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时1班别教具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设计思路,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反应原理、装置及鉴别方法;2.通过筛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发展观察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求异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实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教学过程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明确目标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导入:我们曾学过多种获得二氧化碳的方法,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尽可能多的总结出来。1.蜡烛燃烧2.木炭燃烧3.木炭还原氧化铜4.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5.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6.人或动物的呼吸…这么多种获得二氧化碳气体的方法,是否都满足实验室制法的条件呢?下面,我们一同进行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1.实验室是如何制取O2的?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O2时发生装置有何不同?为什么能用排水法和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3.你所知道的能产生CO2的反应有哪些?请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引导思考:在实验室里能用制取氧气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吗?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汇报。师生共同总结归纳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原理:(1)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2)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知识拓展药品选用注意的问题:①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氯化氢气体易混入产生的二氧化碳内。②不能用硫酸。虽然硫酸也能跟碳酸钙反应生成二氧化碳:H2SO4+CaCO3=CaSO4+H2O+CO2↑,但由于产物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的表面,阻碍反应的继续进行。2.装置的设计与选择: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1)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①固液不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和液态,反应不需加热等条件制取气体。②固固加热型适用于:反应物为固态,反应需加热,制取气体。(2)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溶解性,气体的密度。a.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且不与水反应。b.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c.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课堂讨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是什么?它们的密度和溶解性又是什么呢?根据上述比较,分析制取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各有什么不同?实验活动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设计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可供选择的仪器如下图,也可以另选或自选仪器,还可以利用代用品。知识拓展①②仪器装配简单,易操作;③④操作方便,随时可以添加药品。目标导学二: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学生活动]各小组按照自己的设计,选择仪器,自行组装并进行实验。(1)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制取并收集一瓶二氧化碳。(2)讨论:怎样检验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3)讨论:如何检验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已收集满了?[共同总结](1)实验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药品(先加固体,连接好后加液体)③连接装置④检验制得的气体⑤收集一瓶二氧化碳⑥检验是否收集满。(2)检验方法: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3)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立即熄灭,则证明已收集满了。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共同探究了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和实验装置,同时也了解了气体的实验室制法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课下大家熟练识记并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检测目标1.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可以选用的酸是()A.稀HNO3B.稀HClC.稀H2SO4D.浓HCl2.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B.反应条件C.所制气体的性质D.所制气体的颜色3.小强在化学课上知道了蛋壳的主要成份是碳酸钙,决定制作一个无壳鸡蛋送给妈妈。他应该从厨房中选择鸡蛋和下列物质中的()A.味精B.白酒C.酱油D.食醋4.证明集气瓶中收满二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A.加入澄清石灰水B.加入紫色石蕊试液C.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D.把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内板书设计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1.反应原理CaCO3+2HCl==CaCl2+CO2↑+H2O2.实验装置气体发生装置:由反应条件和反应物状态决定;气体收集装置:由气体溶解性和气体密度决定。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1)发生装置:固体液体不加热型(2)收集装置:向上排空气法(3)操作步骤: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先固后液)→连接装置→收集领导评课意见学校检查记实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