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5.1两种电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观察摩擦起电现象。2.了解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3.知道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过程与方法4.通过实验活动,观察摩擦起电现象,探究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揭示闪电的奥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消除对“电”的神秘感,并对自然现象亲近的情感和探究的愿望。重、难点教学重点: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教学难点:解释摩擦起电的原因器材准备静电球、日光灯管、丝绸、玻璃棒、毛皮、橡胶棒、轻小物体、验电器、起电机、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观看新闻(视频),感受一下闪电的神奇与壮观实验1:感受静电塑料尺摩擦头发后带电吸引小纸屑(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观看闪电视频,提出问题:闪电是怎样产生的呢?电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电是什么活动1:体验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是什么。1.实验:摩擦起电。2.让摩擦过的物体接近轻小物体,谈谈有什么发现?摩擦过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总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举列:生活中摩擦起电的一些实例:(1)用塑料梳子梳干燥头发时,发现梳子能吸引头发;(2)电风扇的扇叶与空气摩擦起电,致使扇叶的表面吸附灰尘3.两种电荷: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分析摩擦起电实质:原子结构:原子核(正电)核外电子(负电)正负电荷数相等一般呈电中性(正负电荷数相等)摩擦起电就是抢夺电子的过程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实验引导)再让学生观察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纸屑实验,问:纸屑只有被吸引吗?用摩擦过的橡胶棒去吸引悬挂的小球,发现:小球先被吸引,接触后被弹开。1.活动2、探究电荷间的相互作用①将两根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互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②将两根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3)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互靠近,描述观察到的现象。结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2、用所学的知识解释静电现象.练习:由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判断小球是否带电(三)怎样知道物体带了电1.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2.观察验电器,了解它的构造:由金属球、绝缘塞(外壳、底座)、金属杆、金属箔片组成。3.验电器的使用方法:让一物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如果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张开一定角度,则说明物体带电.4.验电器的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注意:不能直接检验是何种电荷。了解:将带电体与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会使验电器带上与带电体性质相同的电荷,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接触带电.(四)静电现象的应用1、静电应用:静电贴(异种电荷之间相互吸引)(学生课后查资料)①静电喷涂②静电植绒③静电除尘④静电复印五、闪电现象1.实验:用起电机模拟闪电现象2.利用多媒体演示说明闪电形成的原因和尖端放电现象。3.避雷针:高大建筑物上安装避雷针,使建筑物不会遭到损坏小结1.摩擦起电现象及其原因。2.两种电荷及其相互作用的规律。练习:1、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轻质小球,小球被吸引过来,则小球是()A、带正电B、带负电C、不带电D、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2、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吸引轻小纸屑后,纸屑又很快飞开,这是因为()A、纸屑不带电,所以不能被橡胶棒吸引而飞开B、纸屑质量太小,不能带电C、纸屑带的是正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D、纸屑带的是负电荷,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所以飞开3、油罐车尾部的拖地铁链布置作业:1、动手动脑学物理第2、3题2、体验静电实验3、自制教具(验电器)4、参观科技馆。板书设计15.1两种电荷一、电是什么1.摩擦起电2.正负电荷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三、验电器四、静电应用与防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