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期中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会法治期中试题(word版 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测试卷(社会·法治)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D
A
D
C
D
C
A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D
B
B
D
B
A
B
B
C
二、综合题:
21.(1)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2分)
(2)“喜”是指长三角地区主要省份人均收人不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分)“忧”是指不同省份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2分)意义: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2分)
(其他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分)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这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的必然要求。(1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1分)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社。(1分)
22、(1)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参加这次会议的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论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纠正了博古等人“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4分,两个角度,其他纠错同等给分)
(2)毛泽东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4分)
(3)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创办黄埔军校,领导国民革命军进行北伐战争,打击了列强和军阀,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
1937年,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战胜利。(4分)
23、(1)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蒋介石被迫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之间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4分)
(2)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军、参战,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4分)
(3)作为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1942年1月1日,作为四大国之一,中国与其他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4分)
24、
(1)要求: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在大战中日本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2分)
结果:列强操纵会议,作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让给日本的决定,中国正当要求未被满足。(2分)
(2)1942年,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中国正式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盟国之一;1943年,中、美、英三国召开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中国跻身世界大国行列;1945年,中、苏、美、英等国代表签署《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6分)
(3)变迁:从20世纪初处于不被重视的弱势地位,到二战时逐步受到重视,地位提高,再到如今的正走近世界舞台中央。(2分)
25、(1)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2分)。技术的创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进步(2分)
(2)改革开放(2分);
本小题采取分层评分,要求如下:
第一层次:能结合材料说出进博会能促进中国发展的角度,
给1—2分。
第二层次:能结合材料说出进博会不仅能促进中国发展,也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这两个角度,给3—4分。
第三层次:能结合材料说出进博会对中国和世界的积极影响,并能用改革开放的相关知识加以阐释,且逻辑清晰,给5—6分。绍初教育集团
2020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价试卷(2020.11)
九年级社会?法治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全卷共
6
页,采用开卷形式。
2.选择题部分
40
分;非选择题部分
60
分,共
5
大题。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纸相应
位置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
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右图为英、法、美、德四国在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图,它有助于我们理解(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后果
B.苏联五年计划建设的成就
C.一战爆发及战后世界格局出现的原因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各国的影响
2.章开沅先生说:1895
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
做出了
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
法,孙中山选
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
三人“殊途同归”都
是为了(
)
A.推翻清政府
B.实行君主立宪制
C.挽救民族危机
D.建立民主共和国
3.“丧权辱国震人心,铁路风潮鼎沸腾。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
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
②四川保路运动
③武昌起义
④成立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4.政治口号是政党、阶级等为实现政治目标提出的带纲领性,鼓动性的政治旗帜。1911
年武
昌起义爆发后,资产阶级迅速放弃他们早先提出的“驱除鞑虏”主张,而主张“五族共和”、
“五族平等”,旨在(

A
.
实现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B
.
突出清朝政权已土崩瓦解
C
.
反映社会性质的根本变化
D
.
强调各民族的绝对平等
5.“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
史,又称为整体史观。从这个角度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A.
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B.
促进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促进思想解放,打开中华复兴潮流
D.
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这次“试验”的结果是(

A.
颁布了新经济政策
B.
推翻了沙皇专制政府
C.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7.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
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一“革命”是指(

A.
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
九年级社会
?
法治共
6


1

)
8.下图是
1927
年到
1937
年中国共产党
党员人数变化图。下列对图中
A,B

时期党员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
是(

①A
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办为我党输送了
众多优秀的军事人才②B
时期日本发动
全面侵华战争,给我党带来重大人员伤
亡③A
时期党员人数激增主要得益于找
到了一条特色革命道路④B
时期党员人数骤减主要
是因“围剿”和长征带来的损耗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9.右图反映了
1929—1937
年美国失业人
数变化情况,促使
B
点到
C
点变化的直
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
B.创立养老金制度
C.颁布《紧急银行法令》D.颁布《农业调整法》
10.因为金融风暴,日本大多数工厂都关门了,将近
400
万人失去了工作,没了生活来源。
针对失业严重的状况,日本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是(

A.实行明治维新
B.发动甲午战争
C.建立法西斯专政
D.寻求美国援助
11.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

28
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
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遵义会议
12.右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两次战役路线图,与之对应的主题是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
B.由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C.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D.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13.如
1942

7
月开始,“苏德两军在此进行了一场对双方而言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象征
性的战役……到
1943

2
月德军投降时,人数已不足最初的一半”。这场战役(

A.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的破产
B.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
C.标志着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
D.使德军丧失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14.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太多苦难的回忆,也给我们带来更多关于和平和战争的思考,
统计表能帮助我们分析历史。以下《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统计表》说明(

项目
名称
涉及国家和
地区(个)
卷入人口(亿)
伤亡人员(万)
经济损失(亿美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
30

15
3000

3000

第二次世界大战
80

20
9000

40000

①两次大战都造成生命与财产的重大损失
②两次大战都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
③两次大战都引起了世界的剧烈震荡
④都启示我们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福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漫画《同富不同路》说明了(

