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认识归纳整理方法的应用。 (2)培养阅读和获取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学以致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 【教学重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及应用。 (2)化学实验的观察与记录。 【教学难点】 能正确区分物质的变化。 【教学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纸、火柴、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一 概念引入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入手,感受物质的不同变化,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为进一步学习做铺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观察碎饼干和酸奶(生产日期不同)图片 【提问】请同学们选择哪种可以吃? 【观看并回答】 通过生活中同学们最熟悉物质的变化引入课题。使同学们初步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环节二 概念建立 从旧知到新知,从生活探究过渡到化学科学实验探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建立新概念。引导学生分析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自己总结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一、生活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生活小实验ppt (1)将纸揉成一团 (2)将纸撕下一条 (3)将纸点燃 (撕下的一小条) 【提问】 (1)这个过程有几个变化,哪个或哪几个变化有相同特征或不同? (2)分类的依据? 【实验】观察、记录 【思考】 各种变化的不同点 变化的分类及依据 【总结】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从生活探究入手,感受物质的变化。 让学生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教学环节三 巩固概念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与教师演示实验,学习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方法;结合生活经验和物理化学变化的概念,对实验中出现的变化进行分类,巩固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认识。 二、科学实验探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实验内容,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 1、水的汽化液化 2、胆矾的研碎 3、澄清的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石灰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指导完成实验并提问】 实验1和2、实验3和4 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区别是什么?说明依据。 【提问】物质变化伴随哪些现象?颜色变化、产生气泡等现象能否做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总结】化学变化常伴随各种现象,但现象只能辅助我们判断是否生成了新物质,却不能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阅读】 【实验】观察、记录 【思考】实验1、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实验】观察、记录 观察变化前、变化时、变化后物质的变化。 【思考】实验3、4组实验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两个变化有何共同特征? 【讨论并回答】对实验中涉及的变化进行分析,并明确判断的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判断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回答】分析做过的实验现象,得出现象不能做为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思考、总结】 判断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引导学生阅读实验步骤,使其在阅读中熟悉步骤、明确实验目的,培养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初步学习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分析方法。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记录和分析,逐渐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从生活探究过渡到科学探究,形成结合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运用概念判断物质发生变化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物质的本质的思维方法。完善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区别的理解。 教学环节四 概念应用 举生活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例。运用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分析蜡烛的燃烧,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问】 生活中有哪些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展示】 提问:蜡烛燃烧的整个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练一练】 【小结】 【课后作业】 想一想你的一天中都接触到了哪些变化?那些是物理变化?那些是化学变化? 以写小论文形式完成。 【思考】举例。 说说判断依据。 【思考、讨论、作答】蜡烛燃烧即存在物理变化,也存在化学变化。 【归纳总结】回顾本节课学过的知识,对生活中处理问题有何启发。 【思考、完成】 。 进一步深化感知化学知识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让学生运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再次加深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的理解。 进一步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1、分类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2、关系 ①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②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