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班别教具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用途。过程与方法:对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重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性质难点对实验现象观察、对比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结论教学过程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明确目标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复习:CO2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导入: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它们的性质是否相似呢?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1.CO是一种_______颜色,_______气味的_____体,____溶于水,密度比空气_______(请根据CO的相对分子质量作出判断)。——上面所述为CO的(填“物理”或“化学”)性质。2.根据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可以得知CO具有________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纯净的CO的空气中安静燃烧,火焰为________。4.CO为什么会使人中毒?怎样防止CO中毒?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利用多媒体引导思考:有人说我一闻到煤气的气味就把煤炉搬出屋外,不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还有人说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面上放两盆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以上两种说法真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吗?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与汇报。师生共同归纳:CO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知识延伸:CO气体应有采用排水法收集,因其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非常接近且有毒,故不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目标导学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师: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2)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演示实验:如下图所示,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生: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这个现象和结论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相同。师:同学们能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CO+CuOCO2+Cu师:该反应是否是还原反应?若是还原反应,哪种物质具有还原性?生:含氧化合物CuO中的氧被CO夺去,因此该反应是还原反应。CO能夺走CuO中的氧,所以CO具有还原性。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探究点三CO的毒性幻灯片出示: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①煤气中毒的生理过程是怎样的?②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③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④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分析]①之所以引起煤气中毒,是因为一氧化碳被人吸入肺中跟血液里血红蛋白结合。一氧化碳跟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比氧气大200倍~300倍,造成机体急性缺氧。当一氧化碳在空气中占到总体积的0.02%时,人在2h~3h后就会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当一氧化碳占到总体积的0.08%时,2h即昏迷;含量再高,将危及生命。特别注意:一氧化碳有剧毒。②火炉通风不良,氧气供给不足;当炉火快熄灭或刚加煤时,火炉里中下层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向上通过灼热煤炭会产生较多一氧化碳。因此,我们不宜长时间在密闭房间里使用炭火取暖。③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也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④门窗通风;烟囱畅通等。[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该怎么办?[分析]因为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而一氧化碳有剧毒,所以有必要加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来提醒人们煤气泄漏。如果发生煤气泄漏,应该立即开窗通风并关闭煤气阀门。此时千万不能开灯检查泄漏源,因为开灯时会产生电火花引爆煤气。如有人中毒,应立即送医院抢救。探究点四CO的用途[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小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互转化(板书)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一氧化碳,知识了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后大家要熟练识记和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检测目标1.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B.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D.可用烧碱溶液鉴别二氧化碳气体2.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不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致中毒B.CO能溶于水生成酸C.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D.CO可以在O2中燃烧4.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比空气重B.都可以用碳和氧气反应得到C.都有还原性D.都能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板书设计课题3第2课时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是一种_____色_____味的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溶于水;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CO2(2)具有还原性,常作还原剂:3.一氧化碳的毒性和用途领导评课意见学校检查记实教学后记教学设计课题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班别教具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用途。过程与方法:对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重点二氧化碳的用途、性质难点对实验现象观察、对比和分析,并进一步得出CO2与H2O反应生成H2CO3结论教学过程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明确目标导入新课,明确目标1、复习提问,检测上节课知识导入:幻灯片出示小诗:“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境,她躯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诗中所赞美的是什么气体呢?聪明的你一定已经猜到了这其中描写是的是CO2,那CO2是怎样的一种物质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CO2,揭开它神秘的面纱!3、出示学习目标,同学齐读,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二、自主预习 梳理新知1.将集满CO2的集气瓶正放在桌子上,可得出CO2的哪些性质?2.根据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你知道CO2还有哪些性质和用途?3.请上网查找有关“温室效应”和“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标导学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教师利用幻灯片引导思考: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里一定要防止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而危及生命。开汽水、啤酒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冒出,以上两个生活现象说明了哪些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探究实验探究CO2的密度CO2的溶解性实验实验装置图现象下层阶梯上的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塑料瓶变瘪了结论CO2的密度比空气大CO2能溶于水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低处的蜡烛先熄灭说明CO2有什么样的性质?师生共同归纳:CO2通常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拓展延伸:和氧气、氢气类似,在加压降温冷却的情况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冷却成无色液体、雪花状固体。二氧化碳固体俗称“干冰”,其含义“外形似冰,融化无水”,干冰在101KPa,-78.5℃升华。干冰易升华。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实施目标目标导学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1)CO2是否有毒?请解释屠狗洞之谜?(2)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或深井、底部时,应采取怎样的措施?学生以组为单位(1)交流讨论。(2)实验探究:一学生演示模拟菜窖。[共同分析]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当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达到一定量时,会使人窒息死亡,但是二氧化碳是无毒的。屠狗洞中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洞中下层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而上层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所以狗死亡而人无恙。[知识延伸]根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能否利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回答:能。)总结:(1)介绍紫色石蕊试液。(2)安排实验,指导学生自主完成教材P118【实验6-5】及补充实验,探索有关二氧化碳另外的化学性质。(1)实验探究:分组完成教材【实验6-5】,(2)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填写下表。师生共同总结:二氧化碳跟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H2O+CO2==H2CO3(3)实验探究: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CO2(如下图),叙述现象,并讨论分析原因。[思考讨论]实验室久置的石灰水瓶内壁,会有一层白色物质,白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总结:因此,我们做完实验后,不能将盛石灰水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否则,石灰水会与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探究点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1.对生活的影响。(1)做灭火剂: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不燃烧,一般也不支持燃烧,当二氧化碳与空气同时存在时,二氧化碳在下层,从而隔绝空气与物体的接触,所以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2)做制冷剂、人工降雨。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成固体,“干冰”。(3)因为易溶于水,所以可制汽水等碳酸饮料。(4)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2.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了二氧化碳,知识了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课后大家要熟练识记和理解。内容及流程教师与学生活动备注检测目标1.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C)A.二氧化碳用作灭火剂B.二氧化碳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参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提高农作物产量2.用玻璃管向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吹气,过一会再给试管加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是(A)A.紫色→红色→紫色 B.紫色→蓝色→红色C.蓝色→红色→紫色D.红色→紫色→蓝色3.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长颈漏斗,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CO2↑+H2O,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板书设计课题3第1课时二氧化碳一、C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二、CO2的化学性质:1.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3.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能参与光合作用。三、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领导评课意见学校检查记实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案(表格式).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