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章节总结资料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 复习资料 第1节大气层 4185285114301、大气的高度:大气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上1000千米左右的高度内 2、大气层的重要性: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 A、没有天气变化;B、没有声音; C、易受陨石侵袭;D、温差很大。 3、大气的分层: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及大气的密度、物质组成,可以把大气分为5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外层。 层序 高度 温度分布特点 特点 对流层 0--18千米(赤道地区)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强烈的对流运动,各种天气现象 平流层 18---55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适合高空飞行 中间层 55---85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流星体大部分在这层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暖层 85--500千米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又称电离层,完成远距离无线电通讯 外层 500千米以外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电话信息和电视图象通过卫星来传送 对流层:是大气的底层,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重点记忆:A、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空气对流运动的规律:热的地方空气上升,冷的地方空气下沉。 B、各种复杂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雷电等)都发生在对流层; *对流层集中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C、对流层的厚度不均匀,表现在两极厚度小,赤道厚度大 *小问题:1、家用壁挂式空调一般都安装在房间的墙壁上部,这是为什么? 答:夏天,空调吹出的空气气温低,密度大,会下沉,这样室间空气回形成对流,使整个房间内气温均匀。 平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气流平稳,利于高空飞行;内有臭氧层,能吸收紫外线,对人类起保护作用。 第2节气温 1、天气是什么? 天气是指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如刮风、下雨、雷电等 描述天气和气候最主要区别在于:天气是指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 418401562230* 天气:例如晴空万里 气候:例如冬雨夏干 天气是由许多要素组成,其中主要的是气温、气压、风、湿度、降水等。 章节总结资料 气温——即空气的温度 A气温是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B、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C、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0C D、气温总在不断变化着,在气象观测中,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观察。 原因:(1)百叶箱里气温比箱外低;(2)百叶箱内的温度波动小,所以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a.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b.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反射太阳光,使所测温度接近真实温度 c.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E、一天中最高气温通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一天中最低气温通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F、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约为:220C 第3节大气的压强(本节不可死记硬背,所有例子需理解记忆)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定义:大气的压强简称大气压,是指大气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单位:帕斯卡(Pa),简称帕 具体事例: 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严密该盖住,可倒置提在空中,水不会流出来, *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滴落下来? * 挂钩为什么会吸在墙上? 原因:都是利用大气压强的存在的原理,外界大气压强> 内部大气压强,导致大气…(答题模式) 自来水笔吸墨水;吸管吸饮料,吸尘器除尘 原因:利用大气压强存在的原理,通过减少局部的压强,使物质不断地从气压高的地方流向气压低的地方; 用吊瓶向静脉注射药物是,医生为什么要在药水瓶的橡皮塞上再插进一个针头? 原因:药液滴出后,里面的空气压强会变小,压强太小,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药液就不能继续滴出,插进针头后,可以及时给瓶内补充空气,使瓶内空气的压强大致等于外界压强,保证药液持续滴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及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2大气压强的大小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水银柱=76厘米水银柱=1.01×105帕=10.3米水柱 大气压的大小常用空盒气压计或水银气压计进行测量 大气压的大小跟大气的密度直接相关,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气压就越小 人体内也有压强,它抗衡着体外的大气压 章节总结资料 3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A、真空压缩保存袋 B、吸尘器:利用大气压工作的一种清洁工具 原理:靠电动机高速驱动风机叶轮旋转,使空气高速排出,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气压差,在这一作用下,吸入含灰尘的空气,经滤尘器过滤,排出清净的空气,气压差越大,吸尘器能力越强。 4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在同一高度,不同区域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在同一高度,同一区域,不同时间的大气压不一定相同; 在相同高度上,气压高的区域叫高压区,气压低的区域叫低压区, 高压区:天气晴朗,空气干燥; 低压区:阴雨天气,天空多云。 5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晴朗天气,心情舒畅;阴雨天,感到疲倦和心情烦躁(主要由于晴天气压高,阴雨天气压低) 高山反应 拔火罐原理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宇航员在太空行走时必须穿上加压的宇航服 6大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A、气压增大时,液体沸点升高,B、气压减小时,液体沸点降低, 具体事例:*在高山上,普通的锅难以将饭煮熟, (原因:高山上,气压降低,沸点降低) *高压锅的使用原理 7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气体(液体)的压强会随流速的增大而减少 具体事例: (1)当火车高速行驶时,人不能离铁轨太近,为什么? 原因:流速大,压强小,离铁轨较远处大气压强大于铁轨附近大气压强,人会被大气压向铁轨处,非常危险。 思考并解释:(2)两船平行行驶时,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把乒乓球放在漏斗里,对者漏斗吹气,乒乓球不会掉下来; (4)飞机飞行时,其机翼上侧的气流速度比下侧快,,所以机翼上侧的气压比下侧小, 第4节风和降水 风 1、风是怎样形成的 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就形成了风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风速 章节总结资料 A、风向——风吹来的方向, 常用的风向有八种。 气象观测中常用风向标观测风向 B、风速——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单位:米/秒、千米/时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有0—12级,气象观测中常用风速仪观测风速。 