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上 14.1 电阻 教案

资源简介

《电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体会改变电流大小的两种方法
(2)初步形成电阻的概念,知道什么是电阻,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过程,形成科学的探究方法?
(2)
通过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决定电阻的大小的因素,会用转换法比较电阻大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科学态度和善于动手动脑的科学素养,提高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
注意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1)感知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影响导体电阻的因素,形成电阻的初步概念
教学准备
??电池组,灯泡,不同的金属丝,开关,
电流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生活中,我们用的调光灯,亮度是可调的(教师演示)、电风扇的转速、电视机的音量可以调节,就是电路中的电流大小发生了改变。你知道是如何实现的吗?本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一)、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
教师演示实验:将电源、开关、灯泡用导线连接电路。问可用哪些方法改变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呢?
学生思考:通过实验现象归纳出影响电路中电流大小的两个因素:电路两端的电压和电路中的导体。(通过该实验,使学生有了感性认识,从而引出电阻概念)
1、电阻概念: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小。
?(学生自学掌握以下内容)
2、电阻的符号:R
3、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国际单位:欧姆
简称:欧
符号
Ω
常用单位:千欧(kΩ)
兆欧(MΩ)
换算:
1
kΩ=103
Ω
1
MΩ=106
Ω
(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1、提出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猜想与假设?
a: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
b: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导体的粗细有关系。??
 
c:电阻的大小还可能跟导体的材料有关系。
老师明确,通过大家的积极的猜想,我们觉着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长度有关系;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粗细有关系;电阻的大小可能跟导体材料有关系,导体不同,导体的电阻不一样.
3、设计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用(粗细相同)长度不同的镍铬丝,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
???用(长度相同)粗细不同的镍铬丝,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
???用(长度、粗细相同)材料不同的导线,铜丝和镍铬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电流表
(2)实验电路图
4、进行实验
?填课本表格
次数
导体
材料
长度
横截面积
电流/A
1
A
镍铬
L
s
B
镍铬
2L
s
结论
2
A
镍铬
L
s
C
镍铬
L
2s
结论
3
A
镍铬
L
s
D
锰铜
L
s
结论
5、得出结论
??
(1)、在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长度越长,电流越小,则电阻越大。
(2)、在材料和长度相同时,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流越大,则电阻越小。
(3)、导体的电阻还与材料有关。
6、交流与小结
???(1)、电阻的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系,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越长,导体的电阻越大;导体横截面积越小,导体的电阻应该越大;电阻的大小还跟温度有关系,一般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
(2)、本节课,我们都运用了“控制变量法”“类比法”等研究方法
?(三)、课堂练习
1.用久了的白炽灯的电阻比刚买来时的电阻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为什么?
2.断了的灯丝搭接好以后,还能使用,其电阻如何变化?
3、下列关于导体的电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有电流时,导体才有电阻
B、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中电流的大小
C、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无关
D、导体的电阻大小取决于导体两端电压的大小
(四)、小结本节知识
1、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的方法
2、电阻的基本概念
3、影响电阻的因素
(五)、课后作业
(六)教后反思:
电阻的概念是抽象的,直接定义学生很难明白,不利于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引入电阻时,用不同的导体连接在电路中,通过电流的大小比较阻碍作用不同,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再通过实验说明影响电阻的几个因素,学生掌握知识也顺理成章。
在物理课的开始,教师要善于结合生活实际,巧妙地设置情境问题,将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中去,就可以吸引学生从而产生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