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八年级物理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教学内容: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特点以及规律教材简析:教材首先让学生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进而给出物态变化的概念和熔化、凝固的定义。教材将探究海波熔化特点和蜡的熔化实验放在一起进行,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自然的将两者进行对比,可以较为方便地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降低引入晶体和非晶体概念的难度,这一探究活动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几个要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形态,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2.知道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的含义,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过程,掌握使用物理仪器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探究的步骤。2.使学生能够通过图象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理解固体熔化和液体凝固的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养成学生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体会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教学重难点:重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温度变化规律。难点:海波熔化实验,晶体熔化时吸热而温度不变。教(学)具准备: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200mL)、水、试管、温度计、停表、搅拌器、海波、石蜡。教学过程自我修改1.天气热的时候,从冰柜中拿出的冰,一会儿就变成了水,再过一段时间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这是为什么呢?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就来学习物质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物态变化。同学们猜一猜,固、液、气之间可能有哪些物态变化呢?出示图片。2.讨论:冰熔化成水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同的物质熔化时温度会如何变化呢?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①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升高?②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可能会保持不变?设计实验你认为这次探究需要哪些实验器材?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比较哪种物质的变化情况?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研究海波(硫代硫酸钠)和石蜡的熔化过程。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C左右开始,每隔大约1min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者石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分析与论证图3.2-2和图3.2-3中的纵轴表示温度,温度的数值已经标出;横轴表示时间,请你自己将数值写上。根据表中各个时刻的温度在方格纸上描点,然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便得到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海波熔化图像 石蜡的熔化图像成果展示。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现象,找出规律。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总结得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评估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交流合作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讨论:比较海波和石蜡熔化图像,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晶体 非晶体像海波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晶体除海波外,还有冰、萘、铁、铜、铝等各种金属像石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叫非晶体像石蜡这样的非晶体还有玻璃、橡胶、塑料、松香、沥青通过海波和石蜡的熔化图像,能说出它们的熔化温度分别是多少吗?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自学指导阅读课本56页小资料《几种晶体的熔点》;知道冰和常见晶体的熔点想想议议①在晶体凝固图像中EF、FG、GH各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质是在吸热还是放热?物质处于什么状态?②石蜡凝固过程有什么特点?反馈练习一3.引入:①夏天,人们喜欢吃海鲜,要把它运往内地,为什么要用冰块来保存?②你能够解释北方的冬季较冷,为了妥善地保存蔬菜,多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得出结论思考:①晶体熔化的条件是什么?②液体在凝固成晶体的条件是什么?反馈练习二4.小结达标检测此处教师使用手写教学反思:主备人:使用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