3、风与人类的关系: A、有利——风是一种资源,可以进行发电,行船、运动等 B、不利——破坏性风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降水 1、空气的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一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 (1)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常用百分比(%)表示(实际容纳的水汽产生的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比) (2)空气湿度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空气所能含有的水汽越多。所以空气湿度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3)观测湿度的仪器是:湿度计,最常用的湿度计是:干湿球湿度计,它实质上是两支特殊的温度计(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 (4)用干湿球湿度计测量,然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可以得出相对湿度。 方法: 先读出干球温度计的读数,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的读数,然后计算它们的温度差,最后通过查相对湿度表,即可得出相对湿度 (5)空气湿度与天气的关系: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 2、降水 降水的形成条件: A、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100% B、气温降低,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降低水汽凝结:即云、雾等 C、空气中有微小的尘埃 D、水珠、冰晶增大到能降落到地面 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降雨量:表示一定时间内降落到地面的水层深度;度量单位----毫米;测量仪器---雨量筒 第5节天气预报 1、怎样看天气预报 (1)“阴”指天空的总云量在8/10以上,“多云”指天空总云量在5/10到7/10, “少云” 指天空的总云量在5/10到3/10,“晴”指天空总云量在3/10 以下 (2)小雨:12小时内降水小于5毫米,中雨:12小时内降水5-15毫米;大雨:12小时内降水大于15毫米。 2、天气图 (1)常见的天气系统: 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冷锋系统、暖锋系统。 (2)常见的天气系统与天气的关系: A、高压系统:天气晴好,等压线中高外低 章节总结资料 B、低压系统:阴雨天气,等压线中低外高。 C、冷、暖锋面系统:锋面上天气变化比较复杂 冷锋: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暖锋: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 常带来降雨,升温天气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1、气候 (1)气候的含义: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天气与气候: 区别:短时间与长时间; B、联系: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就是气候 如:长夏无冬、秋高气爽等。我国大部分地区秋天均为秋高气爽,但不代表没有下雨天。 2、影响气候的因素: (1)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A、纬度位置不同的大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量不同,在地球上所处的温度带位置也不同。 我国的纬度位置:主要在北温带,南部少部分地区在热带 例子:我国最南的海南纬度低,气温高、长夏无冬;我国最北的漠河纬度高,夏季短,冬季长而寒冷。---------就是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A、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水的比热:4.2×103焦/(千克?℃)是什么?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比热表的阅读: 物质 比热容c / 焦/(千克?℃) 物质 比热容c / 焦/(千克?℃) 水 4.2×103 铝 0.88×103 酒精 2.4×103 干泥土 0.84×103 煤油 2.1×103 钢、铁 0.46×103 冰 2.1×103 铜 0.39×103 蓖麻油 1.8×103 汞 0.14×103 砂石 0.92×103 铅 0.13×103 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章节总结资料 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3)季风对气候的影响 定义: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季风产生的根本原因:海洋和陆地的性质不同 风向: 夏季——吹夏季风,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冬季——吹冬季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D、性质:我国冬季盛行偏北风,故寒冷干燥,夏季盛行偏南风,故温暖湿润 E、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 (4)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A、气温随着地势的升高而降低:一般海拔增高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B、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C、我国降水最多的城市:台湾火烧寮。原因:该市位于台湾山脉东侧的迎风坡上,有丰富的地形雨。 3、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人类活动与气候密切相关 有利于改良气候的人类活动: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的农业灌溉等 引起气候恶化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排放大量的有害物质、过度放牧。 温室效应--------指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增强,使全球的气温有变暖的趋势。人为原因:能源的大量耗费;破坏森林 (3)城市的“热岛”现象------城市上空经常维持一个气温高于四周郊区的暖空气团。 第7节我国的气候特征和主要气象灾害 1、东部季风气候 (1)季风气候区:是指夏季风能够到达的地区。而降水主要来自湿润的夏季风 (2)季风气候区的范围:我国的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 (3)季风气候的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4)我国季风气候的主要特点: 冬季:气温低,降水少; 夏季:气温高,降水充沛 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南方冬季气温明显高于北方,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更大 (5)季风气候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有弊。 降水充沛,集中夏季,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 章节总结资料 我国季风气候的大陆性强,降水的年际变化很大,使我国洪涝和旱灾频发 冬季的低温又常形成寒潮、冻害、暴雪等恶劣天气 2、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指夏季风不能到达的我国西部地区,一般降水稀少 (2)我国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随季节变化大 冬寒夏热,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但日照充沛 (3)干旱气候的利弊: 气温较差大,光照时间长,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如棉花、瓜果的生产。 3、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寒潮、台风和洪水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它是由强冷高气压活动引起的 危害:带来剧烈的降温、霜冻、大风和扬沙天气。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大的灾害性天气。 危害:A、大风;B、暴雨;C、风暴潮, 有利:在干旱的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 洪水是我国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自然原因:持续性降水、台风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森林,围湖造田,侵占河道,城市的无序发展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