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平面镜成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虚像的概念。3.知道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平面镜成像的对称美,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教学难点:虚像的概念。●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分析法。●教学用具演示用:多媒体平台、玻璃板、蜡烛两支,打火机两个、白纸一张学生分组用:玻璃板、平面镜、两个相同棋子、格子纸和白纸各一张、刻度尺●教学过程一、创设物理情境,引入新课1、【演示】“隔山打牛”魔术思考:为什么老师能同时熄灭两个烛焰?魔术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揭题,引入新课并板书。2、预学展示,集体订正。二、新课教学(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出问题请学生拿起桌上放置的平面镜观察,猜想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之间有什么关系?●猜想和假设猜想一: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猜想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相等猜想三:……(肯定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不需要评论对错,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第77页的学生探究实验设计,然后提出问题:1、为什么不用平面镜而是玻璃板来进行实验?2、为什么要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3、如何确定像的位置?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教师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必要时给予指导。●分析论证:请两个小组分别将自己的实验过程向全班展示交流。师生共同归纳得出结论:(1)像和物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刚才的实验用纸)●评估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操作中你对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哪些猜想?对比小孔成像,启发学生提出可能成虚像,引出虚像的学习。(二)平面镜成像原理1、魔术揭秘学生恍然大悟,激发学生兴趣。2、学生再探究: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吗?移开镜后物体,用白纸放在该位置上,直接观察光屏,看能否找到像。初步认识虚像。(能被眼睛看到,但不能承接在光屏上。)3、生阅读教材,思考成像原因4、师情景再现,多媒体演示成像过程,使学生理解成像原理: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有光射入眼睛,我们也能看到物体在平面镜里的像,平面镜后面并没有物体,那么,像的光是从哪里来的呢?利用多媒体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得:(1)S′是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延长线的交点。但镜子后面实际上并没有这个发出光线的点,所以S′叫S的虚像。(2)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三)平面镜的应用教师引导,学生举例。归纳出平面镜的应用:1、平面镜成像。2、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四)学习检测完成导学案检测部分(五)学习小结生自主构建本节知识思维导图(六)作业布置三、板书设计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光的反射虚像原理应用成像改变光路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