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精讲精练(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3.4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精讲精练(一)

资源简介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知识点精讲精练
知识点精讲
【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为:问题方程解答.由此可得解决此类
题的一般步骤为:审、设、列、解、检验、答.
要点诠释:
(1)“审”是指读懂题目,弄清题意,明确哪些是已知量,哪些是未知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2)“设”就是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x,但有时也可以间接设未知数;
(3)“列”就是列方程,即列代数式表示相等关系中的各个量,列出方程,同时注意方程两边是同一类量,单位要统一;
(4)“解”就是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5)“检验”就是指检验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当有不符合的解时,及时指出,舍去即可;
(6)“答”就是写出答案,注意单位要写清楚.
知识点二、常见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几种类型(待续)
1.和、差、倍、分问题
(1)基本量及关系:增长量=原有量×增长率,
现有量=原有量+增长量,现有量=原有量-降低量.
(2)寻找相等关系:抓住关键词列方程,常见的关键词有:多、少、和、差、不足、剩余以及倍,增长率等.
2.行程问题
(1)三个基本量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
 (2)基本类型有:
 
①相遇问题(或相向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②追及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Ⅱ.寻找相等关系:
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
第二,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者相距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③航行问题:Ⅰ.基本量及关系: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Ⅱ.寻找相等关系:抓住两地之间距离不变、水流速度不变、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来考虑.
(3)解此类题的关键是抓住甲、乙两物体的时间关系或所走的路程关系,并且还常常借助画草图来分析.
3.工程问题
如果题目没有明确指明总工作量,一般把总工作量设为1.基本关系式:
(1)总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2)总工作量=各单位工作量之和.
4.调配问题
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抓住调配后甲处的数量与乙处的数量间的关系去考虑.
【典型例题】
类型一、和差倍分问题
1.麻商集团三个季度共销售冰箱2800台,第一个季度销售量是第二个季度的2倍.第三个季度销售量是第一个季度的2倍,试问麻商集团第二个季度销售冰箱多少台?
【答案】解:设第二个季度麻商集团销售冰箱x台,则第一季度销售量为2x台,第三季度销售量为4x台,依题意可得:x+2x+4x=2800,
解得:x=400
答:麻商集团第二个季度销售冰箱400台.
类型二、行程问题
1.一般问题
2.某汽车在一段坡路上往返行驶,上坡的速度为10千米/时,下坡的速度为20千米/时,求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案】
解:设这段坡路长为a千米,汽车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上坡行驶的时间为小时,下坡行驶的时间为小时.依题意,得:,
化简得:

显然a≠0,解得
答:汽车的平均速度为千米/时.
2.相遇问题(相向问题)
【高清课堂: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一)
388410
相遇问题】
3.
A、B两地相距100km,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23km/h,乙的速度是21km/h,甲骑了1h后,乙从B地出发,问甲经过多少时间与乙相遇?
【答案与解析】
解:设甲经过x小时与乙相遇.
由题意得:
解得,x=2.75
答:甲经过2.75小时与乙相遇.
【总结升华】等量关系: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100km
3.追及问题(同向问题)
4.一队学生去校外进行军事野营训练,他们以5千米/时的速度行进,走了18分钟时,学校要将一紧急通知传给队长,通讯员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以14千米/时的速度按原路追上去,通讯员用多少分钟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答案与解析】
解:设通讯员x小时可以追上学生队伍,则根据题意,
得,
得:,
小时=10分钟.
答:通讯员用10分钟可以追上学生队伍.
4.航行问题(顺逆风问题)
5.一艘船航行于A、B两个码头之间,轮船顺水航行需3小时,逆水航行需5小时,已知水流速度是4千米/时,求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
【答案与解析】
解法1:设船在静水中速度为x千米/时,则船顺水航行的速度为(x+4)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x-4)千米/时,由两码头的距离不变得方程:3(x+4)=5(x-4),解得:x=16,
(16+4)×3=60(千米)
答: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60千米.
解法2:设A、B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x千米,则船顺水航行时速度为千米/时,逆水航行时速度为千米/时,由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不变得方程:,解得:
答:两码头之间的距离为60千米.
类型三、工程问题
6.一个水池有两个注水管,两个水管同时注水,10小时可以注满水池;甲管单独开15小时可以注满水池,现两管同时注水7小时,关掉甲管,单独开乙管注水,还需要几小时能注满水池?
【思路点拨】视水管的蓄水量为“1”,设乙管还需x小时可以注满水池;那么甲乙合注1小时注水池的,甲管单独注水每小时注水池的,合注7小时注水池的,乙管每小时注水池的.
【答案与解析】
解:设乙管还需x小时才能注满水池.
由题意得方程:
解此方程得:x=9
答:单独开乙管,还需9小时可以注满水池.
类型四、调配问题(比例问题、劳动力调配问题)
7.星光服装厂接受生产某种型号的学生服的任务,已知每3m长的某种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750m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学生服,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思路点拨】每3米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意思是每1米布料可做上衣
件,或做裤子1条,此外恰好配套说明裤子的数量应该等于上衣的数量.
【答案与解析】
解:设做上衣需要xm,则做裤子为(750-x)m,做上衣的件数为件,做裤子的件数为,则有:
解得:x=450,
750-x=750-450=300(m),
(套)
答:用450m做上衣,300m做裤子恰好配套,共能生产300套.
知识点精练
一、选择题
1、
一个长方形的周长为26
cm,
这个长方形的长减少1
cm,
宽增加2
cm,
就可成为一个正方形,
设长方形的长为
x
cm,
则可列方程
(
)
A.
B.
C.
D.
2、某药店经营的抗病毒药品,在市场紧缺的情况下提价100%,物价部门查处后,限定其提价的幅度只能是原价的10%,则该药品现在降价的幅度是(

