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第八课《认识固体》 备课人:丁海飞 第8课 《认识固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和液体》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 “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通过辨认生活中的常见固体认识到固体的性质。本课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二、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的体积;三、辨认形状大小变化后的固体。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还要通过不同的测量方法比较固体的体积,最终辨认形状大小变化后的固体,知道无论如何变化固体的特性不变。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对固体的认识已经有初步形成,能够辨别出典型的固体。但对于判断沙子、羽毛等非典型的物体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在于学生对固体特征的认识不足,没有关注物体的形状问题,对质量、体积也不了解。学生的观察、实验等能力尚处于初级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去亲身体验,从而学生的观察、表达、思维等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教学目标】 1.能辨认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能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3.知道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重点】 1.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固体,认识固体的性质。 2.用多种方法比较固体体积的大小。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及分析认识到:固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改变原来的形状或大小,但固体的特性不变。 【教学准备】 课件、面纱巾、面粉、羽毛、食盐、积木、杯子、直尺、粉末、大小不同的玩具、小刀、铁锤、粉笔、纸、剪刀、蜡烛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教室里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中哪些是固体?哪些不是固体?你能分一分吗?请把你的分类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第6页表1中。 (1)小组合作将教室内物品分类。 (2)全班交流分类结果,说出理由。 2.师:你们很会思考,很快找出了教室里的固体,这些固体都具有什么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固体》。(板书课题:《认识固体》) 二、课堂探究,完善认识。 活动一: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固体。 活动一:辨别生活中常见的固体。 1.判断纱巾、面粉、羽毛、食盐是不是固体,说明理由。 2.对物品进行观察,说一说他们的共同性质。 3.完成活动手册第6页的第二个表格。 过渡:我们教室内的物品有限,为了更好地研究固体,我们得准备更多的物品,这样我们的研究才更有意义,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一。 1.出示活动一,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要求。) 2.师:下面请小组长领取物品,同学们根据活动一的要求进行活动,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小组活动,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哪位同学愿意和大家交流你们的想法? 生1:纱布、羽毛是固体,面粉和食盐不是固体。纱巾是方方的,羽毛也有它自己的形状,食盐和面粉没有形状。 生2:我们认为这四个都是固体,他们都有自己的样子,只是食盐和面粉比较小是一粒一粒的。 4.师:嗯,有些固体的形状较大,有些较小,像食盐、面粉这些,我们可以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你们看,这就是显微镜下食盐的样子,(PPT出示)它也有确定的形状。 生3:是的我们也认为都是固体,我们对这些物体进行了观察,发现它们的多少很稳定,不容易变化。 师:你的意思是说,它们的体积确定,是吗?(生3:是的) 师:其他同学呢?(生同意四种物品都是固体) 5.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固体有什么共同性质? (学生发表意见) 6.师小结:总结大家的意见,也就是说,固体的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同意吗?(生:同意。) (板书:固体的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活动二:比较固体的体积 活动二:比较固体的体积 分别比较积木、粉末、玩偶体积的大小。 1.想一想:根据每组物体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 2.做一做:利用合适的方法实践操作,比较每组物体的大小。 过渡:虽说固体都有确定的形状,但不同的固体它们的形状、体积也有不同,让我们进入活动二比较一些固体体积的大小。 1.出示活动二,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二要求。) 2.师:让我们先来完成想一想,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把你们的想法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师巡视指导。) 3.师:哪一小组愿意把自己的方法和注意点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说实验方案,并说明所用方法中的注意点。积木:数个数;粉末:量高度;玩偶:埋沙法测体积。粉末:要倒在相同的杯子中测量高度;玩偶:沙子要一样多。) 4.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都找到了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想不想动手做一做?(生:想!)动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避免粉末进入眼睛。组长领取材料,完成做一做。 (学生进行实验,师巡视指导。) 5.师:都比较出每组物体的体积大小了吗?谁来说一说比较的结果。 (生说出比较的结果即可。) 活动三、改变固体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三:改变固体的形状和大小 1.将粉笔敲碎,观察并判断粉碎后的粉笔是固体吗?。 2.用剪刀将纸剪碎,观察并判断碎纸屑是固体吗? 3.用小刀切碎蜡烛,观察并判断碎蜡烛是固体吗? 过渡:确实不同的固体,体积大小有不同。而且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也可以改变。比如:一支粉笔可以掰成一截,还可以碾成粉笔灰。像这样的变化过程中它还是固体吗?我们一起从活动三中寻找答案。 1.出示活动三,师:哪位同学来读一下活动要求? (学生阅读活动三要求。) 2.师:在使用铁锤、剪刀、小刀时要注意安全。组长领取材料,开始实验 (小组实验,师巡视指导) 3.师:哪位同学来说说你们的发现? (生:粉笔变成粉笔灰,大小和形状变了,粉笔灰还是固体。纸变成纸屑,大小和形状变了,纸屑也是固体。切碎的蜡烛也是一样的……) 4.师:在刚才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虽然他们的形状和大小改变了,但它们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所以说它们还是固体。像刚才实验中的现象,自然界中时刻发生着。(播放岩石风化的视频)。 5.师:视频看完了,谁来说一说;大自然的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最终变成了什么?它们还是固体吗? (学生回答) 6.师总结:像实验中的敲、剪、切等,包括视频中的风吹日晒这些都叫做外力。这些外力可以改变固体的形状大小,但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板书:外力可以改变固体的形状大小,但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三、课堂总结,拓展交流。 1.师:通过这一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说学习的收获。) 2.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固体,自然界中物体除了固体外,还有哪些?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呢?下一节科学课我们继续研究。 【检测反馈】 1.选择:流动的沙子是( ),静止的沙子是( )。 A固体 B 液体 C 气体 2.选择:以下物品中不是固体的是( )。 A 食盐 B 棉花 C 露珠 3.选择:把粉末装入透明的杯子中,用尺量粉末高度的方法比较体积的大小实验中,要注意( )。 A 装粉末时,表面保持平整 B 尺子贴在外壁竖直测量 C 注意零刻度的位置要一致 D以上都是 4.判断:辣椒碾成辣椒粉,辣椒的形状和大小发生了变化,但辣椒本身的物质状态没有变化。( ) 5.举例:说出生活中常见的5种是固体的物品。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认识固体 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 外力可以改变固体的形状大小,但物体的物质状态没有改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