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关于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的实验的改进武穴市第二实验中学 兰琴英实验目的:1.学会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2.学会用排水法收集气体;3.用实验比较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实验用品:集气瓶 带导管的饮料瓶 弹簧夹 滴管 澄清石灰水毛巾 牙签等实验原理:1.通过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比较二氧化碳含量的高低;2.通过冷而干燥的瓶壁上是否有水雾出现比较水蒸气的含量;3.通过燃烧的木条燃烧时火焰的明亮程度和燃烧时间的长短比较氧气含量的高低。实验装置图:实验步骤:1.从瓶口出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盖紧瓶盖。从短端吸气15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再从长端吹气15秒,观察石灰水的变化。2.夹紧弹簧夹,将饮料瓶中装满水,用毛巾将外壁擦干,对着瓶壁下半部呼气,观察瓶壁上下部分的变化;3.打开弹簧夹,从短端吹气排水,收集与空气等体积的气体,伸入燃烧的木条 ,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及结论:吸气时,石灰水无明显变化 ;吹气时,石灰水变浑浊;哈气的部位出现水雾,其它处无明显现象;集气瓶中的木条比饮料瓶中的木条燃烧的旺,且时间更长。实验改进后的优点:1. 该装置是利用废弃的饮料瓶改装而成,既是废物利用,又体现了本课题的初衷,既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告诉学生我们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探究生活中的化学,对刚接触化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2.该装置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原来的实验,上课时老师必须携带的大大小小的仪器很多,而且能参与进来的学生很少。有了本装置后,再补充少量的仪器就可以完成三个实验,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简化了操作。同时它制作简单,还可以重复使用,可以极大地满足很多同学的实验探究欲望。3该实验用的是小型的饮料瓶,所用的药品较少,大大节约了药品的用量,体现了微型实验的先进理念。实验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实验时,首先要选用硬质的饮料瓶作为反应容器,若选用质软的塑料瓶,伸入燃烧的木条后,很容易变形,影响实验效果;其次要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这些都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实验创新设计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改进武穴市居杠中学 蔡文胜本实验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2《氧气》中的性质实验。一、该实验存在的问题:由于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而SO2有毒,如果按照教材中的实验,产生的SO2气体就会对大气造成污染,对师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危害,同时也不利于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二、改进目的:1、减少向空气中排放SO2气体,防止SO2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了解酸雨的危害,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三、实验原理:利用二氧化硫气体能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亚硫酸与金属镁、大理石粉末等反应。SO2 + H2O = H2 SO3Mg + H2 SO3 = Mg SO3 + H2↑CaCO3 + H2 SO3 = Ca SO3 + CO2↑ + H2 O四、实验步骤:1、把一个燃烧匙的柄固定在橡皮塞上,同时把一个盛水的注射器也固定在橡皮塞上;2、在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入一段镁条、少量石灰石固体和一片树叶;3、将少量的硫在燃烧匙内点燃,观察火焰的颜色后,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塞紧橡皮塞,观察火焰的颜色变化;4、待火焰熄灭后,振荡,观察到镁条、石灰石固体表面有少量气泡产生,树叶也开始变黄了。五、实验装置:六、改进后优点:1、改进后,排放到空气中的SO2气体大为减少,消除了SO2气体对大气的污染。2、通过酸能与镁条、石灰石反应,说明酸雨的形成以及对桥梁、建筑物和农业产生一定的危害,便于学生对酸雨的危害的了解。3、通过注射器的自动注水,说明瓶内气体溶于水,瓶内气压减少了,为以后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感性认识。关于用H2O2溶液和MnO2粉末制取O2的实验改进武穴市实验中学 程少平一、用H2O2溶液和MnO2粉末作用制取O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存在的问题:①反应太剧烈,不能获得平缓的氧气流,产生的O2不便于收集;②反应容器温度会急剧升高,且幅度大,橡皮塞容易被冲开,不安全。 2、根本原因:粉末状MnO2的表面积过大,与H2O2溶液接触过于充分,因而反应过快,单位时间放出的热过多。二、改进目的: 1、使反应平缓,速率适中,获得平稳氧气流,便于收集产生的氧气。2、使实验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三、改进原理:把MnO2粉末加工为块状,固定MnO2的表面积,控制H2O2与MnO2的接触面,从而使反应趋于平缓。四、改进方法: 1、制作块状MnO2:取大小适宜的大理石块,洗净凉干后,在其表面涂抹满“502胶”,迅速置于MnO2粉末中滚动,使表面粘满MnO2粉末。待干固后,用稀H2O2溶液浸泡一段时间,去掉表面未粘牢的少量MnO2粉末。再用清水洗涤后即可。2、实验方法:与用大理石与稀盐酸作用制取CO2的方法类似。