A.55%
B.50%
C.90%
D.95%
3、磁悬浮列车是一种科技含量很高的新型交通工具,它具有速度快、爬坡能力强、能耗低的特点,它每个座位的平均能耗仅为飞机每个座位的平均能耗的三分之一,是汽车每个座位的平均能耗的70%,那么汽车每个座位的平均能耗是飞机每个座位平均能耗的(

A.
B.
C.
4、甲乙两地相距180千米,已知轮船在静水中的航速是a千米/小时,水流速度是10千米/小时,若轮船从甲地顺流航行3小时到达乙地后立刻逆流返航,则逆流行驶1小时后离乙地的距离是(
).
A.40千米
B.50千米
C.60千米
D.140千米
5、一条山路,某人从山下往山顶走3小时还有1千米才到山顶,若从山顶走到山下只用150分钟,已知下山速度是上山速度的1.5倍,求山下到山顶的路程.设上山速度为x千米/分钟,则所列方程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6、一商店把彩电按标价的9折出售,仍可获利20%,若该彩电的进价是2400元,则彩电的标价为_______元.
7.一家商店将某种服装按成本价提高40%后标价,又以8折(即按标价的80%优惠卖出)销售,结果每件服装仍可获利15元,则这种服装每件的成本价是______元.
8、9人14天完成了一件工作的,而剩下的工作要在4天内完成,则需增加的人数是__________.
9.
轮船在静水中速度为每小时20km,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km,从甲码头顺流航行到乙码头,再返回甲码头,共用5小时(不计停留时间),求甲、乙两码头的距离.若设两码头间的距离为x
km,可列方程

10、某地居民生活用电基本价格为0.50元/度.规定每月基本用电量为a度,超过部分电量的毎度电价比基本用电量的毎度电价增加20%收费,某用户在5月份用电100度,共交电费56元,则a
=
度.
三、解答题
11、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每件成本是400元,销售价为510元,本季度销售300件,为进一步扩大市场,企业决定在降低销售价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经过市场调研,预测下季度这种产品每件销售价降低4%,销售量将提高10%,要使销售利润保持不变,该产品每件成本应降低多少元?
某工人按原计划每天生产20个零件,到预定期限还有100个零件不能完成,若把工效提高25%,到期将超额完成50个,问此工人原计划生产零件多少个?预定期限是多少天?
13、
A、B两地相距216千米,甲、乙分别在A、B两地,若甲骑车的速度为15千米/时,乙骑车的速度为12千米/时。
(1)甲、乙同时出发,背向而行,问几小时后他们相距351千米?
(2)甲、乙相向而行,甲出发三小时后乙才出发,问乙出发几小时后两人相遇?
(3)甲、乙相向而行,要使他们相遇于AB的中点,乙要比甲先出发几小时?
(4)甲、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到达B处,乙到达A处都分别立即返回,几小时后相遇?相遇地点距离A有多远?
14.
甲乙两车间共120人,其中甲车间人数比乙车间人数的4倍少5人.
(1)求甲、乙两车间各有多少人?
(2)若从甲、乙两车间分别抽调工人,组成丙车间研制新产品,并使甲、乙、丙三个车间的人数比为13∶4∶7,那么甲、乙两车间要分别抽调多少工人?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