各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 )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早晨有浓雾C.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水结成了冰2.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干冰升华吸热B.干冰液化放热C.干冰熔化吸热D.干冰凝华放热3.小天在使用冰箱时,发现了许多与物态变化有关的现象。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拉开冷冻室的门,有时能看见“白气”,这是液化现象B.湿手伸进冷冻室取冰棒时,有时感觉手被冰棒粘住了,这是汽化现象C.放入冷冻室的矿泉水结了冰,这是凝华现象D.从冷冻室取一瓶冰冻的汽水,过一段时间后瓶的外壁出现了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升华现象4.冬天,我国南方某地遭遇了特大冰冻灾害。高压线和铁塔上冻起厚厚的冰霜,使得一些地方的电力设施被损坏。形成冰霜的原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了( )A.凝华B.凝固C.升华D.汽化5.现在有一种叫“固体清新剂”的商品,把它放置在厕所、汽车、饭店内,能有效地清新空气。固体清新剂起作用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凝华C.汽化D.升华6.诗词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诗词还包含着神奇的物理原理。《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诗中,关于露的形成;《魏?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诗中,关于霜的形成。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前者是汽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B.前者是凝华吸热,后者是升华吸热C.前者是液化放热,后者是凝华放热D.前者是液化吸热,后者是凝固放热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气态;升华2.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吸3.固体;凝华4.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放合作探究:1(1)直接;碘蒸气;消失;固态(2)固态;气态2.升华;凝华3.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4.参考答案: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5.(1)固态的碘晶体受热后直接变成了碘蒸气、樟脑丸会变小;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等(2)针状雾凇;冰棍外表的“霜”;窗玻璃上出现“冰花”;6.(1)汽化、液化、凝华;(2)熔化;(3)凝华(4)液化(5)液化(6)凝华课堂练习:1.【答案】A2.【答案】A3.【答案】A4.【答案】A5.【答案】D6.【答案】C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浙教版科学七上《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课题升华与凝华单元4学科科学年级七教材分析本节课所采用的教材是浙教版科学七上第4章第7节的内容,升华和凝华现象是学生学习中容易忽略的两种物态变化。尽管升华和颜华现象并不罕见,但不易被学生注意,他们总认为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变化必须经过液态阶段。因此,教学中应对其足够重视,以帮助学生没清模糊的认识。教学中应从升华和凝华的现象出发,在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感知什么是升华,什么是凝华。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做好实验是关键。由于升华、凝华现象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材在这里没有过多设计活动内容。碘在常温下稍微受热,就可以升华,碘蒸气稍遇冷,又可以凝华;再加上碘蒸气(夹杂着空气)呈紫红色,便于观察,所以用碘做升华、凝华实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物质。但是碘蒸气有毒,做实验时必须把它封闭起来,以免影响学生的健康。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已有现成的鼓形或两端封闭的试管形仪器可用,可以用现成仪器向学生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现象。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通过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认识升华与凝华现象,并从中分析得出升华过程要吸热,凝华过程要放热;2.在教学活动能识别出在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中升华和凝华现象。二、核心素养科学观念:通过展示碘的升华与凝华的实验,让学生能正确掌握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开放性思维的能力。科学探究: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学生能运用学过物理知识分析自然现象并解决实际问题。科学态度与责任:教学活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学生自主的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并揭示物理学道理。重点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升华与凝华的原理,并对物态变化有系统的理解。难点了解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并能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固态和液态以及液态和气态之间由于吸热或放热可以发生物态变化。那么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回忆学过的物态变化,思考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否也可以相互转化呢?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授新课一、升华和凝华1.实验探究:碘的升华和凝华(1)实验器材酒精灯、带盖子的玻璃容器、碘晶体i出示图片:碘的升华和凝华装置(2)实验过程玻璃容器里装有碘晶体。摇动玻璃容器,使碘颗粒均匀地铺在玻璃容器底部。然后用酒精灯给容器加热时,容器中出现了什么现象?停止加热后,容器里的碘又发生了什么变化?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有没有出现液态的碘?出示视频碘的升华和凝华(3)实验现象①碘晶体受热后直接变成了紫红色的碘蒸气②停止加热后,停止加热,紫色的碘蒸气逐渐消失,在烧瓶壁上和玻璃片上附着一层固态的碘。(4)实验结论加热时,碘升华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升华过程需要吸热;冷却时,碘凝华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凝华过程需要放热。2.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3.升华和凝华的微观解释用分子运动的观点看,升华是固态物质表面的分子克服其他分子对它的引力进入空气中的过程,而凝华则是气体分子碰到固态物质的表面,并被固态物质分子的引力所束缚的过程。思考讨论:用久的白炽灯泡为什么会发黑?黑色物质怎么形成的?出示图片:变黑了的灯泡参考答案: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是由于钨丝在高温状态下发生了升华现象,变成了钨蒸气;灯泡发黑,是由于灯泡内的钨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灯泡内壁,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的固态钨附着在内壁上4.常见的升华现象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放置一段时间会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也能变干。白炽灯用久了,灯丝会变细。5.