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提纲)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八年级上册 第2章 天气与气候 知识点(提纲)

资源简介

第二章
天气与气候知识点
第一节
大气层
1、
大气温度
1、大气层:包围地球的空气层叫大气层,空气也叫大气。地球周围被一层很厚的空气包围着,它一直延伸到3000千米的高空(主要集中在1000千米的高度)
2、大气就在我们身边
(1)风——大气的流动
(2)热气球——大气的浮力
(3)大气压——大气的压力
(4)用塑料袋装满身边的空气,用绳扎紧,用双手挤压,感受空气的存在——大气有体积
3、大气的作用:(1)保护地球。
(2)大气层是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
(3)大气层的存在,使各种复杂的天气变化
得以发生。风、霜、雨、雪等
(4)大气层还阻挡了很大一部分可能对地球
生物造成危害的紫外线辐射。
(6)大气层提供资源。
4、假如没有大气层:
(1)地球上会布满陨石坑
(2)昼夜温差变大
(3)地面上的生物会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4)听不到声音
(5)没有天气的变化
(6)生物无法呼吸
(7)地球会像月球一样,一片荒凉,毫无生气
5、大气的温度
(1)、变化范围:大气温度的变化范围约在
-
84℃
~
2500℃之间。
(2)、变化规律:
6、例(1)为什么我们去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生活在0-12千米的区域内,大气温度变化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登山时,人登得越高,大气温度越低。登山时要注意保暖。
(2)为什么哈勃望远镜要穿一件银白色的“外衣”?
85千米以上高层,温度高,太阳辐射强,银白色外壳主要可以反射热辐射,避免高温下外壳熔化。
2、
大气的分层
1.分层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物质组成等特点。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我们对大气进行分层的主要依据。
2.大气分层
层序
高度
气温分布特点
第一层(对流层)
0-17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二层(平流层)
17-5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第三层(中间层)
55-85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第四层(暖层)
85-5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第五层(外层)
>500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3、大气层的应用
(1)对流层:有雨、雪、雷电、大部分的云等天气现象。特点: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2)平流层: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使温度升高,天气现象少,,适合高空飞行。民航客机通常在此飞行。
(3)中间层:流星体大部分在这层燃尽,是气象研究的上界。
(4)暖层:电离层,气体电离,反射无线电波,产生极光。
(5)外层:通信卫星在这层工作,是地球大气和宇宙空间的过渡层
3、
对流层
(一)、特点
1、
大气的最底层
2、
对流层的厚度随纬度的增加而变小。赤道对流层最厚:
17~18千米;两极对流层最薄:
8千米
3、
对流层聚集地球3/4的大气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固体杂质
4、
对流层最显著的特点:强烈的对流运动
(二)、对流运动
为了增加水流动的可视度在水中加一滴红墨水。
2、点燃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把一只大号烧杯倒扣在桌面上,线香置于中间。现象:线香的烟中间上升,沿四周器壁下沉,形成对流。
解释:受热处空气上升,两侧温度较低处的空气下沉,即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形成空气的对流。
3、空气对流运动规律
在垂直方向上,暖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
在水平方向上,空气从冷的地方流向热的地方。
4、天气成因:显著的对流运动和充足的水汽,使对流层的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云、雨、雪、和雷电等主要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第二节
气温
1、
天气是什么
1、定义:短时间内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称为天气。如:刮风、下雨、闪电等。
2、天气的基本要素:如刮风、下雨、闪电等。
3、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天气:短时间内大气的综合情况。特点:短时间,多变性。如刮风、下雨、雷电、暴雪、严寒
、晴朗、高温、晴转多云、雷电交加。
气候:是某一地区较长时间内(多年)天气的综合特征。特点:长时间,稳定性。如炎热的夏季、终年高温、四季如春。
2、
气温——构成天气的基本要素
1、
什么是气温?
大气的温度
气温反映当地空气的冷热程度
2、
测量气温的工具:温度计
普通温度计、
最高温度计、
最低温度计
(定时测量气温)(测量一天中的最高气温)(测量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用三根温度计是因为一天中的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
3、我国常用的气温度量单位是:摄氏度(℃)
欧美国常用华氏度(°F)
4、几种测量气温的温度计:

