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评价调测试卷 九年级社会﹒法治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D B C C D D A 题次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B C A B A A C B 综合题(本题有5小题,共50分) 21. (10分) (1)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危机更加深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2分)(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要求争取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平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分)(3)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全面侵华,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并取得了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4)占领东北后,日本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华北。日军在华北不断制造事端,欲使“华北独立”以图直接控制华北,将华北从中国分割出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学生掀起了一二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民主运动新高潮的到来。(5)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一系列侵华事变后,中日矛盾上升为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评分标准:5选2,事件1分,背景或影响1分) (2)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学生所举人物只要属于20世纪前半期、属于国家危难、民族危亡关头挺身而出的即可。共4分,列举人物名称和事迹正确给2分。 例:孙中山。(2分)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2分) 毛泽东。(2分)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写其他具体的史实也可) 佟麟阁(2分)七七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带领二十九军奋起反抗日军,壮烈牺牲。 其他人物:周恩来(南昌起义)、朱德(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张学良、杨虎城(西安事变)等(符合要求的,人物和具体的史实即可给分) ※类似以下情况,偏离有点远的历史事件给2分 如陈独秀、胡适等人(新文化运动)给2分;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给2分 ※符合题意的,只写人物或只写事件没有人物的给1分 ※不符合题意的人物和事件,或只写人物或只写事件没有人物的给0分 袁世凯(恢复帝制)、蒋介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3)坚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2分)只写爱国或民族精神给1分 22.(12分) 材料一中蒋介石对共产党态度友好,愿意和谈;材料二中蒋介石决意消灭共产党。(不友好,敌对)(4分)(判断哪则材料2分)材料二才是真实想法,材料一是公开的电文(1分),其目的是向社会展示自己希望和谈的态度。因为抗日战争刚结束,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为了给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同时也想在政治上获得主动,电邀毛泽东,想把不愿和谈的罪名强加给中国共产党。(重庆谈判的目的两个方面2分)所以材料一所表露的不是真实想法的可能性极大。而材料二是给内部人员的密电(1分),其目的是布置剿共工作。而10月10日,国共双方才刚签订“双十协定”,本电文是其后3天,显然表明蒋介石对和谈并无诚意。(根据双十协定时间结合材料二密电时间写或者写1946年6月,蒋介石指挥军队围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任选一处2分)因此材料二是真实想法的可能性更高。(8分) 23.(10分) (1)有助于缓解水土流失、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土壤污染)、温室效应(气候变暖)、固体废弃物污染。(4分,任答出4点,每点1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同样给分) (2)要坚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统一,实现绿色惠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走绿色发展之路; 要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让绿色生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要重视环保宣传,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要依靠科技和创新,与时俱进。(6分,任答2点即可,每点3分,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也酌情给分) 24.(14分)协商民主。(1分)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2分) (2)属于良法,(1分)因为它的立法目的是为了应对信息社会的问题,保护个人信息权益,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规律(或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亦可);法律制订中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体现了力图使该法能最大限度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的意图;法律对违法责任作了明确规定(或摘录第六十二条内容亦可),能维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4分,任选两点作答即可,每点答案中结合材料1分,说明理由1分) (没有结合材料只有课本知识理由得2分;只有材料无课本知识理由不得分;能结合材料但不全,有理由得3分) (3)判断:该同学的观点片面 (不正确或者错误)得1分。 理由:1、有了法律不等于法治,法治还要求善治得2分。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得1分,或厉行法治的具体做法也给1分(任意一点一个方面的做法都可以)。 2、要做到高枕无忧,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不仅需要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还需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让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三选一得2分。 25.(14分) (1)①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②“左”的错误。③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成社会主义社会。(6分) (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学生自拟观点,史论结合,证据正确,逻辑自洽即可给分。观点正确2分;论据充分4分(能选用两个史实,史实叙述完整);逻辑自洽2分。 第一类(8-6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完整叙述;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第二类(5-3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论证较完整,表达清楚。 第三类(2-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未引用史实;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达不清楚。 示例一:坚持实事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中日益走向成熟的中国共产党) 中共一大提出要打倒资产阶级,但二大结合中国实际修改了奋斗目标,提出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建党初期以城市工人运动为重心,根据形势发展,四大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问题表明对中国革命有了进一步认识;在大革命失败后中共通过八七会议和六大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发动武装起义并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遵义会议上妥善处理好党内矛盾和分歧;在抗日战争中提出全民族抗战路线并取得抗战的伟大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党提出了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综上所述,正是中国共产党能从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出发,坚持实事求是,根据时局的变化不断调整方针、政策和策略,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示例二:善于总结创新的中国共产党。(或善于纠错、反思) 1927年蒋介石等人发动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暴行,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面对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中共通过1927年召开八七会议(汉口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根据会议方针发动秋收起义将革命重心转移到农村,开辟 “建立农村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928年中共六大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提出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由于中共中央犯了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开始长征。中共通过1935年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综上所述,正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错误善于总结,立足国情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调整策略,从幼稚走向成熟,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