常见的凝华现象在有微风且寒冷的天气里树上出现针状雾凇,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从冰箱冷冻室里取出的冰棍,剥开包装后外面逐渐形成的一层白色粉状物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冰棍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北方寒冷的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室内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被冷却凝华而成的。思考与讨论:在寒冷的冬天,气温即使在0℃以下,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晾干。你能解释这个现象吗?参考答案:在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没有阳光的地方也可以晾干,这是由于衣服上的冰直接变成水蒸气跑到空中了。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物质升华时要吸收热量,凝华时要放出热量。人们常利用升华吸热的特性来降低物体的温度。1.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是将二氧化碳气体进行压缩、冷却而成的,温度可达-78.5℃以下。由干冰云雾机喷出的干冰粉末升华时会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量,致使空气的温度降低,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呈雾状。出示图片: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2.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或疫苗保持较低的温度。出示图片:疫苗干冰保温箱3.人工降雨当用飞机将干冰撒入云层时,干冰会很快升华。在升华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的气温急剧下降,这时云层中的水蒸气便会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小水珠相互聚集,就会凝聚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而小冰晶逐渐变大后下落,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会熔化而形成雨。出示图片:人工降雨科学·技术·社会·环境航天器的盔甲—烧蚀材料返回地球的航天器以极高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时,会与大气之间发生摩擦而使其表面的温度升高到10000℃以上。为了保证在如此高的温度下航天器不被烧毁和航天器内的宇航员、设备的安全,科学家给航天器外加了一层烧蚀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发生分解、熔化、蒸发和升华等变化,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热量消耗掉,使航天器保持合适的温度。如图是中国“神舟六号”的返回舱,我们可以从它的外表面看到被烧蚀的痕迹出示图片:中国“神舟六号”的返回舱三、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露、霜1.云、雨2.雪:如果云内的温度很低,小水珠会凝固成小冰晶或高空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增大后就会下雪。出示图片:下雪3.雾:在没有风时,暖湿气流(水汽)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雾。出示图片:雾4.露:夜间的气温比白天低,所以在夜间,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在植物和其他物体的表面上液化而形成。出示图片:露5.霜:在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会凝华而形成白色的霜。霜往往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出示图片:霜6.归纳总结六种物态变化(1)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2)六种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有熔化、汽化、升华;放热过程有凝固、液化、凝华。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分别互为逆过程。已知一个过程为吸(放)热过程,则它的逆过程一定为放(吸)热过程。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属于升华的是??()A.初春,冰冻的河面开始融化??B.盛夏,盛冷饮的杯外壁出现水珠C.??寒冬,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变干D.深秋,屋顶和地面出现了霜答案:C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放置于衣柜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汽化现象B.烧开水时,锅中水面上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C.深秋,地面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D.严冬,结了冰的衣服也能变干,是升华现象答案:D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是汽化现象B.衣柜里的樟脑片逐渐变小,是由于樟脑片熔化了C.夏天往饮料里加的冰块是凝固形成的D.北方冬天美丽的雾凇是空气升华形成的答案:C4.北方的冬季会出现“树挂”和霜,形成这类现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答案:B5.用久的电灯泡的玻璃泡会发黑,是( )A.灯泡里的钨丝遇热熔化,降温后凝固造成的B.灯泡里的钨丝蒸发和凝固造成的C.灯泡里的钨丝汽化和凝华造成的D.灯泡里的钨丝受热升华,遇冷又凝华造成的答案:D6.下列各种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 )A.初冬的早晨霜打枝头B.夏天的早晨花草上沾着露水C.深秋的早晨大雾弥漫D.春天里冰雪消融答案:A学生分组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学生归纳升华,凝华现象学生解释问题学生列举升华现象学生观察图片认识凝华现象学生思考讨论阅读课文了解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学生了解人工降雨学生阅读课文学生阅读课文自然界中有哪些自然现象与物态变化有关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联系生活,加深升华,凝华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升华现象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凝华现象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了解产生这一效果的原因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解云、雨、雪、雾、露、霜的形成以及所涉及的物态变化。巩固本节的知识课堂小结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2.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3.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熔化、汽化、升华,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梳理自己本节所学知识进行交流根据学生表述,查漏补缺,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补充。板书一、升华和凝华1.碘的升华和凝华2.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称为升华。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称为凝华。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淞的形成。二、升华吸热、凝华放热1.干冰营造的舞台效果2.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还可以使运输中的食品或疫苗保持较低的温度。3.人工降雨三、常见的自然现象云、雨、雪、雾、露、霜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精品试卷·第2页(共2页)HYPERLINK"http://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升华和凝华实验.mp4 浙教版科学七上4.7升华与凝华导学案.doc 浙教版科学七上4.7升华与凝华教学设计.doc 浙教版科学七上4.7升华与凝华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