普通温度计

干湿球温度计

双金属温度计

自动测温计

最高温度计和最低温度计
三,百叶箱
1、
温度计放在哪里测量,所测得的值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在气象观测中,温度计通常放在一个漆成白色的百叶箱里。
2、
为什么气象观测中要把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
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可以避免风吹、雨打、太阳晒,读数比较稳定,能比较真实地反映空气的温度。
3、百叶箱为什么漆成白色?
更好地防止太阳光的辐射。
4、百叶箱朝向哪个方向开着?
朝向北方,防止太阳光的直接辐射。
5、百叶箱离地面的高度一般是多少?为什么?
1.5米左右,这个高度空气稳定,并且人类活动都在这一高度,更具有实用价值。
6、最高温度常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常出现在日出前后。
7、
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8、
整理和比较观测所得的数据,你认为温度计放在百叶箱里是因为百叶箱内温度比箱外的低,箱内温度比箱外波动小,更能反映真实的气温。
9、
为什么最高温度计与最低温度计水平放置?为了防止重力作用影响读数。
四、气温与动植物、人类关系
1、
动物的行为和气温变化有关
2、
各种农作物也都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
3、
气温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也很大。
22℃是人体最感舒适的气温。在35℃的气温下,人体感到炎热难耐。在0℃的气温下,人体感到寒冷。
第三节
大气的压强
一、大气压强
1、定义: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产生原因:
1)由于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
2)具有流动性
二、证明大气压存在
1、覆杯实验证明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空盒变瘪实验证明大气有压强。
3、瓶中取袋实验:因为塑料袋贴近瓶壁,之间气体很少,压强小,塑料袋外存在大气压作用,压强大,所以不能将袋从瓶内拉出来。
4、瓶吞鸡蛋实验:证明大气有向下的压强。
5、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存在大气压,且大气压很大。
三、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

空盒气压计
优点是:携带和使用比较方便。

水银气压计
优点是:测量较精确。
2、大气压的大小:
1643年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通过实验得出来的。
1标准大气压
=760毫米水银柱=
76厘米水银柱=
1.01×105帕=
10.3米水柱
测出水柱的高度h,计算出水柱的压强,大气压强就等于这段水柱所产生的压强.
P气=ρ水gh
4、
影响大气压大小因素:

密度:大气压随气体密度的增加而增大。

温度(天气气温):冬天的气压比夏天的高;晴天的气压比阴雨天的高。

高度: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4、
大气压与生活
1、
真空压缩:这样可以节省许多储存空间,而且由于袋内没有空气,还具有防霉、防蛀、防菌、防潮、防异味等功能。
2、
吸尘器
工作原理:吸尘器工作时,会将里面的空气排出,使里面形成一个低压区。这样,外界的空气就会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带着尘垢从吸尘器的地刷进入。
3、
滴管吸取液体
4、
护士打针时注射器吸取药
5、
各种吸盘:A.吸盘挂钩
B.玻璃厂用吸盘搬运大块的玻璃
C、浴室防滑垫
D、马桶吸盘
E、真空泵吸吊机
6、活塞式抽水机
7、离心式水泵
离心式水泵的主要部件是泵壳和装在泵壳里的叶轮。水泵启动前,要向泵壳里灌满水。在动力机的带动下,叶轮高速旋转时,泵壳里的水会随叶轮一起旋转,就像旋转雨伞会把伞面上的雨水从伞的边缘甩出一样,泵壳里的水会被旋转的叶轮甩到出水管里。水被甩出时,转轴附近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外面的水就在大气压的作用下,推开底阀通过进水管进入泵壳。进来的水又被叶轮甩到出水管中,如此循环进行,水就源源不断地从低处抽到高处了。
5、
大气压对天气的影响
1、
气压较高的区域叫做高气压区。在高气压区,气流下沉到地面并扩散开,它吸收水分,带来晴好天气。
2、
气压较低的区域叫做低气压区。在低气压区,气流上升,
来自地面的气流含水汽多,高空温度低,凝结成云。
高压区:空气从上到下流,天气晴朗
;低压区:空气以下到上流,天气阴雨
晴天气压比阴天高,冬天气压比夏天高。
6、
大气压对人体的影响
1、
人体对大气压的变化有一个逐步适应
的过程。
2、
晴朗天气心情舒畅,阴雨
天气感到疲倦和心情不宁。为什么?这主要是由于晴天的气压较高,而阴雨天的气压较低的缘故。
3、
正常情况人皮肤内外侧受到的压强相等

