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甘肃省环保局为他写下了“万里母亲河,累累伤痕多。英雄徒步走,保护写壮歌”的赞辞。他被称为“中国黄河长江生态考察第一人”。他从2000年开始自费对黄河与长江进行生态考察,记下考察日记200余万字。这些资料为国家治理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凝聚着他心血的百万字的考察日记《热血追寻》,被认为是“黄河与长江流域的百科全书”。他叫杨同杰,是沂水县的一名教师,也是多所著名大学的客座教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河流---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学习目标1.能利用黄河流域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干湿地区。2.能通过读图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位置及分布。3.能运用黄河忧患图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忧患及成因。4.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措施。?看P51课文及P52“黄河流域水系图”,完成学习活动一,了解以下内容: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p51第一段)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p52图)3、黄河的主要支流(p52图)4、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p7图)5、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p25图)6、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p38图)黄河概况1.黄河发源地、注入的海洋渤海巴颜喀拉山黄河概况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口桃花峪中游上游下游黄河概况3.黄河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汾河渭河黄河概况4、黄河干流流经省级行政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青四甘宁内蒙古,山陕河南入山东。黄河概况青藏高原5、黄河流经的地形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黄河概况6、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半湿润区黄河概况黄河概况发源地及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干流流经的省区流经的地形区流经的干湿地区巴颜喀拉山、渤海——河口——桃花峪——(内蒙古)(河南)洮河、湟水、汾河、渭河青四甘宁内蒙古,山陕河南入山东(9个)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上游中游下游黄河水文特征水量----------------含沙量--------------结冰期--------------较小大有对比长江的水文特征,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短水文特征(有凌汛现象)凌汛..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河水融化早。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河水融化晚。初春时节黄河上什么样的河段会发生凌汛?河流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河段易发生凌汛。AB宁夏沙坡头天下黄河贵德清“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塞上粮仓”——河套平原中国古代文化摇篮——华北平原黄河最高坝——龙羊峡水利枢纽三门峡黄河大坝小浪底水利枢纽宁夏平原上的瓜田壶口瀑布安塞腰鼓黄帝陵通过前面的图片,你认为黄河的奉献主要有哪些?黄河的奉献塑造平原提供水能发展旅游业灌溉水能开发2、黄河的水电站为什么集中在上中游?黄河的奉献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1、找出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水利枢纽。痛苦的回忆从公元前602年到公元1938年,黄河决口1590次,大的迁徙改道26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1938年黄河改道,河水南下夺淮,淹没了豫东、皖北、苏北的大片土地,受灾人口1250万,死亡89万。黄河的忧患黄河的忧患黄河的忧患分析P55图,结合P53第一、二、三段,思考以下问题: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忧患原因上游中游下游凌汛荒漠化严重地上河黄河的忧患黄河的忧患分析P55图,结合P53第一、二、三段,思考以下问题: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ABCD水土流失凌汛土质特征:土质疏松降水特征: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特征:植被破坏严重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延安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结论: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加剧黄土高原华北平原荒漠化凌汛下游中游上游地上河凌汛气候干旱、过度放牧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河段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加高堤坝黄河的忧患黄土高原支流多;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黄河的忧患水土流失假如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席、山西省省长、山东省省长,要在全国黄河治理会议上做关于黄河治理的报告。请准备你的发言。治理措施河段问题治理措施上游荒漠化凌汛中游水土流失下游地上河凌汛爆破爆破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固黄河大堤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措施治理措施修建大型水利枢纽细思量前因后果,巧规划治理得当。小浪底调水调沙建设大型水利枢纽一年一度的小浪底水利枢纽调水调沙,通过人为制造的“洪水”冲刷河道,减少下游河道泥沙淤积,遏制河床抬高。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种草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治理成果山西吉县东城小流域治理前山西吉县东城小流域治理后山西吉县东城小流域治理前山西吉县东城小流域治理后忧患奉献水文特征开发治理自然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人类不合理的开发保护杨同杰说:“我考察的目的就是要动员更多的人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这也是我毕生的理想和追求。”《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是鲁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的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既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又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习目标1.能利用黄河流域图找出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支流,干流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干湿地区。2.能通过读图知道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等工程的位置及分布。3.能运用黄河忧患图理解黄河上、中、下游的忧患及成因。4.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和措施。教学重点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和治理措施教学难点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地上河”成因教学准备本节课件、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课前预习教法学法分析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有了良好的知识基础,看图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提升。尤其是在学习了“以外流河为主”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的相关内容后,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同时初二学生孩子心智比较成熟,因此对学习内容更容易理解。但是这一届学生又是比较特殊的,基础较差的学生较多。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有些学生思维活跃,反应迅速,但往往思维深度不够,准确性稍微欠缺。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也不同。