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2)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其本质含义,学会其简单应用。(3)学会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4)学会利用DIS实验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牛顿第三定律的建立过程,感受观察、探究实验、分析、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2)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情景,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究的兴趣。(2)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悟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通过分组实验,体验分工合作在实验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合作的意识。【教学重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基本特点和关系。【教学难点】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教学内容】:一、引入:[鼓掌][录象播放]: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通过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提问:火箭升空的驱动力来源?引入新课:第三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一、学生体验力的作用:(1)固定有磁铁的小车的相向运动。(2)两块海绵的相互挤压(3)两同学趣味拔河比赛。分析原因,请同学归纳总结:以上例子的共同点。共同点:当一个物体给另外一个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会同时给这个物体施加一个作用力。把其中的任何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外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力甲乙反作用力“大家谈”:你能举出哪些与上面相类似的例子?例:浆划水,脚踢球等。孤掌难鸣、一个巴掌拍不响。研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学生探究实验]:1、[学生探究实验1]:实验器材:两个弹簧称A、B。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提问:注意事项有哪些?将弹簧称平放,调零。实验完成后,提问:学生如何设计这两个探究实验的?两力的大小方向如何?解答:两个弹簧称A、B的挂钩钩在一起,放在水平桌面上成一直线,两个同学相互对拉,稳定后观察并记录两个弹簧称的示数情况。两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由于弹簧称的测量,误差较大,接下去我们用先进的DIS实验系统进行测量,进一步探究。2、[学生探究实验2]:实验器材: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两个力传感器。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关系。(交代程序图象含义)(用DIS实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关系。打开程序“力的相互作用”。将两个力传感器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屏上出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结果和规律。)实验完成后,请同学分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深入点评,力的作用的方向性、同时性和成对出现)结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通过前面的探究实验和结果分析,知道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的关系。十七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牛顿第三定律。三、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即F=-F’其中,负号表示两力的方向相反。深入讨论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否抵消?(请同学回答)解答:不能,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合外力不为零。举例:(由同学回答)(1)两个弹簧称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图。(2)力传感器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图。(3)人走路时的,脚和地面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图。(4)用锤了击打钉子时它们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图。2、学生完成表格:相同点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解答:完成表格:相同点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存在,同时消失。力的性质相同。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3、分析讨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由学生总结:(1)前者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作用效果不能抵消。后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效果可以抵消。(2)前者的性质一定相同,后者的性质不一定相同。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例]放在桌面的木箱重30N,如果用手施加6N水平方向向左的力推木箱,木箱静止不动,这时木箱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这些力各多大?它们的反作用力分别是哪些力?有哪些力是平衡力?解:N的反作用力为木箱对地面的压力。G的反作用力为木箱对地球的引力。F的反作用力为木箱对手的推力。f的反作用力为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木箱受到的平衡力:G和N,F和f。[分析学生学习文本中的练习]思考:(由同学讨论)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为什么马拉车前进,车没有后退?解答:分别对车和马进行受力分析,马:水平方向受到地面对它向前的摩擦力和车对它向后的拉力,当摩擦力大于拉力时,产生加速度,马向前运动。车:水平方向受到马对它的拉力及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当拉力大于摩擦力时,产生向前的加速度,车被拉动。类似,联想到拔河:当某方地面对人的摩擦力大于绳子的拉力时,产生加速度,该方就获胜。五、小结和作业布置。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