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节 反冲运动 火箭 ★教学设计说明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调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可持续性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巩固动量守恒定律 2.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举出几个反冲运动的实例 3.知道反冲运动的原理,了解反冲运动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例分析理解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会用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决有关反冲运动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掘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潜能。 ★教学重点 运用动量守恒定律认识反冲运动的物理实质 ★教学难点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本章前四节的学习, 已经较为熟悉有关动量守恒的基本知识、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并且进行了大量的练习和讨论,个别学生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是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仍然掌握不住。再加上本节所涉及的实际问题比较多,对他们进行适合其认知水平的分析和引导, 提升其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就显得非常必要。 课上多引领多启发,争取各层次学生各有所突破。 ★教学用具: 气球,反击式水轮机转轮的原理模型,发射炮弹的录像带剪辑,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在海洋里有这么一种生物,它有八个腕足,俗称八爪鱼;在剧情幽默的动画片《海绵宝宝》里是第三大主角,它是什么呢?章鱼。那你们知道章鱼是怎么游水的吗?它游水时又应用了什么物理原理呢?为了解决这类问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节反冲运动。 (二)进行新课 实验探究一 〖演示实验1〗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松手前气球处于 静止 状态,松手瞬间,气囊的运动方向与喷出气体的方向 相反 。 2、在气体喷出的过程中,气囊与喷出气体有相互作用力吗? 有 若有,是内力还是外力? 内力 。 〖演示实验2〗把弯管装在可以旋转的盛水容器的下部,当水从弯管流出时,容器就旋转 学生观察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1.没有喷水前圆筒处于 静止 状态。 2.喷水时弯管旋转方向和水流出的方向 相反 3.弯管和流出的水之间有相互作用力吗? 有 若有,是 内力还是外力? 内力 让学生概括上述两个实验现象的共同的特点。 1、原来静止;2、内力作用;3、分成运动方向相反的两部分。 引导学生给反冲运动下定义 【板书】一、 定义:原来静止的物体在内力的作用下,分成运动方向相反的两部分的运动,叫做反冲运动。 教师:凡是反冲运动都具有以上特点,只要具备以上特点的运动就是反冲运动。那大家就开动脑筋想一想,哪些运动是反冲运动? 学生: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节日燃放的礼花、打枪、发射炮弹等等。 教师:反冲运动是一种很常见的运动,那这种运动遵循什么物理原理呢?下面就以发射炮弹为例来探索一下。 例题:水平方向射击的大炮,炮身重M,炮弹重m,炮弹射击的速度为V, 射击后炮身后退的速度为多大?(水平面光滑) 【板书】二、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二 观察演示实验 ,讨论一下几个问题 1. 通过观察以上两个演示实验 他们有什么不同的实验现象? 2. 两个实验都遵循什么规律? 3. 能否用公式解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实验现象?(设小车的质量为 M ,橡皮塞的质量为m, 喷出燃气时车的速度为V1, 橡皮塞 V2) 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明确实验中蕴涵的物理规律。 反冲运动的应用-----人船模型 质量为M的船停在静止的水面上,船长为L,一质量为m的人,由船头走到船尾,若不计水的阻力,则整个过程人和船相对于水面移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 让学生演板,教师【板书】 三、应用 【反馈练习1】一辆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人从小车的一端走到另一端。对此,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匀速走动时,车也一定反向匀速运动 B、人停止走动时,车也停止运动 C、人速与车速之比,等于车的质量与人的质量之比 D、整个过程中,车相对于地面的位移是一定值,与人走动的快慢无关 【反馈练习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1/4圆弧轨道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轨道半径为R,今把质量为m的小球自轨道左测最高处静止释放,小球滑至最低点时,求小球和轨道相对于地面各自滑行的距离? 回应开篇,让学生总结章鱼游水的运动原理。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并布置作业如下: 1、必做题:问题与练习的第1题、第2题 2、选做题:问题与练习的第3题 3、动手做一做:制作反冲模型 ★教学反思 在上本节课之前,我搜集了大量的材料,录象,图片,实验等等,如果没有很好的组织,那么这些材料就会显得很凌乱,不能达到我们设计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前经过筛选,把最具有代表性和感染力的典型应用到了教学上。整个教学就按:教师演示,学生总结,展示,学生练习这个流程进行。 通过这个节课的教学我有两个最大的感受。第一,如何将教育融入课堂。按照我们传统的教学法,就是教师讲解后学生练习,让学生被迫的接受。而在上这节课前,我先让学生做了课前预习,并且自己设计了几个有关反冲的实验,在上课时提出反冲的概念后让学生去寻找身边的反冲运动,然后用刚学习的反冲知识讲解,即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当然像这样的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发生了变化,此时学生是主演,而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衔接语言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教师流畅的语言引导,使课堂教学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感到知识的获得是一个整体,一切才能水到渠成。第二,物理教学不光要讲解物理知识,还要注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