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二物理 课时教案 课题 1.3 运动的快慢 上课时间 总第 05 课时 执教教师 备课组长 备课成员 教 学 目 标 教 学 目 标 目标描述(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水平 记忆 理解 应用 掌握 知识与能力 ⑴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⑵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⑵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⑴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⑵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物理知识的价值,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 ⑴速度的物理意义 ⑵速度公式 难点 ⑴速度单位的换算 ⑵速度的有关计算。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批注、调整 一、乐学导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想想议议”引入新课教学。 二、目标导学:阅读目标 三、合作探究:⑴⑵⑶⑷⑸ ①②③④⑤⑥⑦ ㈠ 速度: 1.阅读、观察课本P19《速度》部分内容和图示 2.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⑴速度表示什么? 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②速度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速度越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越快。 ⑵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在相同时间内,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如:甲、乙两同学同时同地出发跑操场5min,甲跑5圈,乙跑6圈,谁跑得快?谁的速度大? ②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比较物体所用时间的多少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如:甲、乙两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用时8s, 乙用时10s,谁跑得快?谁的速度大? ⑶速度公式、变形以及几个物理量的单位: ①V=s/t ②变形:s=vt 、t=s/v ③速度单位的读、写以及物理意义表述 ④速度单位的换算关系:1 m/s=3.6 km/h ㈡ 匀速直线运动: 1.阅读课本P20-22《匀速直线运动》部分内容并讨论与理解如下问题: ⑴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①速度的大小始终不变 ②运动的方向始终不变 ③经过的路径是直线 ④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⑴路程时间(s-t)图像 物体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⑵速度时间(V-t)图像 匀速直线运动 匀加速直线运动 四、检测拓展 ⑴⑵⑶⑷⑸ ①②③④⑤ 1.① 18km/h=____m/s ② 108 km/h=___m/s ③ 15 m/s=____km/h. 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前9s运动了18m,此物体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m/s,前2s的运动了______m,速度是_______m/s,第2s时速度是_____,第3-5s的速度是_________,运动路程是________m 五、反思提升 1.学生课内小结:本课的收获与疑惑 2.师生互动:解惑答疑 板书 设计 速度 匀速直线运动 计算题书写要求 作业 布置 完成学习资料本课习题。 教学 后记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