4、
大气压会直接影响人体血液的溶解氧,大气压越

,溶解氧能力越弱。
5、
高原反应;
6、
拔火罐
7、
飞机在高空飞行时,机舱内必须进行增压。
7、
气压对液体沸点的影响
1、液体沸点与气压有关:
当气压增大时,液体的沸点升高;
当气压减小时,液体的沸点降低。
3、
应用:
1、
高压锅的工作原理:压力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制成的。
2、
减压锅
八、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大小关系
气体的流速越大,压强越小。气体的流速越小,压强越大。
3、
气压与流速关系的应用
1
.飞机机翼
②.喷雾器
③.化油器的装置
第4节
风和降水
一、风
1、成因:在同一水平高度上,两个地方气压高低不同,就会形成风。
注意:1)风是从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
2)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2、风的两个基本要素:
1)风向:指风吹来的方向(来风方向)
测量工具:风向标
(风向是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2)风速:指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的距离
测量工具:风速仪
3、纸飞机实验:纸飞机的机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4、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方法可以判断风向?

旗帜飘的方向。

树枝摇动的方向。

烟的飘动方向。

灰尘吹起的方向。
⑤湿的手臂等。
⑥水波的移动。
4、
风速的单位:
常用的度量单位有:米/秒、千米/时,常用风级表示
陆地上的风级为0—12级
5、风的利用
利用风能可以发电;可以行船;可传播植物花粉、种子,帮助植物授粉和繁殖;
6、大风的危害
1
大风刮倒建筑物树木;②毁坏农作物;③倾覆船只;④
龙卷风、沙尘暴;
7、有些动物的行为也和风有关。
在大风暴来临前,
沙漠中的骆驼会表现出惊恐、不肯行走;刮大风时,鸟类不轻易起飞。
8、热岛效应
二、空气的湿度
1、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多少。
2、湿度的表示方法:
(1)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水汽的含量
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空气中能含有的水汽是有限度的(即最大水汽含量),这个限度叫饱和水汽压。
(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绝对水汽压)和饱和水汽压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在生活中,空气的湿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某温度下空气中水汽的含量\该温度下空气中所能含有的最多水汽量
相对湿度表示空气中水汽的丰富程度,值越大,空气中的水汽就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3、测量湿度的仪器:湿度计

干湿球湿度计(最常用);

