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第2节透镜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教材对主光轴、光心讲得很简单,仅使学生认识就行了.本节重点是讲述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对凹透镜讲得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关于凹透镜的虚焦点,可略讲.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两种透镜的形状,成像特点,对光的作用;会区分两种透镜。因此这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设计;以实验为主线,通过探究性实验,学生间的讨论、设计、动手及合作的观察、分析揭示透镜成像的特点,把透镜分成两类,再对它们的形状共性进行探究得定义;关于透镜对光的作用进行假设,利用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为突出知识点,在课件制作上利用了艺术字进行处理,形象直观的表现透镜的特点。为巩固知识,设计了区分老花眼镜和近视眼镜的活动,最后通过回家制作透镜开拓学生的视野,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在传播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用不同的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3、知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的奥秘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一定的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会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经历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社会实践的意识。2.通过制作透镜的活动,培养学生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它们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用具:电脑、教学课本、PPT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手电筒、白纸等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课题引入利用PPT展示图片,学生讨论得出两光学仪器的区别,引出透镜概念。第四章第一节:透镜视频画面:用PPT展示板书:第四章第一节:透镜学生讨论。光线传播路径的变化通过播放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透镜分类利用实验器材让学生认识透镜及其分类视频画面:利用课件展出并介绍!学生利用实物进行合理分类三、介绍凸透镜1、由视频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所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物体,所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2、下面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让平行光通过凸透镜,用一张纸可以承接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说明凸透镜能将光会聚在一起,所以我们称凸透镜为会聚透镜,这个点我们就称之为凸透镜的焦点。视频画面:利用动画课件介绍凸透镜的主光轴、中心、焦点和焦距。光心(O):透镜的中心叫光心。主光轴:通过透镜光心与透镜垂直的叫主光轴,其它通过光心的轴叫付光轴(高中将学到)。焦点(F):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透镜后会聚的点或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焦点。焦距(f):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焦距用字母f表示。(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3、拓展延伸: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学生实验,但是要严格要求,避免课堂喧闹无序!四、介绍凹透镜1、演示实验得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所以把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它的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2、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3、随堂检测知识掌握情况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实验,进行巡视指导并讨论交流。五、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看看你们能找到几种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回答我们可以总结出三种方法:(1)从透镜的结构特征着眼,通过比较透镜中央和边缘的厚薄加以辨别(“摸”的方法);(2)从透镜的成像特点着眼,通过观察透镜的成像情况,加以辨别(“看”的方法)(3)从透镜对平行光线的作用情况(会聚还是发散)入手加以辨别(“照”的方法);那么同学们讨论一下哪种方法好呢?除了第一种摸的方法在有些光学元件上不提倡以外,其他方法都有它的可取之处,要辨证的看问题。现场教师:组织学生实验,进行巡视指导并讨论交流。六、如何测凸透镜的焦距平行光会聚法测焦距: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放张白纸,改变透镜和白纸间的距离,直到在白纸上找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学生观察回答。七、拓展与延伸视频画面:知识拓宽:冰透镜在实验室,我们看到透镜都是玻璃的,其实我们也可以用冰来制透镜。当堂检测:幻灯片4、15等。课后作业:练习册板书设计:透镜一、认识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二、辨别透镜通过凸透镜看物体是放大的。活动一通过凹透镜看物体是缩小的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活动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三、关于透镜的几个重要名词1、主光轴?光心 焦点 焦距2、通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图略)四、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