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4.3平面镜成像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的应用教材简析:本节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反射规律后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所探究的现象与规律非常贴近生活。如何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启发下,经历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是本节教学设计时应该着重关注的问题。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知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的事例。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会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释简单的现象,并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3、情感、态度、价值观经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难点: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教(学)具准备:平面镜、玻璃板、蜡烛、刻度尺。教学过程自我修改新课引入出示一面大镜子面对学生,问题(1)这是什么?(平面镜)(2)你看到里面有什么?(物体成的像)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面镜成像新课教学发现问题照照镜子,回答问题:(1)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远离还是靠近?(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点燃蜡烛,你看到什么现象?2、请两个学生表演平面镜成像的演示提出问题1、平面镜所成的像究竟在哪里?2、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一样吗?3、物到镜面的距离与像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4、当物与镜面的距离变化时,像与镜面的距离和大小如何变化?5、相应的物和像位置的连线与镜面有什么关系?解决问题1、怎样确定像的位置?(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换元法或替代法2、怎样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去两只等大的蜡烛)---等效法猜想1、2、3。。。。。。。。实验探究实验器材:玻璃板、两支等长的蜡烛、刻度尺2、实验步骤:(1)玻璃板竖直地立在水平桌面上(换元法)或(替代法)。(2)点燃蜡烛a置于玻璃板的前面,观察所成的像。(3)另一只等长的未点燃的蜡烛b置于玻璃板的后面,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等效法)(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物距与像距。2、设计表格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第1次第2次拓展与延伸1、连接像与物的连线,观察与镜面的关系。(垂直)2、通过实验怎样说明是虚像;(点燃的蜡烛的像的位置放上一张白纸)理论上怎样说明是虚像(同时得出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分析总结平面镜成像特点。1、2、3、4、。三、课堂小结此处教师使用手写教学反思:主备人:使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