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怎样认识电阻》教学设计一、课型课时实验探究型新授课;2课时.二、教学目标1.结合实物认识滑动变阻器.2.学会并实际操作使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3.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三、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操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学会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难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过程,在过程中体验方法,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四、教材分析本节所学的滑动变阻器是一种常用的电学仪器,在电学实验和无线电技术中有着广泛应用,也是本章要求认识并学会使用的元器件之一,实践性强;教材以“科学探究”的课型编排,以观察、实验为主,穿插实验设计、讨论、分析、总结等多种教学方式,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中应该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真正体验过程、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五、教学思路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1.演示实验:将不同的导体(铅笔芯)接入电路,观察小灯泡的亮暗程度2.不同的水管在流水的时候,对水的阻碍作用是否一样?二、新课教学(一)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2.学生阅读课本的P76第二自然段,掌握关于电阻的基础知识:⑴符号:R⑵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单位:1KΩ=103Ω1MΩ=103?KΩ⑶电路图中的符号:3.组织学生阅读P76信息窗,让学生了解常见的电阻的阻值,并从中发现电阻的大小不同。4.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一可调光台灯亮度的变化。5.提出问题:影响电阻的大小因素有哪些呢?6.科学探究: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用设问的方式进行引导:⑴通常的导线都是用铜、铝而不是用铁,为什么?⑵水在粗管和细管中流动时受阻程度一样吗?空调机电源线为什么比台灯电源线要粗一些呢?⑶同学生们从家到学校的路好比电流通过的路径,你们到校的时间一样吗?那么影响你们到校的时间不同的主要可能因素是什么呢?7.老师提问2—3组的同学,说出他们的猜想。?8.由于问题涉及到多个因素的探究,老师可以通过回顾以往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影响蒸发快慢”“动能大小的因素”等探究方法,学生不难想到要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9.请2—3小组说出他们的设计方案。从中选出一组设计较为好的,让其他小组发表意见,进行补充。10.开始实验,实验过程中,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处理实验中发生的问题,并指导学生将实验结论写下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交流讨论。11.组织学生阅读P78的信息窗,了解材料的电阻率。12.同学生家里都使用过白炽灯吧。那么谁能讲出为什么在打开电灯的瞬间最容易烧断灯丝?老师自己给出答案,对上述探究的一个补充。导体的电阻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二)变阻器舞台上的灯光可随意调节明暗,电视机等电器的音量可改变大小,这主要归功于其中一种易于改变电阻的器件——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出示滑动变阻器,如图:2.演示实验:将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并移动滑片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请同学们看自己桌面上的滑动变阻器及其说明书回答下列问题:A.滑动变阻器由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由什么材料制成B.这些部分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C.它的的作用是什么?D.它的原理是什么?E.在电路图中的元件符号?F.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何处?G.它应如何接入电路中?3.电阻箱简单介绍电阻箱的作用、优点以及计数方法,出示电阻箱,调节后让学生练习计数。三、小结1.请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这节课的收获最后,请一名同学总结。2.请同学们再举出生活中应用到变阻器的例子四、布置作业P79-80作业1,2,3,4。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在第二个水流类比的作用下会得到如下结论: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相同的。?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这段内容。学生阅读课本。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可得出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可变的。猜想与假设: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各种可能的猜想。学生再讨论分析,得出结论: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材料、长度、粗细有关。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同学们分成实验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探究方案。学生:我们小组讨论设计方案如下,实验分三步进行:(1)将相同长度、粗细的铁丝和铜丝接入电路;(2)将不同长度的铁丝接入电路进行实验;(3)让接入电路的铁丝长度相同,先是一根,然后并接两根进行实验。实验中观察灯泡亮度情况得出结论。学生补充一:前面小组的第二步可以省略,因为刚才老师给我们用长度不同的铅笔演示实验可说明导体的电阻与长度有关。学生补充二:我们认为用小灯泡的亮度来描述电阻大小不够准确,最好用电流表。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的电路: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认真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对记录下来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1)材料、粗细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2)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导体越粗,电阻越小。(3)长度、粗细相同的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也不同。学生思考、讨论。学生观察、认识滑动变阻器。学生自主学习P78,并进行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补充,回答问题。1.主要部件是电阻丝绕成的线圈,表面涂有绝缘漆已被刮去;滑片套在金属棒2.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另外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3.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4.结构示意图和符号.5.闭合开关前,滑片应位于最大值处。6.接法:一上一下。学生观察电阻箱,会读电阻箱的阻值学生:1、电阻的概念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3、滑动变电阻器学生:电视机、收音机的音量开关是变电阻器。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确认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就象水流在水管中受阻一样,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也会受到阻力,即导体对电流有阻碍作用,从而引出电阻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关心日常生活中有用电器的电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生活经验入手,对电阻变化有比较形象和具体的感性认识。由于电阻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对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并没有生活体验,基于前面所学电学知识大多数学生可能会猜与电压、电流有关,而要猜想出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不容易,所以对于此环节处理则采用“引导式探究”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大胆地依据生活的经验或情景进行猜想,即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的新课程理念,又有利于培养学生将生活与物理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物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和积极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并且尊重他人的意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收集数数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合作精神,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同时也使学生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和互助。这样可以节约有效的课堂时间,同时拓宽电阻受温度影响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这一部分的安排,即减轻了老师讲解的负担,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体会到了互相交流和学习的重要性。训练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从物理走向生活,体验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板书设计】14.1怎样认识电阻一、电阻1.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1)符号:R(2)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换算单位:1KΩ=103Ω,1MΩ=103KΩ(3)电路图中的符号: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材料、粗细相同的导体,长度越长,电阻越大。(2)材料、长度相同的导体,导体越粗,电阻越小。(3)长度、粗细相同的不同材料的导体电阻也不同。(4)大部分金属导体的电阻,温度越高,电阻越大。二、变阻器1.滑动变阻器(1).构造:主要部件是电阻丝绕成的线圈,表面涂有绝缘漆已被刮去;滑片套在金属棒上。(2).作用: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可以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阻,从而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另外还可以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3).原理:靠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4).结构示意图和符号。(5).接法:一上一下。2.电阻箱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