毛发湿度计;
2
自动感应湿度计
4、干湿球湿度计
结构:一支干球温度计和一支湿球温度计组成。
工作原理:湿球温度计下端的湿纱布由于蒸发吸热,使湿球温度计上的读数比干球温度计上的读数小。干湿球温度计之间的读数差值,能反映出空气中相对湿度的大小。
干湿球湿度计二个读数相差越小,表明水的蒸发越小。说明空气中的水汽量接近饱和,则相对湿度大。
使用方法:
先读出干球温度计;再读出湿球温度计;然后计算出它们的温度差;最后查相对湿度表。
结论:相同温度下,干湿差越大,湿度越小
相同干湿差下,气温越高,湿度越大
5、湿度与天气的关系
湿度越大,空气中的水汽越丰富,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
相对湿度过小:会使人感到干燥,皮肤发生干裂等。
相对湿度过大:在冬季会感到特别寒冷,夏季则会感到闷热。
人体最感适宜的的相对湿度是45%-—65%
三、降水
1、水汽凝结实验
云或雾是空气中的水汽的凝结现象
2、空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成云的条件)
相对湿度达到100%;
气温降低到一定程度;
空气中微小的尘粒。
3、
降水概念: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固态和液态的水)。最常见的降水是降雨。
4、降水的形成过程
空气上升→气温下降→水汽凝结→小水滴→水滴增大→形成降水
5、
为什么降水有时候是雨,有时会是雪或冰雹?
降水的方式与近地面气温和空气上升运动强度有关。近地面的气温较高,云滴呈液态,就是雨,温度低近
0℃,呈固态就是雪。强烈对流的天气,空气上升快,长成大冰晶,快速下降,落到地面没熔化是冰雹。
6、
降水量
(1)
概念:
表示一定时间内地面积水的深度

单位:
降雨量用毫米来计量

测量仪器:
降雨量用雨量筒(杯)来测量
雨量筒把雨水收集起来,观测时把贮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雨量杯内,读出刻度即为降水量(说明:雪、冰雹待熔化后测量)
第5节
天气预报
一、了解天气的常用方法
看电视,听广播,121气象电话,看报纸,网上查看,气象谚语等
3、
如何看天气预报
1、文字的天气预报
(1)如:某地某日的天气预报:明天多云转阴,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气温
15~23℃。你知道这些天气预报用语的含意吗?
云量
降水雨量及概率
风向风级
气温
(2)天气预报中的常见用语
云量
总云量占空比例
阴:总云量在8/10以上

多云:总云量在5/10~8/10;
少云:总云量在5/10到3/10;
晴:总云量在3/10以下。
降水量
12小时内降水量
<5mm
5-15mm
15-30mm
>30mm
降水等级
小雨
中雨
大雨
暴雨
图形符号
降水概率表示降水的可能性大小。
<30%,
降水基本不会发生;
30%--60%时,
可能性较小;
60%--70%时,
可能性很大;
>70%时,
有降水发生。
气温
“15℃--23℃”:前者表示最低气温和后者表示最高气温
风向和风速
西南风3级
天气观测和预报中常使用
8
种风向。风速常用风级表示,13个等级。如:
2、
符号的天气预报
3、
天气图
二、天气图
3、
等压线:气压相等的地方的连线
单位:百帕
作用: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特点,可以分析出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冷锋等。
(1)
高压系统
越往中心气压越高的封闭的等压线。
晴燥天气
(2)低压系统
越往中心气压越低的封闭的等压线。
阴雨天气
(3)锋面
定义: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结构特点:暖气团在上,冷气团在下
分类:冷锋和暖锋
a、

锋:冷空气向暖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大风、降温天气。
表示符号:三角方向表示锋面移动方向。
b、

锋:暖空气向冷空气一侧移动的锋。常带来降雨天气,气温升高。
表示符号:半圆凸出方向表示锋面移动方向。
锋与天气
过境时
过境后
冷锋
大风、降温、降雨
降温、晴
暖锋
升温、降雨
升温,晴
(4)台风系统:台风常常带来是强烈的天气变化,如狂风、暴雨、巨浪、风暴潮等。因此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系统之一。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a、大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以上。
b、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

c、风暴潮:一般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上涨。
d、有害:形成狂风暴雨,吹到大树建筑物,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经济损失。
e、有利:缓解旱情,缓和高温。
f、易发地区及时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夏季