教法:探究式教学、读图分析法、角色扮演、归纳法学法:图文结合、交流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利用杨同杰保护母亲河的英雄事迹导入,引起学生共鸣,我们可以为保护母亲河做些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母亲河——黄河。讲授新课: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通过课件出示,找学生朗读。目标明确了,学习就会更准确。本节课设计了四个环节: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和治黄河。环节一:知黄河(一知黄河的概况,二知黄河的水文特征)课件展示:看P51课文及P52“黄河流域水系图”,自主学习,完成以下内容:1、黄河的发源地、注入的海洋(p51第一段)2、黄河上、中、下游的分界点(p52图)3、黄河的主要支流(p52图)4、黄河干流流经的省区(p7图)5、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p25图)6、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p38图)这部分内容比较简单,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由于学生课前已经进行了预习,给学生几分钟准备的时间,接下来主要是展示环节。课件展示黄河水系图学生指图答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注入渤海;上中游的分界点是内蒙古的河口,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南的桃花峪;黄河主要的支流是湟水、洮河、汾河和渭河。课件展示中国政区图学生指图说出黄河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流经的省区: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和山东。交给学生记忆的方法:可以把每个省区的第一个字连起来,方便记忆:青四甘宁内蒙古,山陕河南入山东。课件展示中国地形图学生从图上读出黄河流经的地形区依次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课件展示中国干湿地区图学生读图回答黄河流经的干湿地区有干旱区、半干旱区、半湿润区。小结: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归纳整理,留给学生记忆的时间。第二个知,要知黄河的水文特征。前面我们学习了长江的水文特征,大家对比长江的水文特征,说出黄河的水文特征。(长江的水文特征: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通过比较的方式,学生很容易回答出来:水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还有凌汛现象。课件展示黄河水系图,引导学生回答:黄河上什么样的河段会发生凌汛现象?学生答: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进一步引导学生:黄河上除了宁夏、内蒙古这一段,还有哪一段有凌汛?学生很容易答出在山东也有凌汛。所以,黄河的上游和下游都有凌汛现象。一般采取爆破的方式破冰。环节二:颂黄河(歌颂黄河对中华民族的奉献)课件出示一组黄河的奉献图片,让学生欣赏,提问:通过前面的图片,你认为黄河的奉献主要有哪些?学生根据图片回答:黄河的奉献有塑造平原、灌溉、提供水能、发展旅游业。重点分析黄河的水能,在图上找出主要的水利枢纽:龙羊峡、三门峡和小浪底,引导学生思考:黄河的水能为什么集中在上游?学生回答:流经了阶梯交界处,落差大。环节三:忧黄河(分析黄河各河段的忧患及成因)通过材料痛苦的回忆承转。这部分内容比较难,由小组共同来合作探究完成。课件展示:分析P55图,结合P53第一、二、三段,思考以下问题:1.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2.这些忧患形成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忧患原因上游中游下游小组长带领本小组的成员,查阅资料,共同讨论,组长负责整理发言。上游:学生根据气候干旱、草原退化图片分析上游草地荒漠化主要原因;根据图片、资料分析凌汛发生的原因。中游:学生根据图片分析黄河中游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和人为原因。下游:根据“地上河”示意图思考“地上河”的形成、危害;学生观看“地上河”的形成视频影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上河”,“地上河”有哪些危害。重点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通过图文资料引导学生回答,自然因素是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因素是植被破坏严重,人为因素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并重点分析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和中游的水土流失之间的关系,中游的水土流失是一个关键因素,再加上地势低平、流速减慢等因素,共同造成了下游的“地上河”。小结:以提纲的形式进行整理总结,留给学生记忆的空间。环节四:治黄河(治理黄河忧患的措施)这个环节设计了一个学生活动:群策群力治黄河:假如你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主席、山西省省长、山东省省长,要在全国黄河治理会议上做关于黄河治理的报告。请准备你的发言。把学生分成三部分,分别代表三个身份,小组长带领成员,大家畅所欲言,派代表发言。同学们都表现得很好。小结:以表格的形式进一步整理并理解记忆。知识构建最后,课件展示,介绍保护母亲河行动,使学生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让我们一起保护母亲河,愿母亲河越来越美丽。课堂检测下图为我国某河流干流流量和河流含沙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下列各题:?1.该河流是()A长江B黄河C淮河D珠江2.该河流泥沙含量在河口镇到陕县段大大增加,原因是该河段所流经地形区由于???造成水土流失。()①夏季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③地形平坦????④植被茂密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该河流从兰州到河口镇、桃花峪到利津段河流流量减少的原因是()①兰州到河口镇段是由于降水量减少???②兰州到河口镇段是由于引黄灌溉③桃花峪到利津段是由于地上河缺少支流汇入??④桃花峪到利津段是由于河流下游蒸发增强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读黄河不同河段四个水文位置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四个水文站中,河流含沙量最大的可能是()A兰州B河口C陕县D利津12.大量泥沙给黄河下游带来的影响是()①塑造了华北平原和黄河三角洲②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河”③土壤肥力下降④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教学反思本节课学习《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我设计了知黄河、颂黄河、忧黄河和治黄河四个环节。学生的大脑始终处在积极的思维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并且随着教学内容的层层深入,学生的情感也随着跌宕起伏,时而惊喜,时而忧思,真正达到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通过自学探究和小组合作两种方式来突破知识点的,实现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及表达探究成果等活动,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解决、表达地理事物的能力。关于黄河的泥沙问题,学生合作探究效果较好。学生从黄土高原的土质性质、降水特点和植被特点等各方面经过分析回答的很完整,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与同学交往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分析、讨论,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活跃了课堂气氛,并达到了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问题教师讲的太多;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没有进行充分的预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对学生讨论过程的引导也还不够。课堂小结的处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即不应该由教师完成,如果由学生来完成的话效果会更好。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将学习权还给学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还可以再放开一点,能让学生讲的,教师坚决不讲,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时间上再多让出点给学生发挥,既让他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又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更轻松,更愉悦。总之,今后的课堂教学还要加强改进,积极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让自己的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教案-鲁教版.doc 七年级上册地理《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课件-鲁教版.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