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七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卷(2011.10)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宁波七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卷(2011.10)

资源简介

宁波七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试题卷(2011.10)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当你拿到这份试卷时,希望你充满信心,仔细作答,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和才华。
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满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卷I为闭卷考,时间为25分钟;试题卷Ⅱ为开卷考。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2分,共32分。请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错选、漏选都不得分。)
1.现在我们是中学生,是父母的儿女,是老师的学生,是同学的同学……这告诉我们( )
A.在社会舞台上,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B.人生就像演戏
C.不同的角色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D.要关爱集体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面对外敌入侵,刚毅的林则徐毅然举起火把在虎门燃起滚滚浓烟。“敢于面对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毫不犹豫弃医从文,用手中的笔唤醒沉睡麻木的国民。从林则徐和鲁迅的诗中,我们感受到( )
A.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肩负振兴国家民族的责任
B.做人应信守承诺,说了做一定要做
C.对国家、民族负责任是一种高贵的品质
D.凡是成功的人士,一定会肩负起他的民族责任
3.四项基本原则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关于四项基本原则有关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B.它是立国之本,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四项基本原则
C.它是我们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第一要务
D.它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发展演变的新特点是( )
①形成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 ②美国开始对苏联的“冷战”政策
③“北约”与“华约”两大集团对峙 ④逐渐形成美苏争霸的格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下列有关北约与华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约是以苏联为首的十二个西方国家组成的政治集团
B.华约的建立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C.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出现,标志着东西方对峙格局的形成
D.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在华沙签订了华沙条约
6.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的历史事件是( )
A.万隆会议的召开 B.印度的独立 C.纳米比亚的独立 D.非洲独立年
7.周恩来在下列哪次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并引申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七十七国集团会议 B.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C.万隆会议 D.联合国大会
8.实现好、维护好广大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下列标志着我党已实现彻底消灭封建土地制度,真正解放农民这一目标的事件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新中国成立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9.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 )
A.社会主义制度已基本建立 B.社会主义思想制度已基本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已基本建立 D.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已基本建立
在这运动中,各项指标愈订愈高,甚至出现了“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类不正确的口号;出现了“一棵玉米冲九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等顺口溜。据此回答10、11题。
10.历史上,这场运动是指
A.土地改革时期 B.“一五计划”时期
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11.对这场运动的不正确评价是( )
A.忽视了经济规律,违背了基本国情
B.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破坏了自然资源
C.一定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
D.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时的一次重大失误
1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C.美国人民迫切要求改善同中国的关系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13.“上海合作组织”对我国具有的意义是( )
①它是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国际组织,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的标志
②是我国改革开放开始标志
③组织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联系
④有利于改善中美关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是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它体现在( )
①男女性别比失衡 ②地区发展不平衡 ③城乡发展不平衡 ④人口分布不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胡锦涛总书记在谈到民族问题时,提出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即要加快民族地区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共同发展。因为( )
①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
②没有团结就没有国家的安定,更不会有社会的进步
③各民族团结是抵御外敌,称霸全球的关键所在
④增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符合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近几个月来,由于物价上涨幅度较大,给一些低收入群体的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为此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对困难群众购买粮、油、肉、蛋等生活必需品给予适量补贴。这一举措( )
①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 ②能够从根本上消除收入差距,实现同步富裕
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困难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活问题
④体现了我们党“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执政理念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6小题,共48分)
17.材料一:2009年6月,林萍无偿捐肝义救同村女孩;2010年12月,甘肃省陇西县“宁波市民爱心桥”正式通车;2011年4月,宁波爱心妈妈团启动仪式在鄞州万达广场举行……
材料二:2011年4月26日宁波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了《宁波市慈善事业促进条例》。《条例》鼓励和支持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助学、赈灾和其他公益事业活动。
(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2分)
(2)请你谈谈材料二中宁波市提倡积极开展慈善活动的重要意义。(2分)
(3)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将怎样为宁波这座爱心城市续写动人篇章?(2分)
18.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国情,我校社会实践小组对宁波市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了一次调研活动,收集了以下信息。
材料一:宁波市GDP总额、人均GDP增长情况表(单位:元)
1978年 1990年 2000年 2010年
GDP总额 20.17亿 141.40亿 1175.75亿 5125.8亿
人均GDP 437 2845 21786 67394
(资料来源:《宁波统计年鉴2010》)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摘自歌曲《春天的故事》的歌词)
材料三:在这30多年里,全国各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仍面临住房、物价、医改、教育、就业等等许多问题,期待政府着手解决。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中的“老人”指的是谁?(1分)老人画的“一个圈”中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个地区?(1分)
