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六、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学习 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知道导体和绝缘体及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2)了解导体和绝缘体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3) 知道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4)知道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掌握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知道哪些物质属于导体,哪些物质属于绝缘体。? (2)通过探究的方法感知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了解导体、绝缘体的概念以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学生学会研究问题的方法,激发学习的兴趣。? (2) 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的安全用电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设计实验,辨别导体和绝缘体,电阻的概念? 难点: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 教法 选择 实验探究法 课型 新授课 课前 准备 电池2节、开关、导线若干、灯泡、电流表、钢尺、塑料尺、木棒、橡皮、玻璃、盐水等 是否采用多 媒 体 是 教学 时数 1课时 教学 时数 第 1 课时 备课 总数 第 课时 课 堂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引入新课 观察一根导线,我们可以看到内部是金属铜丝,而它的外面包的是一层橡胶。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 二、新课学习 (1)导体和绝缘体 (2)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 (一)实验引入:(演示) 利用实验仪器组装简单电路,使灯泡发光。再将两个接线头分别接在铜丝和橡胶皮上。 师:从实验现象,我们可以得知什么? (二)提问:我们生活中的不同物质,导电性能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师:请学生利用已经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看看他们的导电性能如何? 引导学生,从学生的实验现象中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 1.导体: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绝缘体:不能够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师:请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及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学生了解电工材料及作用。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现象能够说明的问题:不同的物质导电性能是不同的。 生: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能 生:从实验中概括出导体和绝缘体的定义,并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导体、绝缘体 (3)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 (4)认识半导体 知道常见的几种半导体材料 (5)绝缘体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6)认识新的物理量:电阻、电阻的含义、符号、单位及单位换算和电学中符号表示。 三、练习巩固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设计 3.讲解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金属内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酸碱盐溶液内有正负离子) 绝缘体内几乎没有自由电荷,所以不容易导电。 4.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叫做 几种常见的半导体:锗、硅、砷化镓。半导体材料的应用,请同学生课下再查资料了解有关半导体的知识。 师:指导同学看图--各种物体的导电和绝缘能力的顺序排列,了解常见物体的导电能力的大小。 (三)演示实验: 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实验:将木棒接入电路中灯泡不亮,将湿木棒接入电路中,小灯泡亮了。从实验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四)引入电阻:说明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小不同。导体的电阻越大,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五)指导学生课堂练习 (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金属(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一、导体 酸碱盐溶液(存在正、负离子) 二、绝缘体 三、半导体 (锗、硅、砷化镓) 四、在一定条件下,绝缘体可以转化为导体 五、电阻: (1).意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符号R表示。 (2).单位:欧姆 简称欧,用符号Ω 表示。 1kΩ=1000Ω 1MΩ=103kΩ=106Ω (3).在电路中的符号 学生学习科学窗,了解导体导电的原因。 学生了解半导体的有关知识。 学生了解玻璃在加热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 水在掺有杂质的情况下可以变为导体的例子。 学生理解电阻的含义并学习电阻相关知识点。 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对知识进行巩固 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 作业 设置 了解半导体 2.了解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 反思 等级评价 (A/B/C/D) 检查 签阅 第 周,应备 课时 实备 课时,共 课时 评价: 时间: 签查(盖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