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届宏志杯八年级数学竞赛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届宏志杯八年级数学竞赛试题(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届“宏志杯”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对象遴选试题





注意事项: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各项填写清楚。
题号




总分人
得分
第一部分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若△ABC≌△A′B′C′且∠A=55°,∠B′=39°,则∠C=  

2.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15°,腰长为8,则其腰上的高为 
 。
3.的平方根是,3的算术平方根是,则= 
 。
4.若,则m+n= 
 。
5.已知点A(2a+3b,-2)和B(8,3a+2b)关于x轴对称,则a+b=___________.
6.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相等,且内角和为1800°,那么该多边形的一个外角是 
 。
7.
操场上,王宏用一根长为的线围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测知这个等边三角形的面积为,王宏站在这个等边三角形内部,则他到等边三角形三边距离之和为 
 。
8.已知: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32,且BD:DC=9:7,则点D到AB边的距离为_________。
9.如图,在中国象棋的残局上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果“相”和“兵”的坐标分别是(3,﹣1)和(﹣3,1),那么“卒”的坐标为 
 .
10.如图,点D是△ABC的边BC上任意一点,点E、F分别是线段AD、CE的中点,且△ABC的面积为16cm2,则△BEF的面积为      cm2.
11.如图,△ABC中,DE是AC的垂直平分线,AE=3cm,△ABD的周长
为13cm则△ABC的周长为____________.
(9题图)
(10题图)
(11题图)
12.已知点P(a+1,2a-1)关于x轴的对称点在第一象限,则a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
13.对于有理数x、y,定义新运算:x
y=ax+by,其中a、b是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已知1
2=9,(﹣3)
3=6,则2
(﹣7)的值为____。
14.
a、b是整数,且满足,则ab=
 .
15.观察图中每一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的排列规律,则第5个大三角形中白色三角形有
个。
第二部分
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
已知关于x的方程3(x-2a)+2=x-1的解适合不等式2(x-5)≥8a,求a的取值范围.
17.
如图,BE、CF分别是△ABC的边AC、AB上的高,且BP=AC,CQ=AB.求证:
(1)AP=AQ;?
(2)AP⊥AQ.
.
1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1,5),B(-2,1),C(-4,3)
(1)在图中作出△ABC关于Y轴的对称图形△A1B1C1
(2)写出点A1,B1,C1的坐标
(3)求出△ABC的面积
19.已知: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
(2)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
20、先阅读理解下面的例题,再按要求解答下列问题:
例题: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4>0
解:∵x2-4=(x+2)(x-2)
∴x2-4>0可化为?
(x+2)(x-2)>0
由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得
①,??②。
解不等式组①,得x>2,
解不等式组②,得x<-2,
∴(x+2)(x-2)>0的解集为x>2或x<-2,
即一元二次不等式x2-4>0的解集为x>2或x<-2.
(1)一元二次不等式x2-16>0的解集为

(2)分式不等式>0的解集为

(3)解一元二次不等式x2-3x<0.
A
B
学校:
姓名:
考号:
·
·
·
·
·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
要★★★

★★★
内★★★
线★★★

★★★密★★★★
M
C
D
4
3
1
2
第3页共4页
第4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第二届“宏志杯”创新人才早期培养对象遴选试题
八年级数学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
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86°
2.4
3.8
4.5
5.2
6.30°
7.
8.14
9、(﹣2,﹣2)
10.4
11、19cm,
12.-1<a<1/2
13.﹣
14.0
15.121
第二部分
解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6、a≤-6.5.
17、证明:(1)∵AC⊥BE,AB⊥QC,
∴∠BFP=∠CEP=90°,
∴∠BAC+∠FCA=90°,∠ABP+∠BAC=90°
∴∠FCA=∠ABP,
在△QAC的△APB中,,
∴△QAC≌△APB(SAS),
∴AP=AQ;
(2)∵△QAC≌△APB,
∴∠AQF=∠PAF,
又AB⊥QC,
∴∠QFA=90°,
∴∠FQA+∠FAQ=90°,
∴∠FQA+∠PAF=90°,
即∠PAQ=90°,
∴AP⊥AQ.
18(1)图略????????????????
????????
(2)A1(1,5)?
B1(2,1)??
C1(4,3)??
????
(3)S=5
???
19.(1)AM平分∠DAB.
证明:过点M作ME⊥AD,垂足为E.
∵∠1=
∠2,MC⊥CD,ME⊥AD,∴ME=M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又∵MC=MB,∴ME=MB.∵MB⊥AB,ME⊥AD
∴AM平分∠DAB(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AM⊥DM,理由如下:
∵∠B=
∠C=90°∴CD∥AB(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CDA+∠DAB=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又∵∠1=∠CDA,
∠3=∠DAB,(角平分线定义)
∴2∠1+2∠3=180°,∴∠1+∠3=90°
∴∠AMD=90°即AM⊥DM.
20.(1)x>4或x<-4

(2)x>3或x<-3
;(3)0<x<3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