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语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显示,年龄低于10岁的中国网民超过 1800万,未成年上网人群已经过亿。如何引导儿童安全上网,抵御网络 不良信息的侵害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儿童使用网络的危险 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目前,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光盘、U盘、互联网…来传播。 五、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法规和道德规范 在互联网上,许多人共享网络资源。一个人的操作可能会影响大批人,并且会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行;侵入他人电脑的行为,是极不道德的,也是违法的,而故意在网络上散播病毒更是犯罪行为。在使用计算机时,我们应当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第三节 神秘杀手 ——信息安全与道德 华师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 八年级(第四册) 1、对安全风险缺乏认知 2、过度使用网络 3、无意识卷入网络犯罪 4、泄漏个人信息,间接损失财产 5、接触有害信息 6、遭遇网络欺凌 7、被陌生网友欺骗 8、遭遇诈骗盗号,直接损失财产 问题导学: 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呢? (学生自读教材P14-P15的内容) 一、计算机病毒 能自我复制、传播、隐藏,并在一定条件下对计算机系统资源起破坏作用的特殊程序称为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计算机病毒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计算机病毒寄生在其他程序之中,当执行这个程序时,病毒就起破坏作用,而在未启动这个程序之前,它是不易被人发觉的。如,“红包”病毒。 (2) 计算机病毒一旦被复制或产生变种,其传染速度之快令人难以预防。如,标题为“重要信息”的电子邮件。 (3) 有些病毒像定时炸弹一样,让它什么时间发作是预先设计好的。比如黑色星期五病毒,不到预定时间一点都觉察不出来,等到条件具备的时候一下子就爆炸开来,对系统进行破坏。 (4) 计算机病毒具有很强的隐蔽性,有的可以通过病毒软件检查出来,有的根本就查不出来,有的时隐时现、变化无常,这类病毒处理起来通常很困难。 传染性 潜伏性 隐蔽性 寄生性 目前,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软盘、光盘、U盘、互联网…来传播。 四、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 不要使用来历不明的软盘、 光盘、U盘; ★ 不要随意从网上下载来历不明的 程序和数据资料; ★不要轻易打开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视频、网址链接、红包; ★ 设置“防火墙”; ★ 安装杀毒软件, 并经常将杀毒软件升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 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 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自觉遵纪守法, 倡导社会公德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堂小结 一、计算机病毒 二、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三、计算机病毒的传播途径 四、计算机的安全使用 五、计算机网络使用的法规和道德规范 操作练习: 打开IE浏览器, 搜索、下载、安装并使用“360安全卫士”软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