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 第一课时 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知道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改变,知道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能应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或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微观分析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缜密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难点】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一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2~94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作出猜想】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实验方案】 (1)方案一: 实验 原理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为!!! 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实验 步骤 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上面放一小堆干燥红磷,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紧,在导管上端系一气球,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其质量m1;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胶塞上的玻璃管下端用酒精灯灼烧至红热,迅速伸入锥形瓶中并塞紧,点燃红磷,观察现象。待装置冷却后,再将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其质量m2。比较m1和m2 实验 现象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气球先胀大,后变瘪;m1=m2 实验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方案二: 实验 原理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文字表达式为!!! 铁+硫酸铜―→铜+硫酸亚铁 实验 步骤 在锥形瓶中倒入适量的CuSO4溶液,塞好橡胶塞,将几根铁钉用砂纸打磨光亮,和盛有CuSO4溶液的锥形瓶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其质量m1;将铁钉浸入CuSO4溶液中,观察现象,待溶液颜色有明显变化时,再将锥形瓶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其质量m2。比较m1和m2 实验 现象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m1=m2 实验 结论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大量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点拨】 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的范围是所有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不能解释其他物理量的关系。 3.不能把“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简单地理解为反应物或反应容器中的物质,因为反应中经常存在某种反应物过量的情况,还有物质含有不反应的杂质的情况。 4.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不论是固态、液态还是气态,其质量都应计入,尤其注意不要忽略气体物质的质量。 【跟进训练】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C ) A.100 mL酒精与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 B.敞口放置的100 g水,蒸发掉20 g,还剩80 g C.10 g高锰酸钾加热后质量减少 D.向100 g水中加入5 g白糖,溶解后称量得到质量为105 g 2.a g碳在c g(过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b g 二氧化碳,则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是( B ) A.(c-a)g B.(b-a)g C.(b-c)g D.(c-b)g 知识点二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怎样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4页,完成下列填空: 实验5-1 实验5-2 实验 操作 把盛有盐酸的小试管小心地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在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小烧杯并使其倾斜,使小试管中的盐酸进入小烧杯中,观察现象。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再把小烧杯放回托盘天平上 取一根用砂纸打磨干净的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观察现象。镁条燃烧完毕后,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和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 文字 表达 式 !!! 碳酸钠+盐酸―→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 镁+氧气氧化镁 实验 现象 剧烈反应,有大量气泡产生。将烧杯再次放回托盘天平上,托盘天平不再平衡,放砝码的一端下沉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一种白色的固体。反应前后托盘天平称量出的质量不相等,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大了 【合作探究】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应该相等,为什么两个实验中托盘天平前后测量的质量不相等? 答:实验5-1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中二氧化碳是气体,直接逸散到空气中,其质量不再能被托盘天平称量,故天平放有砝码的一端下沉。实验5-2中,镁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部分氧化镁以白烟的形式扩散到空气中,质量应该减少,而反应后得到的白色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来的镁的质量,则是因为氧化镁的质量包括参加反应的镁和氧气的质量。 【教师点拨】 所有的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所选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如果反应中有气体生成或有气体参加反应,实验就不能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否则生成的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而参加反应的气体质量会显著变化,都会使反应前后称量的质量不相等。 【跟进训练】 1.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没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电解水时,随着反应的进行,装置中的水越来越少,但减少的水的质量始终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和 C.钢铁锈蚀后质量往往会增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会生成水,可以推断该物质一定含有氧元素 2.下列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不存在原子的得失,因此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的质量一定大于镁条的质量 D.煤块燃烧后,变成质量小得多的煤灰,说明煤燃烧的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三 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95页,完成下列填空: 以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为例,反应过程中,氢分子分解为氢原子,氧分子分解为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水分子,由此可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教师点拨】 化学反应前后,物理量是否改变的情况如下表: 六个 不变 宏观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不变 各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 原子种类不变 原子数目不变 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 定改变 物质种类一定改变 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两个可 能改变 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元素的化合价可能改变 【跟进训练】 1.化学反应前后,下列各项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B ) 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⑤物质的种类;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⑤ 2.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