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 【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3)了解温室效应和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运用生活中的实例讲解二氧化碳的用途,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认识到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难点】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知识点一 二氧化碳的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117~119页,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实验 操作 在烧杯中点燃两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沿烧杯壁向内倾倒二氧化碳 向一个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实验 现象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一段时间后塑料瓶变瘪了 实验 结论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2.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 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碳酸不稳定,受热容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H2CO3H2O+CO2↑ 第二朵纸花喷上蒸馏水 纸花不变色 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不变色 第四朵纸花喷水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纸花由紫色变为红色 取出第四朵纸花,用吹风机烘干 纸花由红色变为紫色 3.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二氧化碳被称为干冰,易升华。 (2)化学性质:一般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教师点拨】 1.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但是金属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单质。 2.在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中,使石蕊由紫色变为红色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而不是二氧化碳本身,所以不能说二氧化碳能使石蕊变色。 【跟进训练】 1.下列实验或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是( D ) A.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 C.随着压强的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D.充满空气的气球可以漂浮在二氧化碳气体中 2.向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一段时间后再加热,溶液颜色变化正确的是( B ) A.红色—紫色—红色 B.紫色—红色—紫色 C.红色—紫色—蓝色 D.红色—无色—红色 知识点二 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119~121页,完成下列填空: 1.二氧化碳对生活的影响 (1)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它不能供给呼吸,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超过正常值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志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2)生活中二氧化碳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 制碳酸饮料 一般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用于灭火 二氧化碳的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 作温室内植物的气体肥料 固态时易升华 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可以和多种物质反应 生产化工产品的原料 2.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气体就像温室的玻璃或塑料薄膜一样,既能让太阳光透过,又能使地面吸收的热量不易散失,起到了对地球保温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臭氧、甲烷、氟氯代烷(氟利昂)等。 (2)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 (3)温室效应增强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危害 ①导致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 ②土地沙漠化,造成农业减产; ③暴雨、洪水等灾害性和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④影响生态系统,改变生物多样性等 防治 措施 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使用,更多使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促进节能产品和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和普及,提高能源的生产和使用效率;倡导低碳生活等; ②增加二氧化碳的吸收: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人工吸收等 【合作探究】 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危险? 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容易积聚在地势低的地方,如干涸的深井中。有些地方还可能有产生二氧化碳的情况,如久未开启的菜窖,其中贮存的蔬菜会通过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一定要做灯火试验,将点燃的蜡烛用木棍等伸入其中,观察蜡烛燃烧情况,如果蜡烛燃烧不旺或火焰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含量较高,不能直接进入,要先进行通风换气。 【教师点拨】 干冰除了用于制冷及人工降雨,还常用于在舞台上营造云雾特效。要注意的是,我们看到的云雾,并不是干冰升华后的二氧化碳气体,而是水。这是因为干冰升华会吸收大量热量,空气的温度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液滴漂浮在空中,形成云雾。 【跟进训练】 1.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C ) A.人工降雨 B.灭火 C.作火箭燃料 D.制碳酸饮料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要提倡“低碳生活”。下列措施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是( C ) A.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 B.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多步行或乘坐公交车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