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班别教具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难点原子的构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学过程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明确目标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原子是如何构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排列的?导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设疑:一汪“清水”,习习“微风”吹开了“桃花”的笑脸?激发:看来桃花并非只开在春风里。今天是桃花盛开日子,用你们智慧头脑,灵巧的双手,映红课堂这一片“桃花”。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学生阅读课本“离子的形成”一段内容,同时思考问题。(1)什么叫离子?什么叫阳离子和阴离子?(2)如何来表示离子的符号呢?(3)讲述NaCl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离子的形成学生阅读,思考并讨论交流引导分析问题(1):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带正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教师强调:在化学反应中,由于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容易失去电子,而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多于4,容易得到电子,从而使参加反应的原子带上电荷。失去电子带的是正电荷,得到电子带的是负电荷,原子失去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得到几个电子就带几个单位的正电荷。引导分析问题(2):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为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2-4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引导分析问题(3):钠与氯气反应时,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容易失去,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表示为Na+);氯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成为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即Cl-),Na+与Cl-由静电作用结合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氯化钠NaCl。像这种由于阴阳离子互相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教师出示多媒体,动画演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形成过程。引导回答问题(4):原子、离子的区别和联系追问: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你知道哪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哪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请举例说明。师生共同总结:①一般来说金属和固态非金属还有稀有气体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铜、铁等。②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氧气等。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③一种金属与一种非金属互相作用形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硫化钾等。引导分析问题(5)物质的构成②大部分物质由分子构成。③离子化合物由离子构成。引导回答(6)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有何种关系。目标导学二:相对原子质量[提出问题]出示三种原子的质量测定值1个碳原子:1.977×10-26kg1个氢原子:1.67×10-27kg1个氧原子:2.657×10-26kg用这样小的数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很不方便,能不能用一种化繁为简的方法使原子质量好写、好记、好用呢?[诱思]会计记帐通常用“万元”作单元,例如5万元记作“5”,不用画那么多“0”了。像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很多,如商店以“件”为单位记录当天销售汽水的量……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高中化学还会遇到。领悟了这种思想方法,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帮助。[投影出示]“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提问】哪位同学能用一个简洁的式子表示原子的实际质量与相对质量的关系?各小组派代表汇报。教师总结:从中我们知道: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运用这个式子我们来计算一下碳、氢、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感知]下面让我们来熟悉一下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并记住张青莲教授对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了卓越贡献。(幻灯片出示材料)四、课堂总结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原子的构成”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尤其是原子质量计算,课后大家一定要及多做相关的练习题。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检测目标1.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①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②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③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④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千克”;⑤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为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⑥一般化学计算常采用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⑤D.③⑤⑥2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A56克B56C9.288×10-26KgD1/563、1克铁、1克镁和1克铜,所含原子数目最多的是(),最少的是()4、已知A、B、C三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为1:2:3,则相同数目的三种原子,它们的质量比为()。取质量相同的三种原子,它们的原子数目比为()5.下列微粒的性质与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等有关,请你用它们填空原子种类_____________;元素分类______________;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元素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离子所带电荷_____________。板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离子与相对原子质量1.离子的形成(1)离子的定义: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2)离子的符号(3)NaCl的形成过程(4)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5)物质的构成(6)元素、分子、原子、离子、物质间有何种关系。2.相对原子质量(1)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是比值(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领导评课意见学校检查记实教学后记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班别教具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为什么原子不显电性;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过程与方法: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进行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可分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教育。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量的概念难点原子的构成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教学过程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明确目标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水的构成?什么是单质?什么是化合物?导入:幻灯片播放视频: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阅读课本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所以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讨论交流】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原子的构成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归纳总结1.构成: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二:核外电子的排布[思考](1)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这一电子围绕氢的原子核在核外的“巨大”空间里高速运动。在具有多个电子的原子中,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课件展示]动画展示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学生阅读]请大家阅读课本“核外电子的排布”一段内容,总结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及排布特点。[分析]由刚才的动画模拟可知: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现在发现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电子排布时,总是最先排布在离核较近的能量较低的电子层里,然后再依据能量高低逐渐向外层排布。(2)原子结构示意图[过渡]为了简明、方便地表示出原子的结构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我们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我们以氧元素为例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小结]①圆圈和圆圈内的数字分别表示原子核和核内质子数;②弧线表示电子层;③弧线上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排布电子数。[练习]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画镁原子、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小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第一层不超过2个电子,第二层不超过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2)电子排布时依据电子层能量的高低,由里向外排布。四、课堂总结“原子的构成”这一课内容比较抽象,难度较大,希望大家课后及时复习巩固。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检测目标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它的质子数是()A.2B.4C.6D.82、2011年3月日本大地震引发了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时,放射性原子氮-16可能短暂时存在。氮-16的质子数为7,中子数为9。下列关于氮-16的说法正确的是()A.核外电子数9B.相对原子质量为7C.和普通氮原子是相同原子D.和普通氮原子属于不同种原子3、分子与原子的根本区别是()A、分子比原子大B、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可以D、分子间隔大,原子间隔小4、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可以再分的最小微粒B、原子不一定是在运动的C、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D、水是由氧原子和氢原子直接构成的5、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原子不存在带电粒子,因此不显电性板书设计领导评课意见学校检查记实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