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课件26页+素材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课件26页+素材视频)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第1课时
2020-2021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新课导入
交流讨论:什么是燃烧?所有的物质都可以燃烧吗?
石头
火柴
木材
玻璃
纸张
泥土
木炭燃烧
铁丝燃烧
硫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交流讨论:可燃物燃烧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呢?
交流讨论:只要是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吗?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白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40℃
红磷:燃烧所需最低温度240℃
红磷和白磷都具有可燃性,燃烧都产生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片上白磷燃烧
红磷没有燃烧
温度未到红磷的着火点
白磷在水中燃烧
水中白磷没有燃烧
虽达到着火点但无氧气
达到着火点,又有氧气,可燃物燃烧
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达到它的着火点。
注意: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着火点:
可燃物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注意: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一般不能升降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纯酒精
360~370
无烟煤
700~750
思考:烧烤时,为什么要先用木柴、木屑引火?
分别取两块白磷于试管a和装有60℃水的烧杯中,用带有气球的橡皮塞塞紧。取一块红磷于试管b中,同时将试管a、b放于烧杯中,观察a、b、c三处的燃烧现象。
c
创新实验
避免P2O5污染
火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敌人
如何灭火?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探究活动:你能想到多少种方法熄灭蜡烛呢?
(提供的材料有:烧杯、水、沙、二氧化碳、剪刀等)
我熄灭蜡烛的方法是:
破坏的条件是:
实验装置
现象
分析
探究实验:灭火的原理
稀盐酸
碳酸钠
蜡烛熄灭
蜡烛继续燃烧
蜡烛熄灭
隔绝氧气(或空气)
燃烧条件没有改变
产生的二氧化碳隔绝了氧气(或空气)
1.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
2.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
3.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思考:灭火时这三个条件也是缺一不可吗?为什么?
利用其中一个原理
即可灭火
使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
油锅着火,锅盖盖灭
煤气罐着火,湿棉被盖灭
交流讨论: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交流讨论: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隔离或清除可燃物
森林灭火,形成隔离带
交流讨论:下列灭火方法中涉及的灭火原理是什么?
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
住宅或衣物着火,用水喷灭
交流讨论:遇到火灾该怎么办?
不要慌张,沉着应对;
火势不大,根据起火原因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并选择必要的自救措施。
科普视频:家庭火灾预防措施及扑救常识





可燃物
氧气
温度达到着火点





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清除可燃物
隔绝氧气
课堂小结
1.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C
课堂练习
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A.散热的速度加快
B.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
3.如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
是(  )
A.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氧气的助燃性
C.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C
4.下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蜡烛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
B
5.成语“釜底抽薪”的本意包含着灭火的原理,下列灭火方法也依据这个原理的是(  )
A.砍掉树木形成隔离带
B.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C.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锅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
A
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