4、
天气谚语
1、
雷响惊蛰前,七七四十九日不见天。
2、
鸡鸭出笼早,当天雨就到。
3、
春雾雨,夏雾火,秋雾风,冬雾雪。
4、
邋遢冬至清爽年,清爽冬至邋遢年。
第6节
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气候:
1、定义: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主要用气温和降水等来描述。
2、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气候
概念
短时间内近地面的气温、湿度、气压、等要素的综合状况
指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区别
①、短时间内②、多变性
①、较长时间内②、变化不大稳定
联系
天气是气候的具体表现
气候是天气的综合
二、影响气候的因素
1、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很大,它是地球表层热量的主要来源。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的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不同纬度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低纬度获得得热量多,气温高,且夏季长;高纬度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且冬季长。
2、
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1)、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
(2)、在对流层,从地面开始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约6℃。山顶的气温明显低于山麓。(3)地形不同,气候不同,生长的植被也不同。
(4)山地的迎风坡多雨而背风坡少雨。(地形雨)火烧寮是迎风坡,故多雨。
原因:在迎风坡,暖湿空气沿迎风坡爬升,气温下降,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背风坡气流下沉,气温上升,不易形成降水。
(5)在向阳坡受到的阳光照射多,温度高,
背阳坡阳光照射少,温度低。
3、海陆性质
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也比较大。
(1)水的比热最大。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
(4)我国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5)近海洋地区: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也较小;降水一般比内陆地区丰富。
内陆地区:气温日较差较大,年较差也较大;降水一般要比近海地区缺乏。
(6)日较差:一天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
年较差:一年最高月份平均值与最低月份平均值之差。
4、季风(是气候的主导因素)
(1)概
念:季风是在大范围区域,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
例如: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
(2)性质:冬季风:寒冷干燥;夏季风:温暖湿润。
(3)世界上季风区域很广,以亚洲季风最盛行。
(4)冬季陆地气温低,气压高,海洋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陆地气温高,气压低,海洋气温低,气压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第7节
我国的气候特征与主要气象灾害
一、气候特征
(一)我国各地区气候差异明显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以南地区是季风气候区。
2、我国的气候类型分类: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高山气候
3、
我国降水的特点: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我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1、我国东部季风气候的特点:


我国盛行从太平洋、印度洋热带和副热带海洋吹来的偏南风,气温高,降水充沛。冬

我国盛行从蒙古、西伯利亚干冷地区吹来的偏北风,气温低,降水少。
2、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对农业
生产非常有利。
⑵北方作物生长期长,冬季的大雪不但会冻死一些危害农作物的害虫,而且会像地毯一样保护庄稼不受冻害。因此,有“瑞雪兆丰年”的农谚。

南方的气候温暖,农作物的成熟期较短。海
南省就是利用其“暖冬”的有利条件,大力发
展反季节蔬菜,丰富了人们冬季的菜篮子。
(三)我国西部的干旱气候
1、干旱气候区域:
干旱地区:新疆地区、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半干旱地区: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中东部、青藏高原大部分
2、西部干旱、半干旱的原因
西北部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受大陆的影响很大。
3、西部干旱气候特点
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
很大;全年降水量稀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季节变化大。
4、西部干旱气候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温较差大,光照强,日照时间长,对农作物生长有利,如棉花、瓜果的品质非常好。
5、
生物形态和行为适应干旱气候
1
你知道仙人球的茎为什么那么粗、叶子为什么会演变成刺?
仙人球的茎粗大是贮成水分的地方、叶子退化成针刺状是为了减少水的蒸发。

沙漠中的抬尾芥虫在大雾的深夜爬上沙丘
顶,高高地抬起屁股,这是为什么?
抬尾芥虫在大雾的夜里抬起屁股是为了让凝结在身上的水沿着身体流到嘴里,这是它们主要的获得水分的方法。
(四)气候对人类活动及生物的影响
1、
气候(灾害性气象)对人类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
旅游活动有制约。
2、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节律与气候变化有密切的联系。
二、主要气象灾害
(一)台风
台风是一种破坏力很强的灾害性天气系统。
1、
形成原理:由太平洋上空的热带低压加强而成的巨大气旋。
2、
特点:台风的半径一般有数百千米。台风中心叫做台风眼,那里风平浪静,云量很少.
台风眼外侧半径
100千米左右的区域是狂风暴雨区。
3、
形成时间:夏秋季,一般在6~9月份。
4、
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台风的重灾区。
5、
台风的危害性主要有三个方面:
1
成大风:近中心最大风力在12级或12级
以上。外围也有8级以上。
2
带来暴雨: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之一
3
产生风暴潮:台风能使沿岸海水产生上涨。
6、
台风有利的方面:
在干旱季节,台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利于缓解旱情。同时对缓和高温天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二)寒