(3)材料三中的问题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国情?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什么?(2分)
(4)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同学们经过调研更意识到历史赋予的重任。请问,历史赋予我们当代青少年的重任是什么?(1分)
19.材料一:1953年,中国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1956年,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1956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1957年,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材料二:
图一(1964年) 图二(1970年) 图三(2011年)
(1)材料一反映了“一五”期间取得的哪两方面的成就?(2分)取得上述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请你给三幅图片分别加上标题。(3分)
(3)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凝聚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2分)作为中学生,这对你有何启示?(1分)
20.材料一:温家宝总理在美国访问谈到台湾问题时,套用台湾诗人的诗句:“浅浅的海峡,是最大的国殇,最深的乡愁。”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2月15日电: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经济局局长徐莽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大陆方面将积极落实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与台方开展各单项协议的后续商谈并争取签署协议,并采取多项措施,努力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合作继续深化发展。
材料三:
(1)材料一中的诗句反映了中华儿女怎样的共同心愿?(1分)
(2)材料二中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2分)
(3)材料三反映了当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不利因素?(2分)
(4)解决台湾问题,我们遵循什么方针?(2分)
(5)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2分)
21.材料一:2011年1月24日晚,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多莫杰多沃机场发生一起恐怖袭击爆炸事件,爆炸造成至少35人死亡,130多人受伤。7月22日下午,一名挪威男子先引爆汽车炸弹,后开枪射杀参加活动的青少年,共造成76人死亡,80多人受伤。
材料二:
(1)材料一、二分别表明当今世界存在什么问题?(2分)
(2)造成材料一、材料二问题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2分)
(3)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应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3分)
22.材料一:中国人口问题调查表
材料二:某校初三(1)班组织了一次本地农村人口问题现状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调查结果表明,自从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本地农村人口形势总体情况好转,但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
镜头一:许多老年人依然要求自己的子女做到“多子多福,增丁添口”。
镜头二:大部分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低,在“不读书,照样挣大钱”错误思想影响下,个别未成年人辍学打工。
镜头三: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并不完善,尤其是供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极少。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把下表补充完整。(4分)
人口问题 材料一中的图表 问题表现
数量问题 图1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快
质量问题 人口素质不高
(2)请你分别为解决镜头一、镜头二、镜头三中出现的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3分)
(3)为农村人口更合理发展,请你帮初三(1)班的同学写一条宣传标语。(1分)
初三社会试卷 第 6 页 共 6 页宁波七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答案(2011.10)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题有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A C D B C C C A A C C D B B A A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
17.(1)爱心市民热心公益、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是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表现;(1分)其无私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1分)
(2)有利于集中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和谐进步。(2分)
(3)积极宣传服务社会、热心公益事迹;尽己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2分)
18.(1)说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分)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分)
(2)邓小平 厦门(2分)
(3)我国处于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分)
(4)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1分)
19.(1)交通运输业和重工业(2分);原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新生活的热情。(1分)
(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天宫一号成功发射。(3分)
(3)敢于拼搏、乐于奉献、不怕吃苦、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2分)围绕刻苦学习、勇于创新等主题,言之有理即可。(1分)
20.(1)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1分)
(2)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有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两岸人民的经贸往来;有利于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等。(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3)台湾岛内的台独分子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2分)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2分)
(5)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等。(写出两点即可得2分)
21.(1)材料一反映了和平问题;材料二反映了发展问题。(2分)
(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2分)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等。(3分)
22.(1)老龄化问题;图3;图2;人口数量大,每年净增人口多。(4分)
(2)镜头一:加强我国人口政策的宣传教育,提倡男女平等,提高人们控制人口的意识;
镜头二: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人口素质;
镜头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完善农村的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等等。(3分)
(3)少生优生,幸福一生(言之有理即可,1分)
PAGE宁波七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答题卷(2011.10)
卷一:闭卷部分
一、选择题(共32分,每题2分)
题目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目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宁波七中2011学年第一学期初三社会第一次月考答题卷(2011.10)
卷二:开卷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48分)
17.(1)
(2)
(3)
18.(1)
(2)
(3)
(4)
19.(1)
(2)
(3)
20.(1)
(2)
(3)
(4)
(5)
21.(1)
(2)
(3)
22.(1)
人口问题 材料一中的图表 问题表现
数量问题 图1
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快
质量问题 人口素质不高
(2)
(3)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纪律:正常( ) 不正常( )试场号: 座位号:
对试卷难易度的评价:难( ) 适中( ) 易( )(请考生考试结束前在括号里打上“√”)
―――――-―――――――――――――――装――――――订――――――线―――――――――――――――――――――――
班级: 姓名:      学号:   考场纪律:正常( ) 不正常( )试场号: 座位号:
对试卷难易度的评价:难( ) 适中( ) 易( )(请考生考试结束前在括号里打上“√”)
初三社会答卷 第 2 页 共 3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