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人教版

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
知识目标:
1.了解降水、降水量的含义,熟悉测量降水量的方法,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2.掌握等降水量线图的含义及绘制方法,并能说出降水的变化特点。
3.
能举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读图、绘图、析图能力,判断能力及主动探究能力。
2.通过活动设计,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水柱图。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略阳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提高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用降水量柱状图,说明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降水的形成和季节变化。
教学方式
本课将采用“学生观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启发、指导为辅
,问题为情境,活动为主线”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视频、
图片、地理图册P24

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媒体使用
板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一、降水的概念
二、降水的测量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柱状图)
教材分析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材的第三章第三节,是气候部分的基础知识,包括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降水的分布三大内容。学生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出降水的变化规律。我们知道,图表是地理的第二语言,绘制、判读图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降水柱状图的读绘和年等降水量图的阅读应当成为本节课的重点。本课还涉及了观看视频气象观测中降水测定一般方法的介绍,所以这一节的内容丰富,重难点集中,能够初步引导学生形成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今后学习分区地理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会了绘制气温曲线变化图。对降水的学习已经打下了基础。


教学阶段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播放视频材料演示降水全过程。其中展示了水滴、冰晶在空中动态的运动过程,说明雨、雪、冰雹的形成,用图片展示降落的雨、雪、冰雹,形象地展示降水的三种主要形式。
二、新授:
(一)降水和降水量的测定
1、降水的定义
什么是降水?
(在一定条件下,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成水滴和冰晶,以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地面,总称降水。)
(过渡)降水落到地面,我们又如何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呢?
2、降水量的测定
降水测量工具:雨量器(单位:毫米)
3、学生描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来描述下小雨、中雨、大雨、暴雨时,所看到的、听到的情景和感受。
4、(讨论)降水从哪些方面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小组讨论,选出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交流。
5、(过渡)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板书:
三、降水的季节变化
1.绘图示范。用PPT的动画一步步演示绘制过程。
2.分组绘图。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P25绘图归纳。(让学生自己动手去画,才能真正把学到的绘图方法加以巩固,体现了课堂学生主体性的原则。分组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节约课堂时间。)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略阳各个季节的降水有何特点?相比较,哪个季节多,哪个季节少?如何准确描述一个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
4.分析图环节:展示五城市多年平均降水柱状图,(新加坡、北京、伦敦、罗马、开罗)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同,按照世界各地降水量各月(或各季节)的分配情况,一般可将降水类型分为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常年湿润型。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降水变化与分布,明确了解了降水与生活的关系,降水的测量。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同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并学会了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把学会的知道运用到实际当中去。
教师展示降水量测定的工具——雨量器,依次介绍:雨量筒、雨量杯,一般每天8时、20时各观测一次。让学生总结日降水量、月降水量或年降水量。
级别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24小时降水量(mm)
<10.010.0
~24.925.0
~49.950~99.9100.0~249.9>250.0
(判断)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
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课件展示:旱灾和涝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降水过少─旱灾 短时间降水过多─涝灾
教师也展示有关图片,说明降水与我们的关系很密切。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农业上都有影响。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和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方法基本相同。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等分,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降水量差值,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刻度。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强调:在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时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好图幅的大小。
把握好刻度差。
时间值要正对表示降水量的柱(条)
分析:略阳的降水在季节分配上有何特点?
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
看“总量”,说“多少”

即观察、估算年降水总量,对该地年降水量进行定性描述为“多”、“较多”、“较少”或“少”。
2.看“差值”,说“变化”
①看“极值”,对“月份”
即看降水量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出现的月份。
②算“差值”,说“变化”
即计算降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描述该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小。
通过分析图环节:展示五城市多年平均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常年湿润五种降水季节变化类型。
世界降水季节变化类型和分布:
常年湿润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
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区)
全年少雨区:极地和干旱地区
夏季多雨区:温带、亚热带东部沿海
冬季多雨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地中海气候区)
五、作业:巩固练习:一、降水的变化:
1、降水:
⑴从大气中降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统称为降水。此外,雾、露、霜等也属降水。
⑵_______是降水的主要形式。气象部门根据单位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把降雨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等不同等级。
2、降水量的测量:
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__________。降水量用_______来表示。
3、通常一个地区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用__________________图来表示。
使学生直观获取,得出降水的定义。
学生合作学习,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问题。
明察秋毫:完成课本60页的活动

根据绘制的图,回答下列问题:
⑴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多?
⑵该地哪几个月份降水量较少?
⑶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
⑷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点?
通过对降水柱状图的读、绘、析三个步骤,初步培养学生处理地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体现课标中“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教学反思与总结
新课程标准提出: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来如:组织调查降水(本地区)的特点,及与略阳生产、生活的关系,关心家乡的自然条件与经济发展。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节的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注意适当拓展,如降水过多和过少的影响、降水变化类型、降水分布的成因、主要降雨类型,有利于下一节《世界的气候》及以后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独立思考、独立动手,又注意小组合作;既注意教师的方法指导,又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