寒潮是大范围的强烈冷空气活动。也称为寒流。
1、
形成原因: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2、
形成时间:一般在每年秋末至次年初春之间。每年约5次。
3、主要危害
会造成沿途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大风和风雪天气,由寒潮引发的大风、霜冻、雪灾、雨凇等灾害对农业、交通、电力、航海、以及人们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三)洪水
洪水是我国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1、形成原因:持续性暴雨、台风引发
2、主要危害: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洪涝是最常见且又危害最大的一种。洪水出现频率高,波及范围广,来势凶猛,破坏性极大。洪水不但淹没房屋和人口,造成大量人员伤亡,而且还卷走人产居留地的一切物品,包括粮食,并淹没农田,毁坏作物,导致粮食大幅度减产,从而造成饥荒。洪水还会破坏工厂厂房、通讯与交通设施,从而造成对国民经济部部门的破坏。
3、植被能保持水土
植被能保持水土,增加雨水下渗。因此破坏植被会使洪水的危害增大。
(四)干

干旱也是我国一种常见的气象灾害。
1、概念:
干旱是指长期无雨或少雨,使土壤水分不足、作物水分平衡遭到破坏而减产的气象灾害。
2、主要危害
农业方面:农作物缺水会减产,甚至枯死;
工业方面:工业用水困难,可能面临停产;
水电方面:水力发电数量减少。
生活方面:用水紧张,严重时影响人畜饮水。
其它方面:森林火灾风险升级、土地沙化、生态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
(五)沙尘暴
1、概念
沙暴与尘暴的总称,是一种多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天气现象。由强风刮起干燥地表上的松软沙土和尘埃形成,其导致空气混浊,能见度变低。
2、分布地区
多发区在西北地区、华北(赤峰、张家口一带)
3、主要危害

生态环境恶化

生产生活受影响

生命财产损失

影响交通安全

危害人体健康
(六)冰雹
1、概念
冰雹是指坚硬的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固态降水。
2、易发时间与地区
中国的降雹多发生在春、夏、秋3季,
4~7
月约占发生总数的70%。比较严重的雹灾区有甘肃南部、陇东地区、阴山山脉、太行山区和川滇两省的西部地区。
3、
主要危害
对农业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特大的冰雹甚至比柚子还大,会致人死亡、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等。
(七)霜

1、概念
温度低于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2、
发生时间与地区
我国地域广阔,初霜冻日出现日期也大不相同。新疆北部、内蒙古及东北北部地区9月中旬出现初霜冻;东北大部、华北北部、西部及西北地区9月下旬到10月上旬出现;11月上旬初霜线南移至秦淮一带;11月下旬到达西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12月上旬到达南岭;华南中北部初霜冻则在12月下旬到1月中旬之间出现。
(八)雾霾
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1、概念
雾霾指的是雾和霾。雾和霾的区别很大。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霾就是灰霾(烟霞)。当水汽凝结加剧、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细颗粒物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又称PM2.5。
2、主要危害
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雾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3、预防措施
1、雾霾天气少开窗,最好等太阳出来再开窗通风。2、外出戴口罩。
3、多喝茶。
4、多吃蔬菜。5、饮食清淡多喝水。
6、适量补充维生素D
7、在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
8、开车注意车速。
(九)其它气象灾害
暴雨、暴雪、高温、雷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