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初听歌曲,你觉得整首歌曲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情感来演唱?它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速度:中速 情感:深情地 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歌曲简介 鼓浪屿之波,是1981年由著名作曲家钟立民作曲,张藜、红曙作词的一首歌唱祖国统一的音乐作品,1982年由著名歌唱家李光曦首唱,1984年女高音歌唱家张暴默在央视春节晚会上演唱,经过多年的传唱,已成为厦门的品牌之歌。 创作背景 1981年底,在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背景下,福建省委对台办、福建省台湾同胞联谊会、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等联合组织了一次音乐采风创作活动,省内外的十多位词曲作家深入福建省的平潭、晋江、惠安崇武、厦门等地,创作了百余首表达海峡两岸骨肉亲情的台湾题材歌曲,《鼓浪屿之波》是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词曲作家张藜、红曙、钟立民在鼓浪屿登上了日光岩,共同写下了《鼓浪屿之波》。 钟立民 简介: 钟立民,1925年生,江西南昌人。作曲家、编审,曾任《歌曲》编辑、副主编,主要歌曲作品有:《我寻找你,陶然亭》、《瑞丽江之夜》、《北京呼唤我》、《火的记忆》、《情爱香港》,《鼓浪屿之波》是其代表作之一。另外,钟先生还创作了《我爱鼓浪屿》、《鼓浪屿之恋》、《啊,鼓浪屿》三首与鼓浪屿相关的歌曲。 X X X X X X X X ∣ X . X X - ∣ X X X X X X X ∣ X - - 0 ‖ 1. ︵ 连音线 2. 0 休止符 3. v 换气符号 歌曲赏析 《鼓浪屿之波》作为一支思乡曲,歌词试图表达的是,由于海峡的阻隔,旅居大陆、乡愁难以舒解的台湾同胞在厦门鼓浪屿登高远眺的情景,贯穿其中的是盼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主题。歌词中提到的日光岩是厦门的象征,也是鼓浪屿最高处。歌词用日光岩暗含登高眺望、盼望宝岛早日回归团圆之意,也唱出了海峡两岸同胞期盼统一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