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水沸腾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学习内容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观念与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 课标分析 学情分析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沸腾现象,知道当温度大约升高到100 ℃时,水会沸腾。 2.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 4.应用沸腾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记录表格、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一、生活情境引入 1.关注生活中的科学,初步感知科学的奥秘。 【问题导入】 1、谈话导入: 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你认为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 从而导入新课。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亲自烧一杯开水观察。 分别指找名学生说一下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水烧开的现象。 可以多找几名学生补充、帮助。 预设:有的学生无法独立讲出自己的想法 补救:教师运用鼓励的方法,引导学生大胆发言。 二、新知探究 1.初步猜测实验出现的现象与变化。 2.善于、仔细观察实验的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完成实验,借助图表对数据进行记录、整理和分析,在实验中发现问题。 3.能通过水沸腾实验感知科学探究的乐趣,对科学保持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4.通过观察、实验感知科学就在身边。 【探究活动】 1.预测 师:(出示一杯水) 你认为水烧开时会有什么现象?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还会升高吗? 呈现“给水加热过程中我预测的现象”的表格。 师:没烧过开水的同学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把猜想记录在表格中。 2. 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 (1)实验指导。 师:为了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老师已经把实验器材组装好了。待会儿,同学们点燃酒精灯就可以进行实验了。 (2)如果我们现在来给水加热,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出示温馨小提示,提示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出示实验记录单一,思考:0分钟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没加热之前,先把水的温度测量记录下来。然后再开始加热。 加热到1分钟时记录下水的温度,2分钟时再记录下水的温度,一直记录下去。 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表不能停下来,每过一分钟记录1次,我们要记下把水烧开用了多长时间。二是水开了之后,再继续加热2~3分钟,仔细观察、记录。 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表格的记录。 4.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绘制曲线统计图。 出示实验记录单二,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烧开水时温度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八进制曲线图。它是专门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假如0分钟也就是没加热之前,水的温度是16℃,就在0往上16的位置上点点记录,依次类推。然后,把所获得的点用折线或曲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 (1)找点。 (2)连点成线。 (3)分析:曲线图上的坡度大,说明温度升高的快。通过分析曲线图发现给水加热的时,温度升高是先快后慢。 6.师生小结. 通过以上观察、分析,我们知道: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大致猜测出水烧开温度,描述出水沸腾的现象。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说出实验的流程,并能流畅的完成实验。 能说出实验现象:水里看见气泡,水面气泡破裂,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 能说出在正常压强下水沸腾时的温度:100摄氏度。 预设:学生抓不准具体的温度。 补救:教师肯定学生的每个回答,引导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鼓励式教学,激发学生对探究的兴趣。 预设:各小组之间水沸腾实验的时间长度不统一。 补救:不同水量加热至沸腾的时间是不一样的,所以教师应当提前做好预实验,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在这里,观察的重点在于温度计的示数以及水的变化。此时水的变化也是涉及到多个方面的, 水底、水面、水面上方,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 预设:部分小组进行实验时,水沸腾时的温度记录不正确,差异较大。 补救:教师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如果触碰到温度计,改变了它的位置,有可能会引起一些改变。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三、拓展活动 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小组测得的水烧开时的温度不一定是100℃,我们平时所说的水沸腾时的温度100℃是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条件下没得的。课下请继续查阅资料,了解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一样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能够猜测出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是不一样的。 预设:学生之间有冲突,有些认为温度一样,有些认为不一样。 补救:告知学生温度不一样,课后查阅资料了解具体原因。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回日常情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四、生活应用(完成闭环) 能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查阅资料,了解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 学生学以致用,了解只是背后的原因。 作业设计 查阅资料,了解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不一样的原因。 板书设计 水沸腾 水 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 水 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 100℃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