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周学平:2011年全国中考历史卷十佳新素材题2011年全国中考历史试卷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其中,试题中引用的新素材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新素材,稍加利用,就可以成为新题,故笔者不才,精心挑选如下十则,共师生参考与思考。一、古代钱币例1.(安徽省)公元前210年,一位前往南海郡做生意的商人携带的货币是( )A. 开元通宝 B. 刀形币 C. 秦圆形方孔钱 D. 交子解析:本题图文结合,并巧妙创设历史情境,一题包含三个知识点:一是秦统一了货币;二是秦统一全国;三是秦朝的疆域。既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又考查了读图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悉每一种货币使用的时代和地区。A项的开元通宝是唐朝货币; B项刀形币是战国时期齐国货币;C项圆形方孔钱是秦统一后使用的货币;D项交子是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纸币。题干中“公元前210年”可知,商人处在秦统一后,所携带的应是秦统一后的货币。答案:C [讨论:这个题正如学平分析的一样,有许多考量包含其中。但细想一下,“吹毛求疵”来看,也有想当然的痕迹,秦朝统一货币,推行的虽然是秦国早已使用的半两钱,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尤其是商品经济并不发达、交通和信息并不如今天所想像的通畅时,前210年之际,“商人”就一定使用圆形方孔钱?诚然,AD项易排除,但偏生还有B项存在,就使整题更显“鸡蛋里有根骨头了”。]二、白话教材例2.(江西省)右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A.1840年 B.1842年C.1856年 D.1860年解析:本题以清末民初《妇孺三字书》命题,使试题的风格显得清新灵活。试题创设的情境非常好,既结合了教材所学知识,又达到了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迁移的作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圆明园放火烧”这句话,学生很容易知道火烧圆明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的事情。根据所学知识,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并火烧圆明园,故“咸丰十年”是1860年。答案:D三、数据表格例3.(湖南省湘潭市) 白人 黑人 混血人种 原住民1490年 0 0 0 50,000,0001570年 138,000 235,000 25,000 9,700,0001650年 725,000 815,000 644,000 9,105,0001852年 1,319,000 1,188,000 6,252,000 8,211,300上表是某大洲15~19世纪居民人种变化的估计数值,通过对表中信息的解读,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A.亚洲 B.欧洲 C.非洲 D.美洲解析:这是一道关于罪恶的三角贸易的图表题,要求学生根据图表中数据变化进行判断,要认真分析才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判断。本题需要学生首先读懂表格数据变化,从表中可以看到白人和黑人、混血人种都在增加,只有原住民呈减少趋势。联系近代史,这一现象应该是新航路开辟后带来的,只有美洲的人种变化比较显著。答案:D四、历史歌曲例4.(湖北省恩施州)“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让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柳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楼,如今它已竣工,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这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流行的一首歌曲,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图景,美国领导人采取了什么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A.领导大陆军进行独立战争B.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领导北方军队进行革命C.推行“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使经济尽快复苏D.建立强权政府,推行法西斯统治解析:题干以歌曲为素材设置情景,描述了美国经济一片萧条景象。结合所学知识这是是由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经济大危机造成,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了新政,帮助美国度过了难关。答案:C五、坐标示意例5. (安徽省)下图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的直接原因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中美关系的改善C.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D.苏联解体解析:本题以数学上常见的曲线图为素材,反映了建国后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本题考查学生将图表和知识相结合,考查了学生识记、读图、分析能力,首先学生要能读懂图,知道新中国出现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何时,其次要能分析出现建交高峰的原因,对学生的要求较高。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峰是建国初主要是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周边邻国与中国建交;第二次建交高峰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主要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其直接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答案:B。六、地图填充例6.(河南省)“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实现的地点在右图中的字母代号是(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学生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了解情况的读图题,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然后再在图上找出所在具体位置。答案:D这是典型的读图题,要得出答案,要求学生一定要先明白题干中的材料指的是什么,然后再找出在图中的具体位置。七、高考作文例7.(江苏省盐城市)“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大跃进运动使人民丰衣足食C.人民公社化运动改善了人民生活 D.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解析:本题以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为引子,较为新颖。本题从两个方面对学生提出了要求:一是理解“幸福的年代”的含义,不能是产生消极影响的历史事件,二是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1956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第一个要求,故B、C排除;改革开放在1978年之后,D项也不对;发生在1956年的只有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答案:A八、宣传海报例8.(重庆市)右图所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战争宣传海报,主题是“全力以赴,摧毁日本”,它最早可能出现于( )A.1941年 B.1942年C.1943年 D.1944年解析:今年是珍珠港事件爆发70周年,本题以宣传海报的形式巧妙考查学生对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和认识,知道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大战达到了最大规模,所以答案为A,1941年。答案:A以往在中考题曾经出现过漫画题,本题以战争宣传海报的形式考查,虽然是第一次出现,但解题步骤与漫画题有类似之处。十、历史之船例10.(山东省烟台市)(10分)船,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为一种交通工具。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友谊之船】材料一 右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展出的遣唐使船,它是中日友好交往的纪念,也是中日友好交流的见证。材料二 左图是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时的海船。郑和曾率领规模巨大的船队七次出海远航,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遣唐使船和郑和西下的进出,昭示着交流、发展的时代旋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遣唐使船满载着中国先进的制度、文化,给当时的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巨大变化?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作用又是什么?(4分)【侵略之船】材料三 右图是1840年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乘坐的兵船。这些兵船越过茫茫大西洋撞开了中国的大门。它载着侵略者的贪欲,也载来了中国人民的灾难。清政府这艘古老之“船”开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3)蕞尔小国的“兵船”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这昭示了古老中国的衰落,也是英国崛起的见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近代英国崛起的原因。(4分)【革命之船】材料四 1917年10月24日晚,右图所示“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向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起了最后攻击的炮声,宣告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材料五 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驶向成功彼岸后不久,中国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也开始起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国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有着怎样的关系?(2分)解析:本题以船为载体,考查与船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从友谊之船、侵略之船、革命之船等角度,考查了大化改新、郑和下西洋、英国的崛起、十月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等知识点。答案:(1)变化:实行大化改新,促使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历史作用: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4分)(2)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分)②进行疯狂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1分)③率先完成工业革命。(1分)(3)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