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汽化和液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以“水烧开了”生活中这一常见现象引入汽化概念,进而探究水沸腾时的温度变化情况和沸点的概念。教材又通过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分子运动模型来讲解汽化的两种方式。以“冷玻璃窗上的水滴图片”引出液化。进而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汽化和液化过程中吸放热情况。最后通过龙卷风的形成结束本节内容,体现了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路。本节课分为三个教学板块:(1)汽化和液化概念;(2)蒸发及蒸发快慢的影响因素;(3)沸腾和液化的规律及液化的两种方式。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①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②了解沸腾现象及沸腾的条件,知道什么是沸点。知道蒸发可以致冷。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过程与方法①观察沸腾是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②通过探究活动了解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特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教学重点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理解液体沸腾的特点。教学难点利用用“温度—时间”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演示法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实验引入新课:教学思路:先通过观察实验(训练学生的有意注意):把气球套在试管上,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吹气球,观察气球和酒精的变化,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液态和气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引出汽化和液化的概念。通过制冰实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再通过改进的实验装置来研究沸腾和液化的规律。鼓励学生大胆进行探究得出结论,教师进行补充。师谈话:同学们好!今天很荣幸来到这里与聪明可爱的同学们在一起交流,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吧。我拿出一个气球,问:“怎么让气球鼓起来?”学生回答“吹”。我不用嘴吹也能让气球鼓起来哦,相信么?大家请看。出示教具。怎么能让气球鼓起呢?师进行实验,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气球和试管里面的液体酒精有什么变化。二、进行新课1、汽化和液化。把实验过程的图片进行展示师生实验一:气球变大里面的气体是什么变成的?学生回答:液体或酒精师问:气球变小里面的气体变成了什么?学生回答:液体或酒精师发言: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师问:生活中还有没有汽化的现象呢?学生回答:晒衣服等等。师发言:生活中有这样两种现象晒衣服烧开水它们是哪种物态变化呢?。学生回答:汽化。师问:这两种汽化过程的剧烈程度和发生部位相同么?学生回答:晒衣服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缓慢,烧开水汽化过程发生在液体内部剧烈。师发言:像晒衣服这样发生在液体的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叫沸腾.这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师生实验二:活动体验①每位同学手背上涂抹酒精师问: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从实验中找到答案活动体验②学生拿温度计读出问初温?涂抹酒精过一会读出末温师问:通过了解,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学生解释温度降低的原因是酒精蒸发吸热.活动体验3师发言:拿一件湿衣服请学生凉晒?引导学生会答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表面上方空气流速有关。师发言: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会吸收热量,那么更剧烈的汽化现象会怎样呢?师:出示打火机气体,学生判断是液态后打开阀门判断变成了气态。师问:这个过程是哪种物态变化呢?学生回答:汽化。师问:这个汽化过程在水里发生会怎样呢?教师演示。师发言:剧烈的汽化会吸收更多的热量,生活中还有这样剧烈的汽化么?学生回答,水沸腾。师:今天我们让水在课堂上沸腾吧。2、借助导学案,完成学生分组实验,并总结实验结论。(1)教师出示实验装置,将水的沸腾实验与水蒸气液化实验合二为一。强调实验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2)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按照导学案完成实验记录。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实验主要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且要不断吸热。液化放热。(4)师生交流:让气体液化的方式有哪些。三、课堂小结。通过播放小视频,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束语:同学们,希望大家以后将所学知识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我们共同实现“中国梦”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