五、改进后的优点。 1、反应速率适中,能获得平稳氧气流,操作方便。2、反应时容器温度升高平缓,幅度不大,没有危险,安全可靠。3、MnO2在该反应中没有被消耗,理应回收再用。但是如果使用粉末状MnO2,回收起来较麻烦,一般实验后弃之。改为块状后,回收方便,可以节约MnO2,减少了浪费。4、在证明MnO2是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剂时需要证明MnO2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未变。如果使用粉末状MnO2,回收时MnO2会有一定量的损失,从而难以得到可靠结论。改用块状MnO2,则MnO2可100%回收,使结论可靠。5、若用块状MnO2和粉末状MnO2分别与H2O2溶液作用做对比实验,通过对反应剧烈程度的比较与原因分析,还可让学生感知“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大小会影响反应速率”的事实。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改进武穴市大金中学 张晓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增强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意识;实验原理:白磷在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就能燃烧生成大量白烟,而红磷只有温度达到240℃时接触到空气(或氧气)才能燃烧。可燃物浸没在水中可以隔绝空气。运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实验用品:大烧杯、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一支大试管、橡皮塞、镊子、石棉网、小刀、电加热器、红磷、白磷、热水实验设计: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1、向烧杯中加入大半烧杯热水;2、向二支带橡皮塞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红磷和白磷并塞上对应颜色的橡皮塞,然后将二支试管浸入热水中;(如图一) 试管中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 可燃物燃烧条件一: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取出试管,向装有热水的烧杯中倒放一个橡皮塞,然后在橡皮塞上放一粒白磷; 白磷没有燃烧; 可燃物燃烧条件二: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4、将一支空试管倒扣在放有白磷的橡皮塞上;(如图二) 白磷在试管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图一图二改进后的优点:化学教材(上)P124实验存在以下不足:1、实验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白烟(五氧化二磷),污染环境;本实验是演示实验,要求在通风橱或有抽风设备中完成,而一般教室没有这个条件,就是在有抽风设备的实验室也不能迅速排完,即使有通风橱也很麻烦;2、用热水去加热隔着金属片的红磷和白磷,实验时间较长;3、做白磷在水中燃烧实验时,热水中白磷是液态,容易被氧气吹散,难以与氧气接触,不容易看到白磷在水中燃烧现象,而且白磷容易被吹到水面,浮在水面发生燃烧甚至飞溅而产生危险。改进后的实验有如下优点:1、对环境无污染,保护师生身体健康;2、操作简便;3、现象明显;为了区分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橡皮塞分别塞在装白磷和红磷的试管上;实验反思:经改进后实验没有污染,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实验时间短,但有一点需要我们注意,那就是实验结束后不能立即打开橡皮塞或从水中拿出试管,要等试管中白烟消失再清洗试管。利用倒置的试管中过量白磷燃烧冷却后可以观察到试管里液面上升,还可以验证空气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白磷红磷热水白色橡皮塞红色橡皮塞图一热水白磷橡皮塞试管证明《分子间有空隙》的简捷实验法武穴市第三实验中学 彭汉刚一、实验目的目前初中化学《关于分子间有空隙》的实验在各种教材中介绍的方法有图1、图2两种,它们都有实验速度慢和可见度太小的缺点,下面我针对此弊端,介绍一种新的实验方法,如图3、4,图3、4所示的实验所花时间少,实验现象也比较明显。图1 图2 图3 图4二、实验原理利用水分子间和酒精分子间都有空隙。三、实验设计1 实验用品 取一支18×180mm的试管,加一个单孔橡胶塞,孔中插一根20cm长的玻璃导管,玻璃导管在试管里不要露出橡胶塞,备100ml水、100ml无水酒精(用墨水染红更好)及胶头滴管。试管 100ml水 100ml酒精 橡胶塞及导管 胶头滴管2 实验步骤(1)先向试管里加入约1/2体积水,再加入约1/2体积的无水酒精(水密度大,沉在下面,酒精密度小,浮在上面,短时间还来不及混溶),塞上带长玻璃导管的橡胶塞(塞紧),用滴管或注射器将酒精从玻璃导管顶部注满(如图3)。(2)一手持试管,一手持玻璃导管,食指堵住玻璃导管顶端,慢慢上下颠倒3-4次,水和酒精充分混溶后,正立试管观察,玻璃导管上部形成一大段空管(如图4所示),从而证明水分子间和酒精分子间都有空隙。3 本实验的优点(1)实验一次仅用酒精量少,节约。(2)水和酒精混溶后缩小的体积在玻璃导管里得到明显放大,可见度很大,学生可以明显看到实验现象。(3)每做一次实验仅需1.5分钟。4 注意事项:(1)玻璃导管在试管里不要露出橡胶塞,否则,将在橡胶塞下部形成气室,影响实验的准确性。(2)向试管里先加水后加酒精,顺序不可颠倒,动作要快,防止提前过分混溶,否则,影响实验准确性。(3)选用的玻璃导管越细,水和酒精混溶后,玻璃导管上部空段越长,可见度越大。反思:本实验证明分子间有空隙,利用宏观现象说明微观结论。同时本实验操作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学生自己可以动手操作,更能够加深理解1+1<2。本实验还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究新知的欲望,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关于用H2O2溶液和M2O2粉末制取O2的实验改进.doc 可燃物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doc 吸入和呼出气体实验的改进1.doc 实验创新设计(1).doc 证明.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