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课一、目标(一)课标要求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会测量温度.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状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3.通过探究物态变化的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4.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二)考点、热点1.辨别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2.熔化、凝固和沸腾图像的认识分析.3.物态变化在生活技术中的应用.二、自主复习1.学生通过复习本章内容,完成下列知识结构图:(此环节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复习,自己构建知识结构,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好的个案进行展示)一.物质的三种状态及其特征: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状态是、、.其中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一定的体积.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测量温度的仪器叫,它是利用性质制成的.二.温度及温度计2.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的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记作:1℃3.使用温度计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认清它的正确方法是:的.2.用时要做到:.4.体温计用的液体是,其分度值是.使用前应.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它热),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它热).固体分为和,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而非晶体没有.常见的晶体有:;常见的非晶体有:.晶体的熔化条件是:、.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是:.液体的,液体的和液体表面的,可以影响液体蒸发快慢.2.汽化和液化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沸点高气压小沸点.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它热).液化的例子:雨、雾、露的形成;夏天自来水管“冒汗”;冬天在室外说话时呵“白气”;冬天教室的玻璃窗上“流泪”.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一是;二是.常用液化气是利用的方法使气体变成液体的.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它热)升华的例子:卫生球的消失,冰冻衣服变干用久的灯泡,灯丝变细.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它热).凝华的例子:雪霜雾淞的形成,冬天窗玻璃“冰花”.2.有针对性记忆,同桌互查,教师抽查.三、课堂检测例1.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认清它的.小明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分别进行了三次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正确的操作是.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性质制成的;下图乙中所示的是用温度计分别测得的冰和水的温度,那么冰的温度是℃,水的温度是℃.●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练习操作,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尤其是零下温度的读法.例2.如下图是某种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可知:此种物质为(填“晶体”或“非晶体”),判断的依据是该物质的凝固点为℃.●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先根据图像中的温度与时间关系判断图像是熔化还是凝固图像,再根据图像中是否有恒温段判断图像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图像.体现了物理学研究方法——图像法.例3.雨、雪、雾、霜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的景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春天的雨是熔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B.夏天的雾是液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放热C.秋天的霜是凝固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D.冬天的雪是汽化现象,形成过程需要吸热●解决该类问题的方法: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物质是从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然后根据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进行判别;并牢记这六种物态变化的发生条件.例4.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读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时间/min012345678水的温度/℃9092949898989898(1)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上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3)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