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10月月考试卷 九年级社会法治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开学第一课》 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并从2008年开播至今的大型公益节目。2020年是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 )。 A. “先辈的旗帜” B. “中华骄傲”C. “少年强,中国强” D. “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2.张老师在一次社会课上说:我爷爷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冈山入伍的。请你指出他爷爷当年参加的是( )。 A.国民革命军 B.中国工农红军 C.八路军 D.中国人民解放军 3.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诗词等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下列口号、标语、诗词等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 “枪杆子里出政权”????????②“打倒列强,除军阀” ③“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4.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14712958341995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是五四运动的主力 C.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D.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5.近代以来,上海始终处于中国发展的前沿。她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变迁。以下内容与上海有关的是 ( )。 ①辛亥革命的开始 ②五四运动 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④红军长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历史兴趣小组为下列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侵略 B.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7.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 )。 A.经济技术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军事强国方面探索 8. 下列事件及其影响,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遵义会议的召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D.?挺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9.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重大事件 标志性意义 ① 创办《新青年》 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 ② 国民党“一大” 宣告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③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标志着中共走上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④ 1935年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 宣告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10. 在军事行动上,“它”是当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却是极大的错误,导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这里的“它"是指(? )。 A.?诺曼底登陆??B.?中途岛战役????C.?阿拉曼战役????D.?珍珠港事件 11. 美国人伊罗生的《浮光掠影》一书指出,1937~1944年美国对中国处于赞赏阶段。赞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阶段的中国(??? )。 A.?综合国力大大增强??B.?独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战争胜利结束?D.?为人类正义而斗争 12.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B.?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C.?全面抗战正式开始?D.?中国开始局部抗战 13.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国家攻击的纪实片,但是从这些纪实片中,不可能看到( )。 A.英国的伦敦 B.苏联的莫斯科 C.美国的华盛顿 D.中国的南京 14.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中国数百万网友掀起了一场“为老兵擦亮勋章”的活动,下图是一位老兵获得的勋章。据此可判断这位老兵经历过(??? ) A.?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B.?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C.?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D.?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 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6.(10分) 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爆发了一场对中国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还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场革命?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3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4分) 17.(10分) 下图是在某一主题的探究学习中搜集的图片资料,请你也参与这次探究活动: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一再强调,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如果战端一开,那就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 ——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 材料三: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材料三中哪一历史事件促成了这一转变,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重大意义?( 4分) 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以史为鉴,请说说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18. (10分) 材料一: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二:……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阅读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场运动?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分) (2)“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因为该和约中的哪一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2分) (3)材料二中所指20世纪初的新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唤醒国家及人民”?(1分)并写出其宣传内容。(2分)这场运动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2分) 19.(10分)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摘自周恩来讲话(1927年)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城市-农村-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撤退…… 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②③④三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3分) 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分) 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农村”,再从“农村-城市”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 (2分) (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0.(10分) 20世纪上半期短短50年内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的灾难。痛定思痛,我们必须牢记战争教训。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以下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卡片中,画线部分存在两处错误,请判断并予以更正(2分)。 第一次世界大战知识卡片 历史背景:德、意、奥同盟国和英、美、俄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为争夺世界霸权而矛盾日趋势激化。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起止时间:1914—1918年 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 结果:同盟国集团胜利 (2)阅读材料: 材料一:1939年9月1日,德国出动58个师近150万人、2800辆坦克、2000多架飞机,分三路发起突然进攻。 材料二: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德国出动共190个师550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500多辆,飞机5000多架。从北起摩尔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亚的范围内,发动全线进攻。规模之大,空前未有。 材料三:这次进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它是19世纪中期以来第一次另一个国家对美国领土的攻击。 请分别回答三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事件和其产生的影响。(6分) 俄罗斯联邦总理梅德韦杰夫说:我们必须要让现代人“尽可能多的了解战争,让伟大的卫国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人文价值在全球发挥凝聚作用”。你认为二战留下的“人文价值”有哪些?(2分) 九年级社会10月月考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订 线 装 姓名 考号 班级班级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6(10分) 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场革命?根据材料二说说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3分) 结合所学知识,请用史实证明“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3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这场革命的?(4分) 17(10分)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说明蒋介石国民政府的对日政策发生了怎样的转变。材料三中哪一历史事件促成了这一转变,这一事件的发生有何重大意义?( 4分) (2)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国共两党的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3)以史为鉴,请说说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共同启示是什么?(2分) 18(10分) 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场运动?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3分) (2)“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是因为该和约中的哪一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利益?(2分) (3)材料二中所指20世纪初的新知识分子发动了一场什么运动“唤醒国家及人民”?(1分)并写出其宣传内容。(2分)这场运动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2分) 19(10分) (1)请分别指出材料一中②③④三处序号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3分) 材料二中的起义指什么起义?这次起义有什么意义? (3分) (3)从材料三得知,中国共产党走出一条“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从“城市-农村”,再从“农村-城市”分别与什么事件有关? (2分) (4)材料四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行军”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0(10分) (1)“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卡片中,画线部分存在两处错误,请判断并予以更正(2分)。 请分别回答三则材料各自反映的事件和其产生的影响。(6分) (3)你认为二战留下的“人文价值”有哪些?(2分) 九年级社会10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2 3 4 5 6 7 8 C B C D D B B D 9 10 11 12 13 14 15 A D D B C C C 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50分) 16. (1)辛亥革命(1分)三民主义(答“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也可)(2分)(2)建立兴中会;建立同盟会;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等任意三点(3分)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2 分)但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军阀长年的战争,造成社会秩序一片混乱,人民生活困苦不堪(2 分) 17(10分) (1)转变:从不抵抗到坚决抵抗(1分)西安事变。(1分)国共之间进行了十年的内战基本结束;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2)合作─分裂(内战)─合作(3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1分) (3)团结就是力量或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俱伤。(一点即可,言之有理即可)(2分) 18(10分) (1)五四运动(1分)中国的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2分) (1)把原来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2分) (3)新文化运动(1分)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盲从;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任意两点,2分)因为它让军阀混战的中国响起了思想启蒙的声音,使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从而更加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了整个社会。(重点提到思想启蒙或思想解放即得2分) 19(10分) (1)②遵义会议③七七事变④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3分) (2)①南昌起义。(1分)②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共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2分,每句1分) (3)①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②1949年3月,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2分) (4)红军长征。(1分)②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胜利会师。(1分) 20(10分) 1)B:应为英、法、俄协约国。(1分) F:应为协约国集团胜利。(1分) (2)材料一: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分) 材料二: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2分) 材料三: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2分) (3)维护和平、拒绝战争;用协商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团结一致;科学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言之成理,体现正确情感态度价值观一点即可,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