①改革开放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正成为社会共识③我们可以采用一切方法和
途径去创造社会财富④改革开放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6..2020

5

22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
推动社会事业改革发展。下列对
改革的理解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B.共享发展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C.改革创新精神包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
D
适应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全面深化改革
17.华为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在华为总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中国将来要和美国竞赛,一定
要通过教育。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①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们要把教育作为工作的重心
③教育是培养人才、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④教育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8.2020

5
月,某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若干意见》,实施一系列科技新政,是因为(

A.
企业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B.
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C.
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径
D.
创新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19.经济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微笑曲线”理论:微笑嘴形的一条曲线,两端朝上。在产业链
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这就要求我们(

A.
坚持改革开放政策,积极“引进来”“走出去”
B.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C.
坚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发展原则
D.
增加资金投入,不断扩大生产与制造业的规模
20.阿里钉钉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迅速研发出
多个在线教学出品,免费支持全国大中小学在线教学。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得益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②科技创新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决定性因素
③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④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并承担社会责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有
5
大题,共
60
分)
21.(12
分)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创新成就,如建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
FAST,“墨子号”量子卫星的成功发射,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成通车等,都彰显了我国综合
国力的强盛。
材料二:2017—2019
年长三角地区主要省份人均收入(元)
地区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2017

58987.96
35024.09
42045.69
21863.3
2018

64182.65
38095.79
45839.84
23983.58
2019

69441.56
41339.71
49898.84
26415.09
材料三:资料卡
(1)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2
分)
(2)概括材料二中的“喜”和“忧”,并运用所学知识阐明我国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解
决“忧”的意义。(6
分)
(3))改革“就是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上改起”,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发展思想?并
分析说明当代中国为何要坚持这一发展思想?(4
分)
22.(12
分)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十分注重自身建设,不断完善自己,带领中国人民
不断取得胜利。据此回答:
(1)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纠错的政党。请运用所学历史知识,列举两例说明中国共产党
勇于纠错,不断推动中国革命进程。
(4
分)
(2)中国共产党是敢于开拓创新的政党。请问
20
世纪
20-30
年代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创新成
果是什么?
(4
分)
(3)中国共产党是善于团结合作的政党,合作中产生了巨大力量。请问哪些史实能说明以
上观点。(4
分)
23.(12
分)历史需要选择,历史因选择而不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2
淮海战役
(1)选择是一种开始。运用所学知识,回答图
1
中这场政变是如何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
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的。(4
分)
(2)选择是一种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试阐述图
2
人民群众作出这一选择的原因。(4
分)
(3)选择是一种担当。请结合下面图片所浓缩的历史,谈谈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
展现的大国担当。
(4
分)
24.
(12
分)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折射了近代以来中国命运的沉浮。阅读材料,回
答问题。
材料一:在
20
世纪初世界秩序的变动与重建中,中国逐渐主动参与。……这一次中
国具有相当的主动性,并有着自己的明确诉求。
——王建朗《从世界秩序的变迁中观察中国》
1919

1

27
日,顾维钧指出“三千六百万之山东人民,有史以来为中国民族,
用中国语言、信奉中国宗教”,“不容他国之侵入殖民”。
——石源华《顾维钧:雄辩于巴黎和会上》
(1)分析材料一,在
20
世纪初世界秩序的重建中,中国主动参与,有怎样的“明确诉
求”?其结果如何?(4
分)
材料二: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
个难得的机会。
——《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
《联合国家宣言》签字仪式
开罗会议三国领导人
《联合国宪章》签字仪式
(2)结合材料二,运用相关史实说明中国抓住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6
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积极推进建立
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国还在不断为全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如提出“构
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发展数字经济和共享经济等。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与世界秩序的关系变迁。(2
分)
——《人民日报》
25.(12
分)【新时代,共享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三届进博会上值得我们驻足的新看点:
看点
1:顶级国际展品开眼界,行业龙头高新技术汇聚
各大国际优秀企业将携新产品、新
技术和新服务在此进行全球首发、亚洲首秀、中国首展。
看点
2:智能影像助力,线上线下双驱展览
影像服务的智能化升级将为展会主办方及参
展商单位品牌传播、营销推广效果带来显著提升和助推
看点
3:5G+电商,明星主播打造流量新入口
青春进博推介大使”李佳琦和“进博好物线
上推荐官”薇娅带领大家“云”逛进博会,在现场进行带货直播,观众通过云端即可逛遍进
博会,买遍全球好物。
(1)结合以上看点,从社会发展角度谈谈你对创新的认识。(4
分)
材料二:
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这场特殊的“东方之约”:进
博会搭建的对外开放平台,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也有助于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
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借助进博会主动扩大进口,让更多企业分享中国
发展带来的机遇,这是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有力举措。
(2)材料反映了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什么?综合以上材料说明这场特殊“东方之约”
的魅力(8
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