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杠杆》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2)能够说出生活中杠杆的简单应用;(3)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杠杆,感受生活中的杠杆有广泛的应用,在探究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感受到生活和科学的紧密联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大量生活实例和简单体验,认识杠杆的工作特点,进而得出杠杆的定义;(2)通过观察力臂演示实验,准确认识杠杆的力臂。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中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杠杆。教学难点:确定力臂和画力臂。三.媒体资源教师资源:PPT,多媒体,力臂演示器(铁架台、杠杆、指针),钩码,三角板,弹簧测力计,自制杆称,重物、学案、教案学生资源:剪刀、绳(粗的、细的)、钉有钉子的木板、镙丝刀、镊子、颗粒物、天平、钩码、学案四、教学流程(见附图)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出示钉有铁钉的木板,请两位同学帮忙,徒手将铁钉拔出。提醒学生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实现,请试一试。教师:生活中人们常利用简单的工具(机械),今天学习一类简单的机械——杠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有哪些?学生尝试直接用手拔铁钉,未成功。利用羊角锤和老虎钳轻松完成任务。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杠杆概念教学组织活动,提出问题1、这些工具的材质在软硬程度?2、至少有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试着画出这些力在杠杆上示意图。3、有力作用时,杠杆发生了怎样的运动?4、它们都绕着哪运动?在图中找出此点。总结归纳杠杆的概念:一、杠杆: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二、杠杆平衡:杠杆在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转动。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找出图中杠杆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的两个演示实验,对比两次演示,思考并回答:除了支点、动力、阻力之外,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还有什么呢?过程:(1)盘中放一个苹果,调节称砣的位置,杆称在水平位置平衡。(板图)(2)苹果个数不变,使称砣远离支点,杆称如何变化?(板图)强调:是支点(O)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起决定因素吗?演示:力臂演示器有多个因素影响时,要控制变量,接下我们固定如下变量只改变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观察杠杆的平衡情观看生活中的杠杆图片,认识杠杆按要求进行活动,并观察杠杆工作时的特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并回答找出羊角锤、剪刀、瓶盖启子的支点(O),动力(F1),阻力(F2)带着问题观察演示实验演示完之后,学生讨论几秒种,回答通过本教学,学生深刻的认清硬棒与杠杆的区别,恰到好处的生发新知,从而归纳出杠杆的概念。学生能从生活中常见的工具里辨别杠杆,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更进一步明确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通过实例分析,巧妙地引出学生在认识力臂上的不完善的认识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步认识杠杆的五要素课堂小结力臂的作图各种各样的杠杆练习画各类型杠杆的力臂课堂检测课堂况:阻力阻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动力动力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杠杆平衡情况提问:那是什么因素影响着杠杆的平衡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三次拉力的作用线有什么规律呢?画出支点到这三个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三、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请同学们跟着老师在图中分别画出这几个杠杆的力臂播放视频:杠杆的认识画出撬棒的力臂方法:(1)辨认杠杆(2)找出O(3)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4)从支点画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段(5)用大括号标出力臂的长度(6)标记力臂的符号生活中的杠杆各式各样,有直的、有弯的;有简单的、有复杂的;支点可以在两力作用点之间,支点也可以在侧面的。出示各式各样的杠杆图片组织学生完成课本132、133页上各图的任务要求完成学案上相应的检测题发现在杠杆上的距离支点不同的距离,用大小相同的力,杠杆的平衡情况没变说明: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并没影响杠杆的平衡学生在学案上分别画出这几个杠杆的力臂认真观看视频练习画力臂明确力臂作图的方法步骤认识各式各样的杠杆认真完成各图的力臂的画法认真完成演示、示范、练习、交流的流程,利用自制的教具,帮助学生确定力臂,教会学生画力臂,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学以致用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小结方法从物理到走向生活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一杠杆概念: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二杠杆平衡: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静止时的状态三杠杆的五要素:支点(O)、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作图杠杆力臂作图示范)板书设计:§12-1杠杆(第1课时)六.教学反思根据以往教学我发现了两个问题:一是学生在“确定力臂并正确画力臂”环节有难度,教学中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处理这个难点;二是如果在前面的教学中占用太多的时间,会导致“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时间不够充分,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没有足够的时间对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同时不能对实验进行充分展示。 针对这两个问题,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优化:一是采用自制的教具“力臂器”演示确定力臂的过程,将原本比较抽象的平面画图转化成立体的实物演示,学生从直观角度明确确定力臂的过程;二是在练习确定并正确画力臂环节,采用独学、对学、群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快速而高效的化解教学难点;三是在实验探究环节提出规范的实验要求,同时在学案上给学生一些温馨小提示,使学生高效探究、有效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