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3节等效电路【授课地点】三(1、2、8)教室【授课教师】?【授课时间】2课时【仪器材料】两个5Ω的电阻、两只不同规格的电流表、两只不同规格的电压表、两种不同电压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若干。【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了解等效电阻、电路。2.过程与方法探究等效电阻和等效电路,体会转换法及理性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的快乐及科学方法的魅力。【教学重点】了解串、并联电阻的特点,理解等效电路。【教学难点】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猜想和推导。【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一、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师:上节课同学们帮老师测出了电阻的阻值都是5Ω,而我却需要10Ω的电阻,怎么办呢?学生提出猜想:用两个5Ω的电阻,代替10Ω的电阻。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替代的方法。学生提出不同的设想:串联或并联。引导学生从众多的实验器材中选取合适的相匹配。设计实验方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做适当指导即可。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二、理性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理论推导。理论推导串联电路电阻关系。师:很多的科学探究既需要实验的验证,也需要理论依据。学生回忆过去获取知识中相类似的经历。教师用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串联,即可以把电阻的串联看做是增加了电阻的长度,也就增大了电阻。(为下一步探究做铺垫)学生用直观的图示理解串联电阻的特点。三、理性探究: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引导学生思考并联电阻的特点。学生思考讨论,直观判断。指导学生理论推导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这个理论推导中,学生不容易想到倒数相加,教师可做适当点拨。学生推导,体验不同探究方式的奥妙。四、实际应用例题的讲解可采用两种方法。1.首先通过欧姆定律计算出总电阻,再利用串联电路电阻特点,求出串联电阻的阻值。2.可以采用教科书中的方法,从而体现串联分压的特点。思考多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并联电阻的作用。引导学生看教科书中的等效电路图示,理解等效法。学生自己解释等效的意义。五、课堂小结1.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电阻关系2.知道等效替代3.学会不同的探究方法4.学会用简单方法理解复杂问题六、课堂练习书中自我评价。七、课后练习练习手册中的练习。【实践活动】查资料,了解“黑箱”问题。?【教学反馈】本节教学的重点是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律,探究测电阻的方法,理解等效电路。所以在教学中我以联系生活为主线,如自带台灯、扩音机等让学生感受事物间奇妙的联系。在探究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体会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周的教学大部分学生总有这样的疑问:“上课听得懂,听得清,就是在课下做题时不会”。我想在物理的学习中,同学们往往忽视一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提问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我不敢绝对说物理概念背不完整对你某一次考试或某一阶段的学习造成多大的影响,但可以肯定地说,这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因此,学习语文需要熟记名言警句、学习数学必须记忆基本公式,学习物理也必须熟记基本概念和规律,这是学好物理科的最先要条件,是学好物理的最基本要求,而我们的学生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记忆,认为物理是理科就应以理科的思维来看待。所以下周注意加强知识的记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